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自我检测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不要在本试题卷上答题,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答案要分别填涂、书写在“语文答题卡”内的答题区。
3.“语文答题卡”上的有关项目务必填写清楚。考试结束后,只收“语文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下面是刘明同学参观完渡江战役纪念馆后写下的心得体会,请你阅读,完成下题。(18分)
①巢湖之滨,两艘雄伟的“战舰”并排行驶,向南直指长江,这便是渡江战役纪念馆。②望着这座纪念馆,我不禁想起,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战役。③我仿佛看见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好似cuī枯拉朽,纷纷kuì退。④走进纪念馆,我不由得屏息敛声,仔细聆听解说员讲述的一个个渡江的感人故事和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雄壮篇章……都说_____________!是的,渡江战役的伟大精神将永远镌刻进我们民族的生命里,激励我们在新的征程里不断奋勇向前!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锐不可当_____ ②cuī_____枯拉朽 ③kuì_____退
2.文中①②③④句话中有一句有语病,请你指出来(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面几句话是从文中横线处抽出来的,请你把它们放回原文中,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3分)
①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
②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满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③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4.这次国庆假期,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日报的记者报道了这一情况。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哪句话最适合作为记者报道该新闻的标题( )(3分)
A.追寻红色足迹,抒发爱国情怀
B.渡江战役纪念馆前市民游客深情告白祖国
C.国庆期间渡江战役纪念馆迎来游客高峰
D.国庆期间游客络绎不绝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好朋友告诉了我这道题的解法,真让我感到振聋发聩!
B. 日军侵华期间拿中国活人做细菌试验,真是惨绝人寰。
C.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B.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C. 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甚至会适得其反
D.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二)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共6分)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7.《红星照耀中国》以“卓绝的中国精神”促进了西方对中国认知的改变。请结合作品内容,举出一件红军长征中表现这种精神的具体事件,并简要分析其精神内涵。(3分)
8.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分)
A.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 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 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 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三)9.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绮丽景象 诗中自有壮山河。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了“大漠孤烟直,①__________________”的辽远奇景;“②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在《野望》中描写了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庭下如积水空明,③ ”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皎洁、树影摇曳的美妙景象。
乡土情结 自古思乡最难解。崔颢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通过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李白的“⑤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通过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送别自己,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7分)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0.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淡淡“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最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
11.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4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甲】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
【乙】游牛首山记
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盎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则虽欲独以名称,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游牛首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粤:此指桂林。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千丈见底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百叫无绝 哀转久绝(《三峡》)
D.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三峡》)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分)

(2)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2分)

15.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①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 。(2分)
16.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4分)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三)(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兜里有糖
贾飞黄
①第一块是陈皮糖。与陈皮似是而非的酸酸咸咸,捏成小小的硬糖球。粗粝的表面滚过坑洼的牙床,似是而非的陈皮味便一路嬉笑着播撒开。终于疲劳了,被“嘎嘣嘎嘣”嚼碎,笑声变成了几小份,融化在舌底。
②第二块是话梅糖。这回味道很像了,但糖块不像陈皮糖那样硬朗,有些黏滞地随着舌尖在嘴里踽踽滑行。左边腮帮子里看看,又踱到右腮帮子拜访。不能走得太快,确实是酸,走快了怕是嘴里要发洪水。
③在吃第三块之前,我停住了。奇怪了,我——不喜甜食者,饱受龋齿之苦的患者,对卡路里锱铢必较的糖分葛朗台,竟然心血来潮,将这些个廉价的硬糖吃了个津津有味。
④或许是因为这糖的由来?它们是一群意外之喜:网购的包装里,附赠了一个牛皮纸小袋,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廉价硬糖,像是从 20 世纪穿越来找我玩的老朋友。预想之外的馈赠,意外重逢的感慨与快乐驱使着我。不由得破了戒。
⑤廉价而亲切的甜,让我想起与这味道最初邂逅的情景。童年时,浓烈的甜味是奢侈品。我爷爷有个塑料罐,白罐,绿盖子,放在我够不到的架子上。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加在粥里,是平淡无奇的吃法,最令人向往的是用来蘸着馒头吃。热腾腾的馒头蘸上沙沙的白砂糖,一口吃进嘴里,粗粝的白砂糖嵌进松软的馒头,没来得及融化便被嚼得嘎吱作响,甜味一点点弥散,是听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⑥慢慢地,各种糖果出现了。大白兔奶糖,糯米纸里裹满了洁白丰腴,比鲜奶更甜美;大虾酥,硬的糖壳有着虾壳一样的纹理,咬开之后里面却是酥脆的花生香。记忆最深的是水果糖,正方形的塑料糖纸,小小的糖躺在中央,卷起糖纸两头一捻,便把糖块服服帖帖包裹在中间。剥开糖纸,半透明的糖块里裹着一点点有颜色的核,绿的是哈密瓜味,红的是草莓味,黄的是橘子味……就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球,里面装着全世界的秘密。将水果糖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
⑦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吃糖了呢?是糖果遍地有售不再稀军的时候吗?是我开始朝九晚五工作奔波的时候吗?是我担忧身体发福买了体重秤回家的时候吗?回忆不起来了。酒心糖、巧克力糖、果汁软糖、润喉保健糖、健齿口香糖,还有各种我不懂名称的外国进口糖,我知道,它们满载着糖分,在人体内激起多巴胺的分泌,而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很难从中寻得快乐。
⑧我是后来慢慢才摸到一点门道的。
⑨那次,我在高铁上,前面坐着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小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乘客的目光让年轻的母亲羞红了脸。她一把拉过小女孩,教训了一通,把她按在靠里的座位里。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得有些尴尬了,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下意识地摸进裤兜,却掏出一块糖——就是网购赠的糖,我出门前随手揣在裤兜里。我抬起头,发现前面座椅靠背上方,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正盯着我。准确地说,盯着我手里的糖。
⑩我捧糖在手:小朋友,要吃吗?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年轻的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微笑点了一下头,又摸着小女孩的头:“说,谢谢叔叔!”小女孩脆生生地重复了一遍,从我手里拿过糖,嘿嘿笑着开始剥糖纸。她白胖胖的手指撕起糖纸并不灵便,但丝毫没有假手他人的意思,一番工夫之后终于成功把糖送到嘴里,脸上漾起开心和满意。兜里还有一块糖,我也掏出来递过去。妈妈叮嘱她:别吃太多,放起来等会儿再吃。她便接过来,揣进衣服上的小兜里。她双手捂着装着糖的小小衣兜,就像护住一件最宝贵的珍宝,又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她肯定不缺糖吃。那她为什么那么快乐?我忽然想到,那是因为这糖来自一个陌生的叔叔,是一个礼物,是一份惊喜,是充满陌生视线的世界里突然绽放出的笑容和善意,就像我从卖家那里收到这些礼物一样,就像我新婚的朋友们恪守遥远的风俗带给我喜糖一样。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这种喜悦本无所谓大人还是小孩。
回味着小女孩的笑容,我开始留心各种糖,有形的,无形的。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
这一小块糖,甜不了你的人生,却是我对你甜甜的祈愿;这种祈愿,叫作祝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 请联系全文,理解标题“兜里有糖”中“糖”的内涵。(4分)
18. 选文围绕“糖”叙述了四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19. 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6分)
(1)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廉价硬糖,像是从20世纪穿越来找我玩的老朋友。(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得有些尴尬了,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0.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三、写作(共50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 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回应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 你驻足流连。
请以“那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3)不少于 6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2024-2025学年八上第一次自我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下面是刘明同学参观完渡江战役纪念馆后写下的心得体会,请你阅读,完成下题。(18分)
①巢湖之滨,两艘雄伟的“战舰”并排行驶,向南直指长江,这便是渡江战役纪念馆。②望着这座纪念馆,我不禁想起,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战役。③我仿佛看见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好似cuī枯拉朽,纷纷kuì退。④走进纪念馆,我不由得屏息敛声,仔细聆听解说员讲述的一个个渡江的感人故事和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雄壮篇章……都说_____________!是的,渡江战役的伟大精神将永远镌刻进我们民族的生命里,激励我们在新的征程里不断奋勇向前!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锐不可当_____ cuī_____枯拉朽 kuì_____退
【答案】dāng;摧;溃
2.文中①②③④句话中有一句有语病,请你指出来(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D项,第④句中的“聆听”与“篇章”搭配不当,可将“和”改为“,浏览”。
3.下面几句话是从文中横线处抽出来的,请你把它们放回原文中,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2分)
①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
②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满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③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答案】B
【解析】通读这三个句子能够发现,句中都有提示历史时期的关键词,因此要按历史发展顺序,即“渡江战役”“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顺序进行排列,故正确排序为:③①②。
4.这次国庆假期,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日报的记者报道了这一情况。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哪句话最适合作为记者报道该新闻的标题( )(2分)
A.追寻红色足迹,抒发爱国情怀 B.渡江战役纪念馆前市民游客深情告白祖国
C.国庆期间渡江战役纪念馆迎来游客高峰 D.国庆期间游客络绎不绝
【答案】C
【解析】“这次国庆假期,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一新闻主要体现了国庆期间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待游客多,A、B两项不能直接体现这一内容。C项与D项相比,D项没有明确关键地点,C项中时间、地点、事件俱全,更适合作为新闻标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好朋友告诉了我这道题的解法,真让我感到振聋发聩!
B. 日军侵华期间拿中国活人做细菌试验,真是惨绝人寰。
C.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日本右翼分子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之人。句中用来形容朋友给我讲题后我的感受,使用对象不对;
B.惨绝人寰:世上还没有过的惨痛。形容惨痛达到极点。句中用来形容日均的罪行,符合语境;
C.沧海桑田: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句中用来描写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符合语境;
D.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颠倒是非。句中用来描写日本右翼分子对待罪行的态度,符合语境;
故选A。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B.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C. 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甚至会适得其反。
D.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有误,句中的并列词语“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之间应使用顿号。
故选A。
(二)7.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分)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红星照耀中国》以“卓绝的中国精神”促进了西方对中国认知的改变。请结合作品内容,举出一件红军长征中表现这种精神的具体事件,并简要分析其精神内涵。
【答案】过大草地事件。这一事件表现了战土们英勇顽强、吃苦耐劳、宁死不屈等精神,这些都是“卓绝的中国精神”的体现。
【解析】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事件来分析“红军精神”。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叙述不正确。《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据此可知,“真实”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而非“及时”。
故选B。
(三)9.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绮丽景象 诗中自有壮山河。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了“大漠孤烟直,①__________________”的辽远奇景;“②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王绩在《野望》中描写了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庭下如积水空明,③ ”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皎洁、树影摇曳的美妙景象。
乡土情结 自古思乡最难解。崔颢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通过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李白的“⑤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通过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送别自己,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①长河落日圆 ②山山唯落晖 ③水中藻、荇交横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⑤仍怜故乡水
二、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5分)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0.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淡淡“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最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项,没有表现出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
11.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3分)
【答案】这句描写出在天气变化下,山中的众多沟壑都显出独特的形态。“众壑”与上句中的“中峰”相呼应,突出了终南山的雄伟壮大,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阴晴众壑殊”是尽收眼底的全景,这全景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的,“众壑”与上句中的“中峰”相呼应,表达诗人对终南山的喜爱之情。
【诗词鉴赏】
首联写远景,以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描绘身在山中之所见,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意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尾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甲】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
【乙】游牛首山记
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盎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则虽欲独以名称,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游牛首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粤:此指桂林。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千丈见底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百叫无绝 哀转久绝(《三峡》)
D.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三峡》)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分)

(2)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2分)

15.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①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 。(2分)
16.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4分)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答案】12. B 13. D
14. (1)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2)即使我也不能全部说出它的美啊
15. ①. 俯视 ②. 仰视
16. 示例:高山轩邈争向天,富阳奇山天下名。
牛首山高景色异,朝暮晴雨各相宜。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都是“看见”的意思;
B.向上/在上面;
C.都是“停止”的意思;
D.都是“飞奔的马”的意思。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 “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甲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总后分的结构;
B. “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甲文“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C. “清晨已到达山顶”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乙文“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可知,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直到中午才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俱(全,都),共(相同)”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虽(即使),尽(全,都)”要理解正确。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知,句子的意思是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据此可知,作者的观察角度是向下看的,即俯视;
结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句子的意思是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据此可知,作者应该是向上看这些山的,即观察角度是仰视。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文章内容。
题目要求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结合【甲】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富春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据此可知,富春山的山的特点是高峻奇险;
结合【乙】文“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可知,牛首山的特点之一是高;结合“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可知,牛首山的还具有奇秀、明洁、峻邃的特点,即各个时节有着不同的景象,晴天雨天,早上傍晚,寒冬酷暑都各不相同。
结合富春山、牛首山的特点,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的拟写要注意简洁明了,突出特点,内容生动,富有文采。
示例:高山寒树竞向上,富春奇山皆险峻。
晴雨奇秀明洁,朝暮寒暑峻邃,牛首山景甲金陵。
【点睛】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癸卯年三月,(我)在金陵和朋友一起游览牛首山。前一天,我们住在山下僧人的屋舍,凌晨时分一起披着衣服上山,直到中午才到达山的最高处。朋友说:“我听说桂林的山名扬天下,它的岩石洞穴丘陵山谷奇特异常,我很遗憾不能到那里看一看,你何不为我说一说桂林的山?”我说:“没有时间啊。你暂且为我说说这山的美。”朋友说:“好吧。这山,……有时晴天雨天有不同的景象,早晚有不同的形态。太阳月亮寒冬酷暑不同的时候,就不曾没有过它奇特秀美、明亮洁净、高峻幽深的美来应对。……即使我也不能全部说出它的美啊。”
我说:“看到这就没有了吗?”朋友说:“正是这样。”
我说:“我没有什么来告诉你。凡是我们桂林的山,能够用眼睛看到的,都是像这样的。……况且是山的幸运让它在此生长,让它不幸生长在广西,那么即使想要只凭借(这样)名声显赫,怎么能够得到呢!”
(三)(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兜里有糖
贾飞黄
①第一块是陈皮糖。与陈皮似是而非的酸酸咸咸,捏成小小的硬糖球。粗粝的表面滚过坑洼的牙床,似是而非的陈皮味便一路嬉笑着播撒开。终于疲劳了,被“嘎嘣嘎嘣”嚼碎,笑声变成了几小份,融化在舌底。
②第二块是话梅糖。这回味道很像了,但糖块不像陈皮糖那样硬朗,有些黏滞地随着舌尖在嘴里踽踽滑行。左边腮帮子里看看,又踱到右腮帮子拜访。不能走得太快,确实是酸,走快了怕是嘴里要发洪水。
③在吃第三块之前,我停住了。奇怪了,我——不喜甜食者,饱受龋齿之苦的患者,对卡路里锱铢必较的糖分葛朗台,竟然心血来潮,将这些个廉价的硬糖吃了个津津有味。
④或许是因为这糖的由来?它们是一群意外之喜:网购的包装里,附赠了一个牛皮纸小袋,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廉价硬糖,像是从 20 世纪穿越来找我玩的老朋友。预想之外的馈赠,意外重逢的感慨与快乐驱使着我。不由得破了戒。
⑤廉价而亲切的甜,让我想起与这味道最初邂逅的情景。童年时,浓烈的甜味是奢侈品。我爷爷有个塑料罐,白罐,绿盖子,放在我够不到的架子上。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加在粥里,是平淡无奇的吃法,最令人向往的是用来蘸着馒头吃。热腾腾的馒头蘸上沙沙的白砂糖,一口吃进嘴里,粗粝的白砂糖嵌进松软的馒头,没来得及融化便被嚼得嘎吱作响,甜味一点点弥散,是听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⑥慢慢地,各种糖果出现了。大白兔奶糖,糯米纸里裹满了洁白丰腴,比鲜奶更甜美;大虾酥,硬的糖壳有着虾壳一样的纹理,咬开之后里面却是酥脆的花生香。记忆最深的是水果糖,正方形的塑料糖纸,小小的糖躺在中央,卷起糖纸两头一捻,便把糖块服服帖帖包裹在中间。剥开糖纸,半透明的糖块里裹着一点点有颜色的核,绿的是哈密瓜味,红的是草莓味,黄的是橘子味……就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球,里面装着全世界的秘密。将水果糖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
⑦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吃糖了呢?是糖果遍地有售不再稀军的时候吗?是我开始朝九晚五工作奔波的时候吗?是我担忧身体发福买了体重秤回家的时候吗?回忆不起来了。酒心糖、巧克力糖、果汁软糖、润喉保健糖、健齿口香糖,还有各种我不懂名称的外国进口糖,我知道,它们满载着糖分,在人体内激起多巴胺的分泌,而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很难从中寻得快乐。
⑧我是后来慢慢才摸到一点门道的。
⑨那次,我在高铁上,前面坐着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小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乘客的目光让年轻的母亲羞红了脸。她一把拉过小女孩,教训了一通,把她按在靠里的座位里。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得有些尴尬了,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下意识地摸进裤兜,却掏出一块糖——就是网购赠的糖,我出门前随手揣在裤兜里。我抬起头,发现前面座椅靠背上方,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正盯着我。准确地说,盯着我手里的糖。
⑩我捧糖在手:小朋友,要吃吗?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年轻的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微笑点了一下头,又摸着小女孩的头:“说,谢谢叔叔!”小女孩脆生生地重复了一遍,从我手里拿过糖,嘿嘿笑着开始剥糖纸。她白胖胖的手指撕起糖纸并不灵便,但丝毫没有假手他人的意思,一番工夫之后终于成功把糖送到嘴里,脸上漾起开心和满意。兜里还有一块糖,我也掏出来递过去。妈妈叮嘱她:别吃太多,放起来等会儿再吃。她便接过来,揣进衣服上的小兜里。她双手捂着装着糖的小小衣兜,就像护住一件最宝贵的珍宝,又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她肯定不缺糖吃。那她为什么那么快乐?我忽然想到,那是因为这糖来自一个陌生的叔叔,是一个礼物,是一份惊喜,是充满陌生视线的世界里突然绽放出的笑容和善意,就像我从卖家那里收到这些礼物一样,就像我新婚的朋友们恪守遥远的风俗带给我喜糖一样。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这种喜悦本无所谓大人还是小孩。
回味着小女孩的笑容,我开始留心各种糖,有形的,无形的。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
这一小块糖,甜不了你的人生,却是我对你甜甜的祈愿;这种祈愿,叫作祝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 请联系全文,理解标题“兜里有糖”中“糖”的内涵。
18. 选文围绕“糖”叙述了四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19. 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
(1)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廉价硬糖,像是从20世纪穿越来找我玩的老朋友。(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得有些尴尬了,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0.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17. 既指放在兜里的各种糖果,也指给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乃至自然万物的一份祝福,一份温暖。
18. ①津津有味地吃网购附赠的廉价硬糖;②童年时,“我”初次邂逅爷爷塑料罐里的白砂糖;③吃水果糖时,和母亲做游戏;④高铁上,“我”送给小女孩一块糖带给她快乐。
19. (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廉价硬糖比作找“我”玩的老朋友,形象地写出了这包廉价硬糖给“我”带来的惊喜,以及亲切感。
(2)运用了环境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车厢突然安静下来后,当时尴尬窘迫的气氛,以及“我”当时的不自在和窘态。
20. 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卒章显志,号召读者做一个“兜里有糖”的人,引人思考。。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
从第 段“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可以得知,“糖”的表面含义指:我们放在兜里的各种糖果;从第 段“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可以得知,“糖”的深层含义指:我们给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乃至于自然万物的一份祝福,一份温暖。
【18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
从第③段“我——不喜甜食者,饱受龋齿之苦的患者,对卡路里锱铢必较的糖分葛朗台,竟然心血来潮,将这些个廉价的硬糖吃了个津津有味”,第④段“网购的包装里,附赠了一个牛皮纸小袋,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廉价硬糖”可以概括出第一件事:津津有味地吃网购附赠的廉价硬糖;
从第⑤段“我爷爷有个塑料罐,白罐,绿盖子,放在我够不到的架子上。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可以概括出第二件事:童年时,“我”初次邂逅爷爷塑料罐里的白砂糖;
从第⑥段“将水果糖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可以概括出第三件事:吃水果糖时,和母亲做游戏;
从第⑩段“小女孩脆生生地重复了一遍,从我手里拿过糖,嘿嘿笑着开始剥糖纸。她白胖胖的手指撕起糖纸并不灵便,但丝毫没有假手他人的意思,一番工夫之后终于成功把糖送到嘴里,脸上漾起开心和满意”可以概括出第四件事:高铁上,“我”送给小女孩一块糖带给她快乐。
19题详解】
(1)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
修辞手法:“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廉价硬糖,像是从20世纪穿越来找我玩的老朋友”中把“网购的廉价硬糖”比作“找我玩的老朋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句中“带着童年气息”“从上个世纪穿越来”,联系第④段“预想之外的馈赠,意外重逢的感慨与快乐驱使着我。不由得破了戒”可知,这句话形象写出了这包廉价硬糖给“我”带来的意外惊喜以及亲切感。
(2)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句。
语句中“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是对车厢环境的描写,运用了环境描写;“尴尬”一词既是形容但是的场面,也是形容“我”的神态,运用了神态描写;根据语句中“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联系第⑨段“小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乘客的目光让年轻的母亲羞红了脸。她一把拉过小女孩,教训了一通,把她按在靠里的座位里”可知,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她的母亲很不好意思,把女孩按在靠里的座位里,车厢安静下来了,但是气氛却有些尴尬窘迫;表现了“我”当时的不自在和窘态。
【20题详解】
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结尾段“这一小块糖,甜不了你的人生,却是我对你甜甜的祈愿;这种祈愿,叫作祝福”,联系第 段“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可知,兜里的“这一小块糖”是我们给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乃至于自然万物的一份祝福,一份温暖;结尾点明中心,卒章显志;联系结尾段“我对你甜甜的祈愿”,第 段“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可知,文章号召读者做一个“兜里有糖”的人,引人思考。
三、写作(50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 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回应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那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3)不少于 6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答案】范文:
那一抹色彩
春天,姹紫嫣红。夏季,百花怒放。秋天,金菊傲骨。冬季,银装素裹。四季在年华的舞台上一次次轮回,斑驳的色彩装点了多姿的生命。那绿色呢 那一抹动人的生命之色呢 是不是自卑地在历史长河中沉淀 不。绿意正在绚烂流年的背后汹涌澎湃!
春季踮着脚尖翩迁而至,而这座城市却还在凌寒之下沉睡。只有那一抹抹、一簇簇弱小却充满活力的绿色仍清醒着。她们是有灵性的,在城市荒凉一隅里埋藏了整个冬季,在寂寥索然的银白中聆听春的脚步。“春来了!”第一株离春最近的草儿欢呼着,欣喜着。岩石中,小溪旁,树梢上,钻出的是一抹抹的青葱,一抹抹的浓密。接着,才有了姹紫嫣红。
携着灼烈的阳光,夏季悄然来临。绿意盎然的她们安安静静地掩藏在绚丽多姿的百花背后。她们是不屑于与百花争宠的,这些骄傲的绿色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炎热的烈日下,她们挺直了腰杆,仰起明媚的小脸儿。赤裸裸地向着太阳。她们亦是纯粹的,是热烈的,亦是隐忍的,始终小心翼翼地隐匿在百花背后,默默地展示着自己的生机与热情。
待那些斑驳如彩虹却也易逝的花儿褪去盛装,遗漏的只剩秋天,金菊与绿意。为了迎接这场秋收的盛大舞会,它们亦把自己沉淀了两季的绿裘换下,着上一袭华丽的金色晚礼服。在天然舞台柔和的追灯下,绮丽非凡。但她们也累了,面容愈加枯槁。
华宴盛装后,是漫长的冬季和瑟瑟的寒风。她们隐匿了,被深深地埋葬在皑皑白雪之下,恬静的睡容柔美异常。是谁说,她们年华老去,青春已逝 她们不曾凋零过,只是在柔白的雪被下孕育一冬的神奇与希望。
那一抹抹绿色,是长青的,永不消褪,冰心老人曾说“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亦惟有绿意,欣欣然在似水流年中怒放。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里面有一个关键词语:色彩,可从原意和比喻义来考虑;原义是一种颜色,比喻义和引申义是将某人或者某物比喻成颜色,只要围绕着以上思路来写即可。本作文要写出一种心理体验(把某人或者某事与色彩联系),所以文中应该有一段相应的心理描写与之呼应。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作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就可以。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