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56张)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56张)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导入导学】
【情景材料】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然而,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图4.14)。
这种灾害为什么会发生? 如何监测这种现象?
【问题】
秘鲁洪水与气候异常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海—气相互作用
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分析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能够收集厄尔尼诺,拉尼娜的相关资料,分析说明赤道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变化与影响。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的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图表,理解在全球水热平衡过程中,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海—气水分交换
●海—气热量交换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间 水分交换
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降水
水循环示意图
大气中水分最主要的来源是哪里?以何种形式将水分输送到大气中?
.海洋“损失”的水分是以何种形式得到“补偿”的?
海水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
太阳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洋 大气
(2)大气 海洋
大气中的水汽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还给海洋,从而实现了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1.海-气间 水分交换
思考:哪些海区水分交换量比较大?
低纬地区 暖流流经海区
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水温有关,水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空气湿度也越大。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87.5%)
【活动】P73.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大气水汽总量577,
海洋贡献水汽505,
陆地贡献水汽72.
大气水汽主要来源是海洋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
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量就是一个地区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活动】P73.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海洋蒸发505
海洋降水458
差额47
差额水量来源为陆地径流
水平衡原理
①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蓄水变化量,即收入水量-支出水量=蓄水变量。
②一个区域长期来看是收支平衡的,即收入=支出。但某个区域、某一段时期内,收支可能不平衡;
如果收入>支出,则该区域、该时期水量增加;
如果收入<支出,则水量减少。
【活动】P73.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活动】P73.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
全球水量处于动态平衡中
全球降水量等于全球蒸发量
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
则大气中水分增加,
海陆间水汽输送增加,
陆地降水量可能增加,
径流量随之增加,与此相关的陆地环境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 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试从水平衡的角度描述图中湿地的形成过程。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海-气间 热量交换
复习大气受热过程
1.简述大气受热过程。
2.说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3.判断海洋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地面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正确。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太阳辐射大部分被海洋所吸收,自然海洋向大气提供的热量多。海洋的比热容大,储存的热量多,同样面积的海洋和陆地相比,释放的热量多。海洋上没有遮盖可以直接散热,而陆地上还有植被 、建筑物等,阻挡了地面的热量辐射
(1)海洋 大气
①长波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
②潜热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海-气间 热量交换
思考:海洋通过哪些方式向大气提供热能?
③传导
④对流
2.海—气热量交换
传导:物质不转移的情况下,热量从高温区向较低温区的传递
对流: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在接触时发生相对流动,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气体、液体主要传热方式)
海洋与大气间水分和热量交换示意
辐射:互相不接触的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温度越高,辐射的能量越大)
2.海—气热量交换
潜热:蒸发吸热、凝结放热
伴随物质转移的能量输送
合作探究:海-气相互作用与热量平衡
(1)读图,分别描述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随纬度变化的特点。
北半球副热带海区海水热量收入和支出达到最大值,并向两侧递减。赤道到副热带海区海水热量收入明显大于热量支出,副热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海水热量收入明显小于热量支出。
(2)小组讨论:低纬海区水温不因热量持续盈余而持续增温,高纬海区水温不因热量持续亏损而持续降温的原因。
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实现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使得低纬度海区水温不因热量持续盈余而持续增温。同理,高纬度海区水温不因热量持续亏损而持续降温。
热量平衡
①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
②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主要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海洋为大气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大气 海洋
2.海-气间 热量交换
【总结】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水热交换的形式
注: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热力的,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是动力的。
水的交换方式 热量(能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蒸发 蒸发潜热、长波辐射
大气→海洋 降水 风力使海水运动
【梳理】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
大气产生高低
纬度间环流
海洋与陆地对
大气加热的差异
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
海水运动
大洋环流
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
维持地球上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意义: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3.海-气间 其他物质交换
(1)气体交换
活动探究: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向大气提供了40%的再生氧气。因此人们把海洋和森林并称为地球的两叶“肺”。
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是因为海洋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数十倍,并且海洋通过生物固碳等作用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影响全球气温和大气环流过程。
①大气 海洋
②海洋 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3.海-气间 其他物质交换
(1)气体交换
(2)尘埃物质交换
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案例分析】——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1)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推断洋面气温的响应过程。
(2)分析沙尘在大西洋沉降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3)说明沙尘在亚马孙平原沉降对维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4)依据沙尘向大西洋、亚马孙平原的输送过程,推测其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案例分析】——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1)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推断洋面气温的响应过程。
①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大量反射、散射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大气获得的、热量,降低了温度;
②沙尘作为凝结核,促进洋面蒸发的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继续降低海面气温。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案例分析】——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2)分析沙尘在大西洋沉降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①沙尘作为营养物质;
②促进海洋藻类的旺盛生长;
③藻类的增加促进鱼虾等海洋生物的旺盛生长。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案例分析】——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3)说明沙尘在亚马孙平原沉降对维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①热带雨林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土壤贫瘠;
②沙尘沉降,增加了土壤肥力;
③促进雨林生长,维持了动植物生态平衡。
2020年2月,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连续几天刮起了强风,卷起了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如下图所示)。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约1.8亿吨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案例分析】——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4)依据沙尘向大西洋、亚马孙平原的输送过程,推测其对全球气温的影响。
①沙尘削弱太阳辐射;
②促进海洋藻类和雨林的生长,减少 CO 2 含量;
③抑制全球变暖,令全球气温降低。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
世界“干极”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变身花海???
第四章 水的运动
4.3 海—气相互作用
赤道
南回归线
80°W
50°W




30°S
阿塔卡马沙漠,号称“世界干级”,年平均降水量约为0.1毫米。
沃克环流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海—气相互作用
小组探究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圈。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沃克环流
信风驱动表层海水,形成赤道暖流
自东向西将热量输送到西部
东部形成上升补偿流,
海水温度较低


(一)正常年份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正常年份
赤道附近西部地区:
温度较高
气流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压
1.沃克环流
赤道附近中东部地区:
温度较低
气流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压
降水较多
降水较少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水温低于西部。
澳大利亚丹翠热带雨林
秘鲁
【思考】为什么?正常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西部海水温度较高?
正常年份(顺时针)
暖海
冷海
El Nino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异常高温
小组探究
阅读右图,分析以下问题:
(1)赤道太平洋海域温度有何变化?
(2)此种现象对沃克环流有什么影响?
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赤道附近东部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或者上升。
(二)异常年份
1.厄尔尼诺现象
(二)异常年份
1.厄尔尼诺现象----成因
成因: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减弱甚至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赤道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升高,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非正常年份(逆时针)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异常高温
结合厄尔尼诺全球气温分布图,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3)思考厄尔尼诺对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和西部带来哪些影响?
小组探究
(二)异常年份
1.厄尔尼诺现象
①对气流运动状况及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______。
减小
影响 举例
东部 _________减弱或消失, 甚至出现_________ 气候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 引发__________ 2016.12-2017.3,秘鲁北部沿海地区降水异常增多
西部 __________减弱或消失 气候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 带来_________或__________ 1997-1998,印度尼西亚出现长时间干旱,引发严重森林大火
下沉气流
上升气流
干燥少雨
多雨
洪涝灾害
上升气流
干燥少雨
温润多雨
旱灾
森林大火
(二)异常年份
1.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秘鲁洪水
印尼山火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侧
离岸风变弱,上升流变弱,带到海洋表层的营养物质变少,渔场鱼类大量死亡减产
(二)异常年份
1.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冬季风变弱,
出现暖冬现象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夏季风变弱,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
我国夏季台风
数量变少
③对我国的影响
(二)异常年份
1.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异常低温
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现象,称为拉尼娜现象
(二)异常年份
2.拉尼娜现象----概念
(二)异常年份
2.拉尼娜现象----成因
成因: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
“反厄尔尼诺”
“小女孩”
异常高温
异常低温
非正常年份(顺时针)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西部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图4.18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
2.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下降,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
环流方向:
强度:
活动:分析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二)异常年份
2.拉尼娜现象----影响
不变
增强
3.说明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
太平洋东侧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西侧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环流增强
(二)异常年份
2.拉尼娜现象----影响
对生物圈的影响:
由于秘鲁附近的涌升流增强,导致从底层上翻到表层的营养盐增加,导致浮游植物增加,从而导致鱼类饵料增加,秘鲁渔业增产。
(二)异常年份
2.拉尼娜现象----影响
拉尼娜发生后,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①季风增强,我国南方易发生干旱,华北洪涝(南旱北涝)
②我国东北春夏易出现干旱,气温偏高。
③热带气旋、台风增多。
④冬季较寒冷,寒潮多发,南方易出现冻雨、风雪。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环流减弱-厄尔尼诺现象
环流增强-拉尼娜现象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二)异常年份
南太平洋东西岸温度的差异,影响环流的强弱,从而影响到降水/干旱的程度。
【活动】P75.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小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成因 赤道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水温 大气运动 对沃克环流的影响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气候的影响
正常 年份 中、东部较低 东侧__________ 西侧__________ 正常 东侧________
西侧________
厄尔 尼诺 东南信风 减弱 中、东部偏高 东侧__________ 西侧__________
拉尼娜 东南信风 增强 东部偏低 东侧__________ 西侧__________
气流下沉
东涝西旱
少雨
湿润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下沉增强
上升增强
逆转
增强
气流上升
东旱西涝
课堂小结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作用机制为影响副高强弱(夏季)和冬季风强弱(冬季)。一般而言,影响副高强弱及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冷空气、海温、热带对流、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等,而冬季风强弱与海陆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关。
厄尔尼诺发生的夏季→东南信风减弱→菲律宾以东的洋面海温偏低,上升气流减弱→副高强度减小且位置偏南→雨带位置偏南→我国南涝北旱
厄尔尼诺发生的冬季→西太平洋气压比较高→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与太平洋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减小→冬季风的势力减弱→出现暖冬
信风偏弱
海温偏低
对流偏弱
下沉偏弱,副高强度减小,位置偏南
低纬环流
信风增强
海温偏高
对流偏强
下沉增强,副高强度增大,位置偏北
低纬环流
拉尼娜发生的夏季→东南信风增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海温偏高,上升气流增强→副高强度增大且位置偏北→雨带位置偏北→我国北涝南旱
拉尼娜发生的冬季→西太平洋气压比较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与太平洋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增大→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出现冷冬
Objectively disintermediate leveraged manufactured products before team driven resources. Energistically incentivize holistic channels rather than interactive interfaces
e7d195523061f1c03a90ee8e42cb24248e56383cd534985688F9F494128731F165EE95AB4B0C0A38076AAEA07667B1565C446FC45FF01DFB0E885BCDBDF3A284F3DB14DA61DD97F0BAB2E6C668FB4931E215FF6878D5F6B032843CFB47259E248E89D01D575A99CB5DF838081BCE0EDDD238B8F87A796586F5FAC1C06AABE84C4ECC1A989166756AD97A84BABA77346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