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高二月考考试生物答案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个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5 CADCC 6-10 DBBAB 11-15 ADCBA 16-20 DCCAC(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个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错0分,选不全2分,全对4分。)21 ABD 22 A 23 BCD 24 BD 25 CD二、填空题26.(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答案】(1) ①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①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循环 皮肤7 (2分) 神经—体液—免疫(5)如图:(2分)27(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答案】(1)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神经递质(多巴胺)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兴奋性(1分)(3) 多巴胺释放少,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乙酰胆碱释放多,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增强 ABCD(4) 选取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对甲、乙、丙组小鼠分别用等量左旋多巴溶液、人参皂苷溶液、蒸馏水进行灌胃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比较模型小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及其行为能力。(4分) 甲>乙=丙 (1分) 甲=乙>丙 (1分)28(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答案】(1) 下丘脑 大脑皮层(2) 垂体 ③ (负)反馈(3) 肝脏 胰岛素(4) 体液(或血浆) 作用时间比较长(5) 效应器 有(6) 冰水刺激---冷觉感受器---传人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骨骼肌(2分)常德市一中2024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水平检测生 物 学(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高二生物组 审题人:高二生物组)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个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胰岛素、血红蛋白、 B.RNA聚合酶、抗体、肝糖原、C.、葡萄糖、尿素、胆固醇 D.淀粉酶、、载体蛋白、2.某同学假期期间去农村的亲戚家里体验了一下收割玉米的劳动,该同学尽管戴了手套,手还是很快就磨出了水疱,而且又渴又累,特别是腿酸得都要站不住了,深感劳动的艰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疱中的液体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对水疱不作任何处理也会自行消失,这是因为其中大部分的液体被毛细淋巴管吸收C.该同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小分子有机物的微粒数量D.腿酸是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过多的乳酸,使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所致3.内环境稳态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高温环境中体力劳动的人发生中暑,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共同维持的4.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B.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氧气的含量变化C.若②为汗腺处的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尿素的含量变化D.若②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5.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协调与稳定。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表述,错误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B.神经元是由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构成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入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6.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导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扔进容器。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B.乌鸦经过训练将烟头扔进容器属于条件发射C.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食物立即掉落,这一过程为强化D.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一直不再掉落食物,乌鸦看到烟头不再叼取,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7.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A.刺激②、④做出缩手反应属于反射B.若④处受到破坏,刺激②时,机体没有出现相应的反射活动,但有感觉C.该反射中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的参与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8.如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受刺激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值将下降C.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D.图2中从A到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9.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直接刺激⑤,引起左肌肉和中肌肉收缩所需时间相同B.直接刺激①,则左中右肌肉均收缩C.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不能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D.⑤与中肌肉连接处结构与③与中肌肉连接处结构不同10.如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婴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为:E→D→乙→B→AB.尿意不可能在图中的乙方框处产生C.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快于D处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11.芬太尼是全球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与某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抑制Ca +内流、促进K+外流,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以缓解疼痛;同时,芬太尼的脂溶性很强,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芬太尼适用于临床各种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但长期使用会成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芬太尼通过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结合来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B.芬太尼与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该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内负外正C.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D.芬太尼作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使用必须在专业医生的严密监控下进行12.下列有关人类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运动的剧烈度有关B.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同侧上肢的运动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13.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多种激素陆续被发现。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班廷将狗的胰管结扎使胰腺萎缩后,制备的萎缩胰腺的提取液不可治疗患糖尿病的狗B.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其雄性特征消失,然后再把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实验运用控制变量的“减法原理”C.与沃泰默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排除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研究者摘除大鼠的垂体,发现其甲状腺萎缩,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显著减少14.睾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也是最重要的雄性激素,它的降低是男性发生抑郁症的病因之一。睾酮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①②过程为促进,④⑤过程为抑制B.睾酮进入细胞时需要消耗ATP,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来补充睾酮C.睾酮分泌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有利于保持睾酮含量的相对稳定D.有些健身爱好者通过服用睾酮素来促进肌肉生长,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性腺萎缩15.寒冷引发机体骨骼肌战栗、频繁排尿、细胞代谢加强;机体的生理变化离不开信息分子参与调节。关于下图中的信息分子发挥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分子A、B、C、D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B.与调节方式甲相比,乙的作用时间短暂、反应迅速C.进入低温环境后,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 均增加D.信息分子D的分泌量减少会促进信息分子C的分泌16.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其受体激动剂(GLP-IRA)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GLP-1需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器官B.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C.GLP-1RA降低血糖的机理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GLP-1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发挥协同效果17.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B.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生理范围,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C.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不同的激素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D.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18.下图表示酶、激素和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丙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丙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乙C.能产生乙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丙D.物质丙都是由专门的器官合成19.如图表示致热源导致人发热时体温调节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中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人体持续发热,该过程属于行为性调节B.①阶段中,人体可能会出现持续的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C.②阶段中,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人体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①和②阶段之间,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此时产热最多的器官可能是肝脏,散热最多的器官是皮肤20.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大量出汗,体内失水过多,但细胞外液渗透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具体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说明受体不具有特异性B.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会减少C.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D.图中A是由垂体合成并且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是大脑皮层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个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错0分,选不全2分,全对4分。)21.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脑中大量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研究发现,脱氧胆酸(DCA,一种胆汁酸)能够自主穿透血脑屏障并在大脑内堆积,通过与胆汁酸膜受体(TGR5)结合调控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切割,进而促进Aβ的产生。AD患者体内存在胆汁酸代谢稳态失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DCA参与细胞外液的组成B.胆汁酸代谢稳态失衡与AD的发生发展有关C.促进TGR5的表达可以减少Aβ的产生D.以上材料表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2.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经后房-瞳孔-前房角排出进入血液。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知房水不属于细胞外液B.房水不同于泪液,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一种液体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23.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肚背屈,其余足肚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在深睡状态下的成年人,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B.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24.为研究血管紧张素与渴觉的关系,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体重相近、饮水量相当的长跑运动员均分为两组,让其进行长跑,直至体重减轻1.5kg。随后让第1组运动员摄入1.5L纯净水,第2组运动员摄入1.5L质量分数为0.5%的食盐水,并要求他们将渴觉的变化用1~10进行打分(数值越大渴觉越明显),同时分别定时测定运动员体内血管紧张素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 饮用前 饮用20min后 饮用2h后渴觉指数 血管紧张 素相对含量 渴觉指数 血管紧张 素相对含量 渴觉指数 血管紧张 素相对含量1组 10 6.2 1.3 2.1 8.0 5.82组 10 6.3 2.4 2.2 3.0 2.8A.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最终在下丘脑处产生渴觉B.在一定的实验范围内,各组的血管紧张素相对含量均与渴觉指数呈正相关C.第1组在饮用纯净水2h后,渴觉指数又迅速回升是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直接引起的D.饮水20min后,第1组运动员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低于第2组25.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抗衡又协调统一。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功能,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人体在安静、休息时的生理功能。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植物性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C.人由害怕转为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瞳孔收缩D.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抑制胃肠蠕动,故运动后不宜立即进食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26.甲图是人体肝脏内的组织模式图,乙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液体,A、B、C、E表示系统,D表示器官。(1)图甲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 (填数字序号),与②相比,③含有更多的 (化学物质)。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2)正常情况下,图甲 (填数字序号)中的CO2浓度最高。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图乙中E表示 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作用;D表示 器官。(4)正常情况下,外界环境食物中的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越 膜。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 (注: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27.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现认为其致病机理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引起,具体机理解释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正常人多巴胺能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情况为 ,兴奋在突触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2)据图分析,该过程中的乙酰胆碱是一种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3)据图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肌肉震颤症状的原因是。根据分析,关于研发帕金森病的药物,其作用机理可行的是 。A.促进多巴胺释放 B.补充拟多巴胺类递质C.促进对乙酰胆碱降解 D.抑制乙酰胆碱释放(4)现已知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震颤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其作用的机理是显著改善机体脑内多巴胺含量,起到震颤痹作用。某研究者提出人参皂苷具有类似左旋多巴的作用,请利用以下材料和试剂设计实验思路及预测结果。①实验材料及试剂: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若干只、人参皂苷溶液、左旋多巴溶液、蒸馏水。(注:实验试剂采用灌胃处理)②实验思路:。③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模型小鼠的脑内多巴胺含量及其行为能力为 ,则说明人参皂苷不具有类似左旋多巴的作用;若模型小鼠的脑内多巴胺含量及其行为能力为 ,则说明人参皂苷具有类似左旋多巴的作用。28.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产生冷觉的A表示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B表示 ;B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激素 (填数字)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调节。(3)图中的C主要是指 。在血糖调节方面,与④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4)某同学乘坐过山车时,因恐惧、紧张,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通过 运输,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该同学坐完过山车后,心率不能立即恢复正常状态,与神经调节相比,这体现出体液调节具有 的特点。(5)冰桶挑战最初旨在让人们了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呼吸,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即罹患该病。请回答:①“渐冻人”肌肉萎缩,肌肉属于反射弧中 的一部分。②用针刺“渐冻人”皮肤,患者 (填“有”或“没有”)感觉。(6)写出冰水刺激引起人的骨骼肌战栗反射弧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