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后分层检测案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合格考全员做】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分开研究D.艾弗里提出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2.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C.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拟核3.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宿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4.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C.说明了R型活细菌是无毒性的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5.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如图所示的物质,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是( )6.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验;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7.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重组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 )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B.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8.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9.下列是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过程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_________型细菌。(2)过程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_型细菌转化成________型细菌。(3)过程④表明,转化成的________型细菌的后代也是有________性的________型细菌。(4)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级考选学做】10.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该实验证明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在该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发生了复制D.保温、搅拌和离心操作不当都会影响实验结果11.如图所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甲、乙,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12.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此过程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的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13.(不定项选择)下列有关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利用了直接分离法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遗传特点14.(不定项选择)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据图分析,某同学总结出四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处的噬菌体含有放射性B.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C.图1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物物质D.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5.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RNA病毒相比,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之间,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如果在过程c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如果________________,可能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出现较高的放射性。(3)经适当搅拌离心后,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图所示,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________。A.甲组—上清液—①B.乙组—上清液—②C.甲组—沉淀物—③D.乙组—沉淀物—④【素养达成练】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同时提出疑问: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下面是该兴趣小组为探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3)实验步骤第一步:把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产生。(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A、B、C三组均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1.解析: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证明该“转化因子”是DNA的科学家是艾弗里,他提取出S型细菌的蛋白质、多糖、DNA等与R型细菌混合,证明了只有加入DNA时,才可以实现R型细菌的转化。答案:B2.解析:噬菌体侵入细菌只注入自身的DNA,其后的增殖是利用细菌的原料和场所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所以其外壳是利用细菌的氨基酸,以细菌的tRNA为运载工具,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答案:A3.解析:T2噬菌体核酸中不含硫元素;T2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细胞中;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T2噬菌体作为病毒,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增殖。答案:D4.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属于体内转化实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只能证明S型细菌含有能让R型细菌转化形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答案:A5.解析:A中S型细菌DNA被DNA酶水解,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多糖都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只有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答案:B6.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首先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然后利用大肠杆菌培养被标记的噬菌体,离心分离之后,检验放射性。答案:C7.解析:组合型病毒的核酸是由HRV病毒提供的,该组合型病毒侵染烟草细胞后,在HRV型RNA携带的遗传信息控制下合成出HRV型蛋白质。答案:D8.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答案:B9.解析:(1)过程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多糖和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都为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现象。(2)过程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说明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3)过程④表明,由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4)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具有荚膜的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在细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5)上述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但不能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1)多糖 蛋白质 R (2)DNA 部分R S (3)S 毒 S (4)把具有荚膜的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在细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5)不能10.解析: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A正确;该实验证明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在该实验中T2噬菌体在宿主细菌细胞中发生了增殖,T2噬菌体的DNA发生了复制,C正确;保温时间过长,细菌会裂解,不充分搅拌和离心,T2噬菌体和细菌的分离不彻底,都会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答案:B11.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重建的“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乙病毒,核酸是遗传物质,因此在植物体内增殖产生的新病毒和乙是一样的。答案:D12.解析: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刚开始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注入的R型细菌被大量杀死,数量减少,随着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的增殖,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答案:B13.解析: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利用了直接分离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并单独观察它们的遗传特点,A、B、D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利用了病毒重组的方法,C错误。答案:ABD14.解析:分析图1可知,大肠杆菌用32P或35S处理过,所以甲处的噬菌体含有放射性,A正确;由于亲代噬菌体用32P处理过,所以乙处噬菌体部分含放射性,B错误;由于图1中的大肠杆菌用32P或35S处理过,而亲代噬菌体没有处理过,所以图1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因为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体内,所以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答案:AD15.解析:(1)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与RNA相比,DNA特有的成分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由图可知,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如下:吸附(d)→注入(e)→复制(b)→组装(f)→释放(c),T2噬菌体的DNA复制发生在e与b之间,以大肠杆菌体内的4种脱氧核耱核苷酸为原料。(2)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在过程c中,子代T2噬菌体会释放出来,经搅拌、离心后,子代T2噬菌体会进入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具有很高的放射性;32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正常情况下,经搅拌、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若沉淀物中也出现较高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35S标记的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随大肠杆菌进入沉淀物中。(3)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经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放射性强度与保存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合理的关联是甲组—上清液—④,甲组—沉淀物—④。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注入大肠杆菌体内,经搅拌、离心后,未标记的T2噬菌体外壳和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被32P标记的DNA随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但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会裂解,释放出子代T2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这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强度升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降低,合理的关联应该是乙组—上清液—②,乙组—沉淀物—③。答案:(1)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e→b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2)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 搅拌不充分 (3)B16.解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类。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别利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分别注射到猪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H1N1病毒来判断其核酸类型。答案:(1)探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 (4)①若A、C两组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②若B、C两组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课后分层检测案10 DNA的结构【合格考全员做】1.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三人因什么成果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通过细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B.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C.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确定了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2.下列是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图,正确的是( )3.下列有关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链DNA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配对保证了DNA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D.DNA两条链反向平行4.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图中连接错误的是( )5.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DNA不同,每一种生物的DNA又具有特异性。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B.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D.碱基排列顺序6.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中分别为( )A.0.4、0.6 B.2.5、1.0C.0.4、0.4 D.0.6、1.07.下图中4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①表示腺苷 ②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③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④表示腺嘌呤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8.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 )A.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B.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C.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D.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9.在一个双链DNA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③④ D.①②③10.如图为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4)连接碱基对的⑦是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即__________与__________配对;________与________配对。(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_______________结构。【等级考选学做】11.所谓“DNA指纹”,就是把DNA作为像指纹那样的独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DNA指纹鉴定技术的依据是不同人的DNA中不同的( )A.碱基种类 B.脱氧核糖排列顺序C.磷酸排列顺序 D.碱基排列顺序12.对DNA的碱基进行数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数目及其比例。假如检测某DNA得知碱基A的数目为x,其比例为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碱基总数为x/yB.碱基C的数目为x(0.5y-1)C.嘌呤与嘧啶的比例为x/(1-y)D.碱基G的比例为(1-y)/213.(不定项选择)用卡片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所提供的卡片类型和数量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卡片数量,10,10,2,3,3,2A.最多可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4个脱氧核苷酸对B.构成的双链DNA片段最多有10个氢键C.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只与1分子磷酸相连D.最多可构建44种不同碱基序列的DNA片段14.(不定项选择)20世纪90年代,Cuenoud等发现DNA也有酶催化活性,他们根据共有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由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它可以催化两个底物DNA片段之间的连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DNA—E47分子中,嘌呤碱基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B.在DNA—E47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C.在DNA—E47分子中,不含有碱基UD.在DNA—E47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含N的碱基15.如图是DNA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2)图中1、2、6的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8表示____________。在双链DNA中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____。(4)上述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A.脱氧核糖、核糖和磷酸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C.核糖、碱基和磷酸D.核糖核苷酸、碱基和磷酸(5)如图表示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6)从“基因突变的低频性”可见DNA作为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具有________性。【素养达成练】16.不同生物或生物体不同器官(细胞)的DNA中有关碱基比例如下表:(1)据表可知,不同种生物的DNA中(A+T)/(G+C)的值显著不同,这一事实表明,DNA结构具有________。(2)牛的肾和肺的DNA比例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精子与肾和肺的DNA碱基比例稍有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中所列生物的DNA中,(A+C)/(G+T)或(A+G)/(T+C)的值差异显著吗?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表中不同生物的DNA的碱基比例,________中DNA热稳定性最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选项中成果与科学家之间的对应如下: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C2.解析: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各种分子间正确的连接方式是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并且含氮碱基应连接在脱氧核糖的1号碳原子上,磷酸连接在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上。答案:D3.解析:DNA每条脱氧核苷酸链的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双链DNA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C正确;DNA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的,D正确。答案:B4.解析: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脱氧核糖上的3号碳原子上的羟基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上的磷酸基团之间脱水聚合连接而成的。答案:B5.解析: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所以说DNA的遗传特异性取决于它的碱基排列顺序。答案:D6.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整个DNA中,因为A=T,G=C,所以(A+G)/(T+C)比值为1.0。在双链DNA中,一条链上的(A+G)/(T+C)与另一条链上(T+C)/(A+G)相等为0.4,因而互补链中(A+G)/(T+C)=2.5。答案:B7.解析:①ATP中的A代表核糖和腺嘌呤,即腺苷;②是DNA上一个基本单位: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③是RNA上一个基本单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④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腺嘌呤。答案:C8.解析: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另一个碱基为T,两个脱氧核苷酸含有两个磷酸和两个脱氧核糖。答案:C9.解析:在该DNA中,A=T,C=G,由此推出C=G=(m-2n)/2,又因为C与G之间有3个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故一共有氢键数为3×(m-2n)/2+2×n=(3m-2n)/2。答案:D10.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表示的是DNA的平面结构,而乙表示的是DNA的立体(空间)结构。(2)图中②表示的是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而⑤表示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从图甲的平面结构可以看出:DNA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4)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有一定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5)根据图甲可以判断:组成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答案:(1)平面 立体(或空间) (2)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糖 磷酸 (4)氢键 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鸟嘌呤) C(胞嘧啶) (5)反向平行 规则的双螺旋11.解析:每个DNA分子中都含有A、T、C、G 4种碱基,即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种类相同,A错误;磷酸、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它们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C错误;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也为DNA指纹鉴定技术奠定了基础,D正确。答案:D12.解析:若DNA中碱基A的数目为x,其比例为y,则碱基总数为x/y,A正确;由A知,碱基总数为x/y,则C=G=(1-2y)×x/y×1/2=x(1-2y)/2y,B错误;双链DNA中嘌呤与嘧啶相等,因此嘌呤与嘧啶的比例是1,C错误;碱基G的比例是(1-2y)×1/2=1/2-y,D错误。答案:A13.解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且互相配对的两种碱基数目彼此相等,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这些卡片最多可形成2个A—T碱基对,2个C—G碱基对,即共形成4个脱氧核苷酸对,A正确;这些卡片最多可形成2个A—T碱基对,2个C—G碱基对,而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构成的双链DNA片段最多有10个氢键,B正确;DNA中绝大多数脱氧核糖与2分子磷酸相连,只有末端的脱氧核糖与1分子磷酸相连,C错误;这些卡片最多可形成2个A—T碱基对,2个C—G碱基对,且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确定,因此可构建的DNA种类数少于44种,D错误。答案:AB14.解析:由于DNA—E47分子是单链DNA,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A错误;无论是单链还是双链DNA,其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由一个碱基、一个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B正确;DNA—E47为单链DNA,不含碱基U,C正确;在单链DNA中,除其中3′端外,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两个磷酸和一个含N的碱基,D错误。答案:BC15.解析:(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A、T、G、C)组成。(2)图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6表示碱基对。(3)DNA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图中8表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在双链DNA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4)DNA初步水解后形成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5)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答案:(1)5 脱氧核苷酸 (2)磷酸 脱氧核糖 碱基对 (3)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嘌呤数=嘧啶数(A+G=T+C) (4)B (5)B (6)稳定16.解析:(1)对于双链DNA而言,互补碱基和之比在不同生物体内有显著差异,体现了DNA的特异性。(2)在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均来自同一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因而各体细胞内DNA相同,其碱基比例也相同。(3)无论在哪种生物体内,双链DNA中A=T,G=C,所以(A+C)/(G+T)或(A+G)/(T+C)的比例均为1。(4)G—C碱基对比例越高,因此DNA热稳定性越高。答案:(1)特异性 (2)它们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构成的 精子是减数分裂的产物,虽然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X、Y染色体上的DNA有差异 (3)不显著,比值相等,均为1 双链DNA分子中, A=T,G=C (4)酵母菌 酵母菌DNA中,G—C碱基对含量比例最大课后分层检测案11 DNA的复制【合格考全员做】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时只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B.DNA复制时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DNA复制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2.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产生的子链是( )A.—G—A—T— B.—U—A—G—C.—T—A—G— D.—T—U—G—3.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则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A.1/2 B.1/4C.1/6 D.1/84.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下列哪一结构( )5.DNA一般能准确复制,其原因是( )①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模板 ②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周期的间期 ③碱基互补配对是严格的 ④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均和亲代DNA相同A.②④ B.②③C.①④ D.①③6.已知某DNA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C:T:G=1:2:3:4。该DNA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4 500个,则该DNA已经复制了( )A.3次 B.4次C.5次 D.6次7.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D.亲代的DNA应为⑤8.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双链DNA,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占1/8B.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C.含有14N的DNA占7/8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9.下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B.该过程的模板链是a、d链C.该过程中的c、d链结构相同D.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10.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1)由图示得知,1个DNA分子复制出乙、丙2个DNA分子,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2)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细胞提供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是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4)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等;细胞分裂过程中,在复制完成后,乙、丙分开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DNA分子通过复制,将________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续性。【等级考选学做】11.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DNA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B.图中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C.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12.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B.Ⅱ 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13.(不定项选择)DNA复制执照因子(RLF)在真核细胞中参与启动DNA复制的过程,是一种随DNA复制的完成便失去活性的蛋白质分子,已知RLF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其存在能严格控制真核细胞DNA在一个细胞周期当中只复制一次。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RLF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发挥作用B.RLF的失活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前期C.RLF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DNA重新获取RLF发生在间期DNA复制前14.(不定项选择)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进行的一定是减数分裂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进行的一定是减数分裂15.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1)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________________,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2)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在100 ℃条件下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100 ℃处理导致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3)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 100 ℃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100 ℃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__(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填⑤~⑦中的序号)。①两条15N-DNA单链 ②两条14N-DNA单链③两条既含15N、又含有14N的DNA单链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⑤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⑥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分散复制⑦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素养达成练】16.DNA的复制方式,可以通过设想来进行预测,可能的情况是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弥散)复制三种。究竟是哪种复制方式呢?下面通过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实验步骤:a.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b.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c.将亲代15N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分子量的DNA分子将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上。实验预测:(1)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Ⅰ代能分辨出两条DNA带:一条________带和一条________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子Ⅰ代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_,但不能肯定是________________。(3)如果子Ⅰ代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Ⅱ代DNA密度鉴定:若子Ⅱ代可以分出__________和________,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为半保留复制;如果子Ⅱ代不能分出________密度两条带,则排除________,同时确定为________。1.解析:DNA复制时以解开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A错误;DNA复制时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正确;DNA复制过程需要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通过半保留复制,每条子链与对应的模板链构成一个新的DNA分子,D正确。答案:A2.解析: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A—T—C—”链为模板复制得到的子链碱基顺序为“—T—A—G—”。答案:C3.解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连续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则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2条,则其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2/16=1/8,D正确。答案:D4.解析:解旋酶的作用是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使DNA双螺旋解开,只有D项属于DNA上的碱基对。答案:D5.解析: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在解旋后为DNA复制提供两条模板,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它保证了子代DNA与亲代DNA相同。答案:D6.解析:DNA一条链上G的数目=500×4/(1+2+3+4)=200,则另一条链上G的数目=500×2/(1+2+3+4)=100,所以DNA双链上共有G 300个,n次复制结束后共消耗G的数目为4 500个,4 500/300=15,即DNA分子增加15个,复制后DNA的数目是16=24,则n=4,即复制了4次。答案:B7.解析:亲代DNA为15N/15N-DNA,经第一次复制所形成的子代DNA应均为15N/14N-DNA,应如图②所示。答案:A8.解析:15N标记的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4次后,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15N的DNA有2个,占1/8,A、D正确;由于C=60个,故DNA中A=40个,则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5×40=600(个),B正确;含14N的DNA分子有16个,占总数的100%,C错误。答案:C9.解析:图中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前者作用于氢键,后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错误;该过程中a、b链为模板链,c、d链分别是以a、b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B、C错误;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答案:D10.解析:(1)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2)解旋过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3)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关系,那么以这两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的方向也应该是相反的。(4)真核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复制后的DNA分子分别存在于两条染色单体中,染色单体分开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Ⅱ后期。(5)DNA分子复制的意义是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答案:(1)半保留复制 (2)能量(ATP) (3)相反 (4)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11.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复制有多个起点,但不是同时开始的,因为复制环有大有小,A错误;图中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B正确;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参与,C正确;真核生物的DNA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答案:A12.解析:15N-DNA转移到14N的培养基上后,该DNA再进行复制时就会以14N为原料。由于大肠杆菌的DNA是双链DNA,这种DNA在复制时采取半保留复制,也就是说,15N-DNA在14N的培养基上进行第一次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均含有一条15N的DNA链和一条14N的DNA链(混合型DNA分子),这样的DNA用离心法分离后,应该全部处在试管的中部;子Ⅰ代的两个DNA分子再分别进行复制,它们所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别为全14N-DNA分子和14N/15N-DNA分子(混合型DNA分子),此时,将该DNA作离心处理,产生的DNA沉淀应该分别位于试管的上部和中部,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2;Ⅲ代细菌DNA分子共有8个,其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7a+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答案:B13.解析:在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而RLF在真核细胞中参与启动DNA复制,故RLF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发挥作用,A正确;RLF是一种随DNA复制的完成便失去活性的蛋白质分子,而DNA复制完成也是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故RLF的失活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B错误;RLF是一种蛋白质分子,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正确;已知RLF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故在分裂期,核膜解体后,RLF和染色体才能结合,使染色体获得DNA分子复制所需的执照,D错误。答案:BD14.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分析DNA复制后各DNA链的走向。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都含有32P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带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可能为2个或3个或4个,A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说明DNA只复制一次,因此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B正确;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C正确;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进行的一定不是减数分裂,D错误。答案:BC15.解析:(1)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2)DNA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100 ℃处理可导致双链DNA分子形成两条DNA单链,由此可推测100 ℃处理导致DNA分子的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3)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培养液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繁殖一代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④)。若将未进行100 ℃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将F1DNA进行100 ℃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即含14N的条带和含15N的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双链的F1DNA中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含14N,1个DNA分子是两条链都含15N,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2个条带,而本实验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⑤);若为分散复制,则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1个条带,而本实验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分散复制”(⑥);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即一个2条链均含15N的DNA分子和一个2条链都含14N的DNA分子,混合后在100 ℃条件下进行处理形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2个条带,1个含14N的条带,1个含15N的条带,如图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繁殖一代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100 ℃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图b,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⑦)。答案:(1)脱氧核糖核苷酸 (2)氢键 (3)④ ⑤⑥⑦16.解析:从题目中的图示可知,深色为亲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母链),浅色为新形成的子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子链)。因此全保留复制后得到的两个DNA分子,一个是原来的两条母链重新形成的DNA分子,一个是两条子链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后得到的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母链,一条链为子链;分散复制后得到的每个子代DNA分子的单链都是由母链片段和子代片段间隔连接而成的。答案:(1)轻(14N/14N) 重(15N/15N) 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 (2)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3)一条中密度带 一条轻密度带 中、轻 半保留复制 分散复制课后分层检测案12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合格考全员做】1.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基因都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D.一个DNA上的碱基总数等于该DNA分子上所有基因上的碱基数之和2.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中有1个DNA分子,长度约为4.7×106 bp(碱基对),在该DNA分子上分布有大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 000 bp。根据题中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位于DNA分子上B.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C.DNA分子上有非基因片段D.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含有的基因的碱基总数相等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可以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是( )A.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B.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B.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的C.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D.遗传信息即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5.等位基因A与a最本质的区别是( )A.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B.在减数分裂时,A与a分离C.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D.A对a起显性作用6.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因素是( )A.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B.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C.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7.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基因,基因的载体均是染色体B.DNA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D.原核生物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般呈线性排列8.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A.DNA、细胞核、细胞质B.核酸、染色体、细胞核C.DNA、染色体、细胞质D.DNA、染色体、细胞核9.下列有关DNA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多样性的原因是DNA空间结构千变万化B.含有200个碱基的DNA,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200种C.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基础D.DNA的多样性是指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10.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B是________,F是________,G是________。(2)同一生物体的细胞核中A与C的数量有两种比例关系:________和________。(3)D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4)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5)在E构成的链中,绝大多数的G连接有________分子的F和________分子的H。(6)遗传信息是D中________________排列顺序。【等级考选学做】11.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 )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DNA具有遗传效应12.DNA片段复制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如果没有发生变异,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B.a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C.a中(A+T)/(G+C)的值与b中(A+T)/(G+C)的值相同D.a中(A+G)/(T+C)的值与d中(A+G)/(T+C)的值一般不相同13.(不定项选择)如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的几个基因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R、S、N、O在果蝇所有体细胞中都表达B.R、S、N、O互为非等位基因C.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D.基因R、S、N、O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比值一般相同14.(不定向选择)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存在于拟核中B.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由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15.如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元素(a)―→―→e―→基因(f)―→gi(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________,基因和g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e和g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g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可用字母________________表示。(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________,基因和i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4)g的成分与RNA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g的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________,若其中(C+G)/(T+A)=1/2,则A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________,其单链中(C+G)/(T+A)为________。(6)g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养达成练】16.下面图甲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某DNA片段上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甲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________个。(2)根据图甲中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推测图乙中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从上往下)。(3)图甲所显示的DNA片段与图乙所显示的DNA片段中的(A+G)/(T+C)总是为________,由此证明DNA中碱基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图甲中的DNA片段与图乙中的DNA片段中的A/G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了DNA具有特异性。1.解析:一个DNA中含有多个基因。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之间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答案:D2.解析:该DNA分子上分布有大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 000 bp,则所有基因含有的碱基对总数约为4.4×106个,小于DNA分子含有的碱基总数,这同时也说明DNA分子上有非基因片段,D错误。答案:D3.解析: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答案:C4.解析:遗传信息是指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D错误。答案:D5.解析:基因间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答案:C6.解析: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对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B、C均不符合题意;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符合题意。答案:D7.解析: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基因,基因的载体不一定都是染色体,如原核生物有基因但无染色体,A、D错误。DNA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B错误。细胞核基因的载体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C正确。答案:C8.解析: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绝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答案:D9.解析:DNA的多样性是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含有200个碱基的DNA中,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种。答案:C10.解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的;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在DNA复制后着丝粒分裂前,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答案:(1)蛋白质 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2)1:11:2(两空顺序可颠倒) (3)D在A上一般呈线性排列 (4)E (5)1 2 (6)碱基(脱氧核苷酸)的特定11.解析:缺乏HMGIC基因,小鼠体重保持正常;含有HMGIC基因,小鼠变得肥胖,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答案:C12.解析:a和d互补,b和c互补,如果不发生变异,a和c及b和d的碱基组成相同;某条脱氧核苷酸链上(A+T)/(G+C)的值与其互补链上的值相同,而(A+G)/(T+C)的值与其互补链上的值一般不相同,所以C项和D项中的说法均正确。答案:B13.解析: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选择性表达,A错误;据图示可以知道,R、S、N、O互为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正确;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C错误;基因具有特异性,不同的基因R、S、N、O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比值一般不相同,D错误。答案:ACD14.解析: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A错误;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正确;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由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不同的DNA分子其碱基排列顺序也不相同,C正确;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DNA复制后,着丝粒分裂前,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答案:BCD15.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g是DNA,h是蛋白质,i是染色体,e是脱氧核苷酸,b、c、d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是组成元素C、H、O、N、P。(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DNA彻底水解后可用字母b、c、d表示。(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i),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不同。(5)DNA具有双螺旋的空间结构。因为DNA双链中,A=T,G=C,则A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A/(A+T+C+G)=A/(2A+2G),由(C+G)/(T+A)=1/2得出A=2G,所以,A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A/3A=1/3;根据(C+G)/(T+A)的特点知,DNA单链中(C+G)/(T+A)的值与双链中(C+G)/(T+A)的值相同。(6)基因的功能是贮存、复制、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答案:(1)g DNA 基因是g(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 (2)e是g的基本单位 b、c、d (3)i 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不同 (5)双螺旋 1/3 1/2 (6)贮存、复制、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16.解析:(1)图甲中显示的一条链上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4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1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上还有1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看清楚图甲中各列所示的碱基种类是读出脱氧核苷酸链碱基序列的关键,图甲中碱基种类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是ACGT。(3)在双链DNA中,因为碱基互补配对,所以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不同的DNA中(A+T)/(G+C)、A/G、T/C是不同的,体现了DNA的特异性。答案:(1)5 (2)CCAGTGCGCC (3)1 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1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后分层检测案10DNA的结构.doc 课后分层检测案11DNA的复制.doc 课后分层检测案1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oc 课后分层检测案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