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课件(共31张PPT)-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课件(共31张PPT)-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通用)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经济与社会》
《政治与法治》
《哲学与文化》
必修2—4 (分领域阐述: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一:(总览、基础)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国际视野、公共参与)
《法律与生活》
(法治意识)
《逻辑与思维》
(科学精神)
选择性必修1—3(拓展延伸 )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什么、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科课程结构
2025年政治部编教材一轮复习




专题1:中特综合(上、下)
专题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专题3: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专题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专题5:人民当家作主
专题6:全面依法治国
专题7: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专题8: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专题9: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专题11: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10:国家与国际组织
专题12:民事权利义务与社会争议解决
专题13:家庭婚姻与就业创业
专题14:科学思维观念与逻辑思维规则
专题15:辩证思维方法与创新思维能力
必一:中特
必二:经社
必三:政法
必四:哲文
选一:当代
选二:法生
选三:逻思
2025年政治部编教材一轮复习
《政治与法治》的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逻辑
政治与法治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一课 历史人民选择
(为什么)
第二课 党的先进性
(为什么)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怎么办)
第四课 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大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政府、社会)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①法治国家的内涵 2024年
全国新课标卷17;
湖北卷7、8;
湖南卷6、17(2)(主观题);
重庆卷4;
安徽卷7;
浙江卷1月13;
辽吉黑卷7、17(主观题);
山东卷16(2)(主观题)
②建设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①法治政府的内涵 ②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①法治社会的内涵 ②建设法治社会 知识模块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突破点一:法治国家?
突破点二:法治政府?
突破点三:法治社会?
2025年 政治 部编教材 一轮复习
专题6: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的内涵
建设法治国家
内涵: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基本特征: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②坚持良法之治/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措施: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意义:对微观+对宏观
法治国家
(目标)
法治政府(主体)
法治社会
(基础)
法治政府的内涵
建设法治政府
①职能科学、②权责法定、③执法严明、④公开公正、
⑤智能高效、⑥廉洁诚信、⑦人民满意
要求:国家层面+政府层面
具体措施:执行+制度+决策+监督
意义:对政府+对政民关系
法治社会的内涵
建设法治社会
内涵:①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②社会治理依法开展/③公共生活和谐有序
具体内容:法治意识/法律实施/实施效果
措施:①开展法治宣传教育/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③建设法律服务体系/④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意义: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依法
治国)
法治国家的内涵
依法治国
以宪治国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国家权力依法行使
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在现代社会
突破点一:法治国家?
1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法治国家的特征
法治国家的具体表现
2
坚持良法之治
3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突破点一:法治国家?
原则 主要内容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根本原则) 地位: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内涵: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坚持良法之治 (前提和基础) 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表现: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的特征
突破点一:法治国家?
原则 主要内容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价值追求) 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地位: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要求:公民的权利和尊严都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要求: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法治国家的特征
突破点一: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
措施 主要内容
总体要求 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具体要求 (1)推进宪法实施
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要求:①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②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要求: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①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
③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
突破点一: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对公民(微观):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对国家(宏观):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突破点一:法治国家?
1. 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良法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2.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规定了社会生活的所有问题。 (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但宪法并没有规定社会生活的所有问题,而是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湖南卷)6.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网络法治与10亿多网民直接相连,与14亿多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面对网络传谣、网络暴力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对“按键伤人”坚持严惩立场,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法治需要( )
①政府依法开展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②司法机关强化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法律体系
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
④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网络法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网络法治需要政府依法开展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①③正确。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健全网络法律体系,司法机关应坚持公正司法,②说法错误。“保障网民各项利益实现”说法错误,应是保障网民合法合理利益实现,④不选。
A
法治政府的内涵
人民满意
权责法定
01
职能科学
02
执法严明
03
智能高效
04
公平公正
05
廉洁诚信
06
突破点二: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内涵
原则 主要内容
1.职能 科学
2.权责 法定
3.执法 严明
①要求:不能什么都管(越位);也不能该管的不管(缺位);“该管的不会管”( 错位)。
②职能:宏观调控(宏观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市场监管(打击经济中的违法行为);社会管理(社会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环境保护
注意:政府职能不能随意扩大、缩小、弱化,可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
①原因: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②做法:需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①要求: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②意义: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突破点二: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的内涵
原则 主要内容
4.公正 公开
5.智能 高效
6.廉洁 诚信
7.人民 满意
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意义: 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要求: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
要求:政府必须清廉;要做到诚实守信;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要求:权力来自人民,要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看到风清气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突破点二: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1)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2)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突破点二: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1)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2)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突破点二:法治政府?
政府的几个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 内 容
宏观调控 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指导发布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主要包括调节经济总量,调节经济结构,调节地区经济调节收入分配,调节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
市场监管 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规范市场准入,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对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产品定价等进行严格监管,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等等。
社会管理 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公共服务 政府对社会福利机构、教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环境保护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突破点二:法治政府?
1. 职能科学的政府就是政府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管好。( )
【职能科学的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2. 权责法定的政府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
【权责法定侧重政府权力要有严格的界限;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全国新课标)17.近年来,某市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相融合。行政执法69类证照证明实现“免提交”检查;203个线上办理事项提交材料的数量减少 40%,办事时间缩短 50%;教育、就业等19个领域的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该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是( )
①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的技术保障
②更好满足公众政务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
③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的重要举措
④科学合理配置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制度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材料反映数字技术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服务的效率,但并未涉及行政执法制度体系的完善,也就没有体现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的技术保障,①排除。②③: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是数字化时代更好满足公众政务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的重要举措,②③正确。④:材料反映数字技术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服务的效率,不涉及“科学合理配置政府部门之间关系”,也不是“制度基础”,④排除。故本题选C。
C
(湖北卷)8.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突破1.91亿。国务院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性立法。该条例的颁布实施( )
①为法院审理侵害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案件提供裁判依据
②体现政府在网络领域用法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③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④规定了网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本题强调国务院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是为法院审理侵害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案件提供裁判依据,①排除。②:未成年网民突破1.91亿,基于此,国务院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体现政府在网络领域用法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②正确。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性立法。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③正确。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不是规定了网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④排除。故本题选C。
C
(安徽卷)7.国务院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5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规。该《条例》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就碳排放权交易的体制机制、交易规范、数据质量保障、违法行为惩处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条例》的施行( )
①强化了我国政府市场监管和环境保护的职能
②开启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治新局面
③旨在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提供司法保障
④标志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有了部门规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国务院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规《条例》,该《条例》对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表明该《条例》的施行强化了我国政府市场监管和环境保护的职能,开启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治新局面,①②正确。③:该《条例》的施行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提供法律依据,而不是提供司法保障,③不选。④:该《条例》不属于部门规章,而是行政法规,④不选。故本题选A。
A
(浙江卷1月)13.近年来,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纷纷设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当地数据资源管理局对口管理,专门办理那些在其他政务服务窗口没有办成的事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表明,我国政府( )
①就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
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③遵循政务诚信的基本原则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④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②④: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纷纷设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当地数据资源管理局对口管理,说明我国政府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方便人民群众解决在其他政务服务窗口没有办成的事情,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体现了就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大服务力度,没有体现执法,①不符合题意。③: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是公平正义,材料没有涉及公平正义与知情权,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C
(重庆卷)4. 重庆市整治形式主义,既做减法,也做加法。减法是减掉形式主义的桎梏,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加法是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以“一张表”简化数据填报、“一平台”优化系统操作、“一件事”强化办事效率,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由此可见( )
①整治形式主义的效果取决于智能高效政府建设成效
②做减法应坚持实事求是,明晰且落实基层政府职责
③做加法是政府通过数字技术,用“算力”解放“人力”
④做减法和做加法目的是确保政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解】①:整治形式主义的效果体现了智能高效政府建设的成效,而不是取决于智能高效政府建设的成效,①错误。②:重庆市整治形式主义中的“减法”是减掉形式主义的桎梏,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这就应坚持实事求是,明晰且落实基层政府职责,②正确。③:重庆市整治形式主义中的“加法”是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以“三个一”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可见政府用“算力”解放“人力” ,③正确 。④:整治形式主义,无论是做减法还是做加法,其目的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服务,该做法有利于政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④错误。故本题选C。
C
法治社会的内涵
∮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法治社会的特征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法治意识
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法律实施
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实施效果
用法
信法
守法
突破点三:法治社会?
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3)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突破点三:法治社会?
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1)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和谐: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突破点三:法治社会?
1. 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 )
【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2. 社会纠纷发生以后,和解是有效处理纠纷的唯一方式。( )
【社会纠纷发生以后,和解是有效处理纠纷的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人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湖南卷)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近年来,湖南以乡村治理为载体,大力推进“和美湘村”建设。某地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后备干部等优秀分子同五户左右群众建立互助组,实现“家家党员联,户户见党员”,消除基层治理盲区;立足民族融合聚居的实际,充分享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完善民族自治共治,促进民族团结、乡村发展;通过集体议事、共建共治等方式,实现治理工作思路由“农民依靠”向“依靠农民”转变;积极组织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训工程,培养“法律明白人”参与调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法治宣传工作。2023年,该地有两村入选省级“和美湘村”示范村。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述该地“和美湘村”建设中的举措对乡村治理的示范价值。(8分)
【答案】①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基层治理形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②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民族方针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平等团结,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③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拓宽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受益者。
④加强法治宣传力度,增强基层社会的法治意识,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