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 七上第四章 第二节)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①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②阅读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时间变化的特点。
【学习目标】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能根据地图、资料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气温资料,分析归纳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正确看待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理解世界各地的差异。(人地协调观)
能通过绘制气温曲线,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科学品质。(地理实践力)
大风
降温
为什么满树会一夜之间,”秃”如起来?
气温的变化
01
1.气温的概念
气温:是指 的温度。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 气温和 气温。
空气
最高
最低
中国气象台监测:受强冷空气影响,2024年19日5时较18日5时,内蒙古、华北北部和东部、东北及山东、江苏北部等地出现6℃至12℃降温,河北北部、辽宁中部和北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南部等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4℃。
2.气温的测量
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通常在每天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各测一次。
自动气象站能够对气温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
思与学:为什么要在百叶箱里观测气温?
2.气温的测量
① 你知道为什么要把温度计放到百叶箱里面吗?
② 为什么要把百叶箱漆成白色?
③ 为什么百叶箱里的温度计离地面的高度是1.5米?
④ 为何要放置在平坦开阔的草地上?
百叶箱可以保持箱内外的空气流动,使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
白色的百叶箱可以避免百叶箱及其仪器因阳光照射而升温。
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较为稳定并且是人类直接感受的气温。
百叶箱放置在平坦开旷的草地上可以避免周边环境对所测气温的影响。
2.气温的测量
8℃
16℃
12℃
4℃
(1)读出图中4个时刻温度值。
(2)求出日平均气温。
(3)如何计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8+16+12+4)÷4=10℃
气温日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约30.5℃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约24.5℃
3.气温的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气温日较差:
午后2时(14时)左右30.5℃
日出前后 24.5℃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30.5℃-24.5℃=6 ℃
3.气温的日变化
为什么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而不在中午12时?
把太阳比作火种,大地比作炉子,那么气温不是由火种直接点燃的,而是火种点燃炉子,炉子热了(12点最热),才把周围的空气烤熟了,这是一个过程,所以时间要比12时延后一些。
气温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该地约25℃
1月最低,该地约-5℃
25℃-(-5 ) ℃ =30 ℃
4.气温的年变化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北半球气温最值通常为:
(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
7月最高 1月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比较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年变化有什么区别?
北半球某海洋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北半球某陆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陆地:
最高温出现在7月
最低温出现在1月
海洋
最高温出现在8月
最低温出现在2月
4.气温的年变化
半球 陆地 海洋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北半球
南半球
7月
1月
8月
2月
1月
7月
2月
8月
为什么南北半球冷热相反?
为什么海洋总是晚一个月?
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变化
为什么海洋总是晚一个月?
白天
海水很凉
沙子很烫
为什么海洋总是晚一个月?
傍晚
海水很暖
沙子变凉
陆地(急性子):升温快,降温也快
海洋(慢性子):升温慢,降温也慢
(1)根据表及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绘制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月份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1 -15.8 -6.0 5.8 13.9 19.7 23.3 21.6 14.3 5.6 -6.7 -16.8
表 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注月份;(① 横坐标,标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5-25℃℃,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② 纵坐标,标气温)
(3)根据气温值逐月用点标注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③ 画垂线,标注点)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④ 连曲线,写图名)
5.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
月份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1 -15.8 -6.0 5.8 13.9 19.7 23.3 21.6 14.3 5.6 -6.7 -16.8
表 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5.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
(2)根据绘制的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变化特点。
① 找出该地最热月的平均气温。
② 找出该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③ 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④ 归纳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7月 23.3℃
1月 -20.1℃
23.3 ℃ -( -20.1℃ )=43.4℃
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大
5.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
气温的分布
02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直观表示世界各地的冷热状况。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德国科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提出等温线的概念,首创世界等温线图。
1.等温线的概念
等温线闭合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判读等温线
2.等温线的判读
② 归纳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③影响因素是?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
北半球等温线数值总体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南半球等温线数值总体上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
3.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① 在图中描出20℃、10℃、0℃、-10℃等温线。等温线大致沿哪个方向延伸?
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
① 对比陆地等温线与海洋等温线的差异。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与海洋上等温线相比,陆地上等温线更加曲折,说明陆地上气温分布比海洋上复杂。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
与海洋上等温线相比,陆地上等温线更加曲折,说明陆地上气温分布比海洋上复杂。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低温中心
3.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② 图中圆圈区的年均温为什么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
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相比哪一个更密集?说明什么?
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更密集,说明北半球1月气温差异比7月更大。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
3.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A
B
D
C
北半球同纬度大陆和海洋相比,7月哪里气温高?1月哪里气温高?影响因素是什么?
7月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1月海洋气温>陆地气温
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
3.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海陆位置
观察1月份和7月份陆地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一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七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一陆南,七陆北”
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
3.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陆地
海洋
22℃
18℃
14℃
该图表示是_____半球___ 季季节的等温线的分布图,请说明理由。


气温向南逐渐降低为南半球
陆地等温线向南(低温)凸出,表示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为夏季。
3.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
海洋和陆地升温或降温的快慢不同。可以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变化差异,并以此原理解释1月和7月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的差异。
参考以下步骤,做水和沙的温度变化实验。(提示:此实验需要在晴天做,沙子要保持干燥,温度计插入的深度要相同。
实验步骤:(1)用相同的容器(如烧杯)分别取相同体积的水和沙,在室内阴凉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2)分别测量并记录水和沙的温度,然后把装有水和沙的容器放置在阳光下(也可用酒精灯加热代替阳光);
(3)2小时后再分别测量水和沙的温度,并记录。
分别计算水和沙的温度变化,说说水和沙哪个温度变化的幅度大。
如果用水和沙分别类比海洋和陆地,请你解释下列现象。
(1)1月,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2)7月,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沙子升温速度快,水的升温速度慢。
1月,北半球为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
7月,北半球为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气温高。
用模拟实验解释海洋和陆地气温变化的差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变化
等温线的概念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课堂小结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测量
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
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实践与活动题:我国某市某地理活动小组为观测“太阳高度对气温的影响”,选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学校操场上竖一根木桩,利用木和影子测算太阳高度角,同时记录当时的气温(如下表)。请根据观测记录的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为90° B.太阳高度越大,气温越高
C.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 D.一天中,气温最大值出现在14时左右
D
实践与活动题:我国某市某地理活动小组为观测“太阳高度对气温的影响”,选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学校操场上竖一根木桩,利用木和影子测算太阳高度角,同时记录当时的气温(如下表)。请根据观测记录的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2.该活动结果可以解析( )
A.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B.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
C.我国日出时间总是东早西晚D.世界气温分布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D
读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位于( )
A.东半球 B.北半球
C.南半球 D.西半球
4.对于甲、乙两地区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温度相同 B.乙地位于海洋
C.甲、乙两地都位于海洋
D.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5.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 )
A.太阳辐射差异 B.地形差异
C.纬度差异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B
D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
的大体状况是( )
A.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
B.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C.由东向西气温逐渐升高
D.由西向东气温逐渐升高
7.图中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高低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8.澳大利亚内陆的月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B
C
A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