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与文化》
2024/10/17
巍峨高山,携手共攀
【知识体系】
第三课教材分析
备考
课程要求
本课内容较多,也是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要重视对主观题、和漫画题的训练。
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2.领会事物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的动力;
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
2.联系的特点
特点 世界观 方法论
联系的 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关于联系的观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也不意味着联系都是必然的,事物之间也存在偶然的联系。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或“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2)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因此“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4)自在事物的联系(如宇宙星辰的运转、花开花落)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不能认为人类能够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注意】联系的“三能”、“三不能”
“三能”:人可以建立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
可以改变事物之间具体的联系;
可以创造事物之间具体的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不能”:联系不能被创造、消灭、割断(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即时演练
(2024·北京)每年春天和秋天,有数百万只鸟在迁徙途中经过北京。某社区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基于已有的湿地环境进行微地形改造,根据鸟类需要,补植白皮松、丁香等植物,形成立体植物群落,引入鸢尾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吸引了多种鸟类在社区栖息。这一做法( )
①基于社区条件,遵循客观规律,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②根据鸟类需要,从其主体性出发,为之提供适宜栖息的环境
③建立了生物间自在事物的联系,践行了生态保护理念
④运用综合思维,优化社区湿地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即时演练
(2023·山东)中国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宝。明代许次纾嗜茶之品鉴,深谙茶理,他在《茶疏》中写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一茶理体现了(  )。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从整体上把握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③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④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 部分
区别 内涵 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地位 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相互依赖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影响 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前提:部分以有序状态组成整体
不能说“立足部分”
4.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方法论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从认识方面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从实践方面说)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即时演练
海南省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突出城乡一体、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积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海南整体发展服务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建立各个区域间的联系
③坚持系统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海南的发展
④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海南整体发展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观)
原理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僵化和保守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2.比较新事物与旧事物
新事物 旧事物
区别 含义 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优越性  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无法容纳新的内容
前途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最终会被人民所推翻
联系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辩证否定观) 3.发展的趋势(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②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②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方法论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注意:趋势≠总趋势: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但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补充: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
含义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点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质 “扬弃”。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方法 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反对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4.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
量变 质变
区别 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表现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结果 事物还是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
联系 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坚持适度原则。④学会优化结构 正确理解发展、量变和质变
(1)发展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不一定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2)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3)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或认为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4)并非只有数量的增减才能引起质变,事物内部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即时演练
国际关系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国家的发展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自我的完善。这两句话说明(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即时演练
(2023·江苏)下图漫画《分》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量变会引起质变
B.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事物发展是辩证否定的
D.要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A
即时演练
(2023·湖南)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 )
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
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
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矛盾的含义
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概念反映的就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 ①哲学中的矛盾与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但不能认为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它们之间形成了对立统一关系,才能有矛盾。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④哲学的矛盾概念≠逻辑矛盾。语言表达上的矛盾,即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是一种逻辑矛盾。
⑤哲学上的矛盾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 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
体现 ①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举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见高山,不见平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同一性 斗争性
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 ①用一分为二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③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注意 把握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不能相互分离,也不能相互转化;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性或同一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即时演练
(2024·安徽)漫画《停止,就是谷底;继续,就是上坡》(改编自吕志华作品,《时事报告》2024年第2期)蕴含的哲理是( )
①实现价值目标需要不断砥砺前行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功取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
④在曲折中前进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2023·北京)诗歌,是诗题和诗句的统一体,“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有些诗歌是即兴而作,诗人有感而发,赋诗之后再为其立一标题,有的诗歌则是因题而起,诗人先定立诗题,然后围绕题目构思诗歌的格律和内容,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
从哲学角度,分析“赋诗”和“立题”的关联。(7分)
答: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先赋诗”和“先立题”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路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无论是“先赋诗而后立题”,抑或“先立题而后赋诗”,最终都指向诗题与诗句的契合。(4分)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诗歌创作要坚持诗题和诗句的有机统一,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3分)
3.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重要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①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某一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
卖方,花言巧语,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买方,货比三家,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作用 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侧重怎么看;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侧重怎么做;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 “一刀切”“一风吹”、生搬硬套的工作方法和教条主义
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的例子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看菜吃饭;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抽薪止沸;随机应变;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辩证关系 ①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②二者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 ①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标志词:解剖麻雀;先试点再推广、典型示范;借鉴…经验;在…理论、思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缩影、样板
即时演练
电视剧《人世间》讲述了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深度刻画了个体在时代下的命运,也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变迁史。它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在1969年到2010年间的重大历史时刻。小人物能折射大时代,是因为( )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小人物蕴含着特定时代的社会万象
B.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小人物是对同类人物的典型塑造
C.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小人物与大时代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D.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大时代是由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组成的
A
即时演练
(2024·全国)如图两幅漫画共同蕴含的哲理解读,最贴切的是( )
①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②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主体的利益需求
③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
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相伴而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即时演练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石。2023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但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脱钩断链”的外部挑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释放了坚定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鲜明信号。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只有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③改造世界要求人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④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支配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即时演练
新质生产力在逐步形成逐步成长中,它的成长基础是原有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先立后破,就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生产力的提升,这是非常重要的。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③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区别 内涵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一个”或“一种”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外延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方法论 做工作既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看问题要把握主要方面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次要方面
标志语 “重点”“重心”“关键”“首要任务”“中心环节”“突破口”等(注重办事情、处理问题) “主流”“大局”“方向”“主体”“实质”“本质”等(注重看问题、认识事物)
(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两点论 重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抓重点)
认识某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反对 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联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理论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全面掌握矛盾分析方法
【知识提炼】
1个焦点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个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个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个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个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个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2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转1不转:矛盾双方、矛普矛特、主次相互转化;1不转:同一性与斗争性不能转化;
3个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即时演练
1.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D.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C
即时演练
2.区块链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一个前沿阵地,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大浪潮,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区块链技术还不够成熟,在面对新的复杂应用场景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对此,从哲学角度来看,我们应该( )
①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
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事物性质
④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A
材料一 1989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对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系统性思考,指出“对贫困地区来说,要强调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科技教育又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局面”,同时要求我们“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求办科技教育的效益”。
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分析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①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济发展为科技教育提供资金保障,科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数字中国建设中,非公有制经济也不缺位。为满足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和升级数字化水平需求,华为公司制定了“支持伙伴,做广覆盖”和“产品做强,伙伴自主”两大原则,研发、销售、营销、供应、服务等部门严格按照原则达标。通过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优化交易平台,降低伙伴销售产品和服务的难度;提升伙伴营销能力,创造新商机;建设区域仓,帮助伙伴灵活快速供应产品;建设授权服务中心,补齐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伴的需求。
系统优化方法是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的具体运用。简要分析华为公司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服务好中小企业的。
【答案】①立足整体,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寻求最佳方法。华为公司立足整体,从公司整体布局出发,制定最佳方案。
②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华为公司制定了两大原则使各部门按原则运作,促使各部门密切合作,高效运行。
③实现最优目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华为公司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效率突破,因而满足了中小企业伙作的需求。
(2023·广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交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阅读模式,以线上分享、互动、传播为特征,正成为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点开网络阅读平台上的一部小说,读者可以在每段后面写“段评”,每章后面写“章评”,还可以点赞、吐槽、纠错、编段子,妙趣横生。
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侧重个人品读,不易受干扰。社交化阅读则以读者为核心,凸显阅读的社交属性,能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使读者在便捷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帖、评论、弹幕等来帮助作者生成创作内容,获得与作者共创阅读内容的奇妙体验。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交化阅读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产生浅阅读和泛娱乐化阅读等问题。
虽然社交化阅读日益流行,但传统阅读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在图书馆、书店或农家书屋等实体场景里浸润书香仍是许多人的优先选择。在阅读中传承文明,关系到个人的素质提升与国家的兴旺发达。无论阅读的模式、场景等如何变化,开卷有益始终不变,阅读的意义始终不变。
有人认为,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社交化阅读必将取代传统阅读。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①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1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1分);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1分)。
(论述矛盾的普遍性或特殊性/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不得分。)
②社交化阅读和传统阅读都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又各有特点(优势)/社交化阅读和传统阅读都是阅读方式,又是不同的阅读方式(1分);社交化阅读以读者为核心,具有互动分享、激发阅读兴趣、获取信息便捷、作品共创等特点(1分);传统阅读以作品为核心,具有不易被打扰、阅读更系统、更深入的优点(1分)。
(分析材料要对应第二段,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材料不得分。)
③可见,二者各具优势,为不同阅读习惯的人所喜爱。因此,社交化阅读并不会取代传统阅读,题中观点是错误/不合理/片面/不科学/局限/绝对的。(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