统编版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1.4《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案

资源简介

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目标:
1.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加深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根植爱国情怀。
2.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提升生活经验,拓展视野,养成正确对待中秋节的良好行为习惯。
3.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4.通过情境创设法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含义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
难点:感受中秋节团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比一比谁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从哪儿看出的?
2.出示儿歌: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中秋节)板书:中秋
二、探究一:我们这样过中秋
活动一:了解中秋节(板书)
1.看视频:思考中秋节是哪一天?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2.瞧,十五的月亮升起来了。你对这一景象有何感受?(这一天的月亮最大最圆…)正是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天空少云,所以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关于这个美丽的月亮啊,还流传着许多有趣、动人的故事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3.美丽的传说
(1)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故事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故事(如:“玉兔捣药、嫦娥奔月、月下老人”等)
活动二:中秋节的习俗(板书)
1.一般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要赏月,吃月饼,月饼圆圆的象征着团圆,月饼甜甜的,象征生活甜美。人们吃月饼是为了企盼合家团圆……
2、欣赏各地过中秋的习俗
出示幻灯:广州坐游船赏月迎中秋、成都中秋放河灯、三明市民登麒麟山赏月、厦门市民海边赏月望金门、香港舞火龙迎中秋、澳门小朋友玩花灯迎中秋、台湾中秋赏月、农村吃月饼赏月迎中秋。(边欣赏边介绍)
3.播放视频加深了解
二、探究二:中秋节,团圆夜
活动三:话团圆(板书)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说说对“中秋节,团圆夜”的理解。
2.播放视频
3.师小结中秋节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节日,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是家庭的节日,是具有中国特色幸福的节日,团圆的人儿思念着没有团圆的亲人。(板书:团团圆圆过)
4.在团圆的节日里,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是有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够与家人团聚,你们家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4.学生回答: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小结:其实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人们,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这就是深深的思乡情啊!正是这种亲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才有了那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动人诗篇!
活动四: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李白的《静夜思》)
老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同学齐背《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同学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
3.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
小结: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幸福,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奇妙联系。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用心感悟秋天带给我们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了解中秋节
中秋节习俗
话团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