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附属青莲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附属青莲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兖州一中附属青莲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歌语言的成熟与时代的精神面貌是分不开的。诗歌语言的成熟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这要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唐诗的归真返璞,自然并不等于一味的素朴;所谓深入浅出更不就只是浅近而已。没有建安以来四百年诗坛的发展,唐诗的语言也不会一下子就立地成熟。但是时代的条件又决定着诗歌语言成熟得是否充分以及快慢如何。没有唐代那种生气蓬勃的时代精神面貌,五七言诗究竟能取得多高的成就,绝句是否就那么风靡诗坛等,就都难免会打个问号。所谓“盛唐之音”一下子就爆发出满园春色,展现出那么绚丽的奇花异果,这乃是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成熟的共同产物。这两个发展成熟的汇合,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那波澜的壮阔,气象的高远,在古典诗坛上是空前绝后的。在这空前绝后的诗坛上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歌唱,那就是边塞诗。
唐诗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别引人瞩目,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既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绝响;李益几乎就是边塞诗的最后一个诗人。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为平静的时刻。边塞诗因此主要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唐代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击溃东突厥,收编其残部,贞观九年又大破吐谷浑之后,边塞上的形势基本上就稳定了下来,到开元年间就更为缓和;而一百年间唐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国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这时也就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安史之乱后,边防的和平已如明日黄花,边塞诗也就随着唐王朝的鼎盛之成为过去而同时成为过去。边塞诗由于只属于盛唐时代,它因此也就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志。
王维的山水诗绝不只是“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那些远离人世间的作品所能代表的。王维早年的精神状态乃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之一)那种生气蓬勃的少年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没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山水诗,也就不会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的边塞诗。边塞风光其实正是时代豪情的考验。高适的《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没有这种坚强的生活信心,黄云蔽天、北风刺骨之下,还有什么风光之可言呢?为什么盛唐高峰一过去,这些风光的歌唱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边塞诗的涌现,因此乃正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那辽阔的视野,奔放的豪情,反映着整个时代高视阔步的足音,这也就是历代称誉的盛唐之音的特色。而边塞诗又是以七绝、七言古诗的作品最为出色。从王昌龄的七绝到李益的七绝,边塞诗的歌唱又一次证明了绝句的广阔天地。而七言诗在整个唐诗高潮中的作用,在这里也就特别容易看得清楚。五七言古诗作为一个整体的完全成熟其实乃正是以七言古诗的成熟为标志的。这些既是诗歌语言自身的发展,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边塞诗就恰好可以说明这之间的血肉关系。
(摘编自林庚《唐代这一诗歌高潮得来不易》)
材料二:
初唐时期的四杰是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时代知识分子,各个才华洋溢、胸怀大志、高高在上,创作的边塞诗作中充满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希望以此来获取君主的重用,从而平步青云直达卿相,他们创作的许多边塞诗中都蕴含着这样的情绪表达,例如杨炯的《从军行》中写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骆宾王在《从军中行路难》中叙述到“长驱万里詟祁连,分麾三命武功宣”等。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不仅涵盖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同时还表达着高尚的社会愿望,体现出了和平民百姓同甘共苦的意愿,反映出了浓烈的社会责任心,这样的诗作情感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代表作品,例如王昌龄在《出塞》中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盛唐时期的诗作相比较初唐时期,更加地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凸显出了对人们和国家命运的关心。
初唐时期的边塞诗主要书写了战乱时的艰辛和无奈,营造出了一种悲壮的情境,例如卢照邻在《结客少年场行》中写到“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表达出了战乱时期人们生命的卑微,在进入盛唐时期,边塞诗中情感的叙述逐渐向乐观、浪漫的方向发展,虽然盛唐时期边塞的战事频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正能量,去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树立唐代军队的强大和勇往直前的气势,让人们能够通过诗句联想到战争胜利的欢快感,巩固百姓和将士对于战争的自信心。例如,高适在边塞诗《塞下曲》中写到“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初唐时期由于其处于唐朝建立的开始阶段,使得诗人在边塞诗中进行丰功伟业的情感表达时流露较为透彻,降低了旧社会生活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让诗人能够随着自己的心境进行自由的创作,无所畏惧地诉说着对社会的不满,引导着唐朝诗歌逐渐走向激扬、豪迈的创作风格。在进入盛唐时期以后,也出现了许多放荡不羁的诗歌风格,但是相比较于初唐时期的边塞诗,语句中蕴含了更多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整体意境构造上较初唐时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时在文字的运用上也更加地精练、准确。
(摘编自周文慧《初唐与盛唐时期边塞诗意境表达的区别分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唐代以前,诗坛不重视建安以来诗坛的成就,诗歌的语言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B. 没有盛唐的精神面貌这种时代的条件,唐代的五七言诗和绝句就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C. 边塞诗似乎只属于盛唐,成就非凡,引人瞩目,这使得盛唐是边塞最为平静的时刻。
D. 王维诗歌中反映的精神早年和晚年不一样,他早年的山水诗和边塞诗有一种昂扬之气。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唐代从贞观到开元年间,边境比较稳定,社会也得到巨大发展,国势走向强盛,这是唐代边塞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B. 唐代边塞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属于盛唐;唐朝安史之乱后,边境的安稳和平的环境被破坏,边塞诗也成为过去。
C. 高适的《别董大》(其一)描绘了边塞的风光,反映出诗人坚强的生活信心,盛唐以后,边塞这些风光消失了。
D. 七言古诗的成熟是诗歌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而边塞诗说明了诗歌语言与时代精神的密切关系。
3. 从材料阐述的观点看,下列唐代边塞诗中不属于盛唐边塞诗的一项是( )(3分)
A.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C. 虏骑三秋人,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D.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 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 初唐与盛唐时期边塞诗有哪些区别?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和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的,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
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
“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
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
“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头描写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B. 小说中伤残战士的性格鲜明,如做过班长的掌柜处事沉稳又从容淡定。
C. 掌柜老婆的抱怨和“我”对他的肯定形成对比,表现了掌柜的生活状态。
D. “战士”的故事以“村干部”讲述结尾,增加叙述视角,使形象更丰满。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描写“我”和肉铺的老板及伙计聊天的场景,闲谈中体现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也体现出革命战士的些许悲观和无奈。
B. 小说虽然反映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但并没有使用大量笔墨具体描绘战争的场景,这非常符合孙犁的战争小说的一贯风格。
C. “残疾军人”“打走敌人”“反“扫荡’”等词语,都指向特殊年代的战斗生活,体现了“一九四一年”的时代特点。
D. 小说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掌柜热情而开朗,作为战士的伙计英勇善战又略显率直急躁,掌柜的老婆则泼辣而小气。
8. 小说以“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 小说是如何具体塑造“伙计”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45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秦川①
李 颀②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③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①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②李颀,唐代诗人,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之类的小官,屡次考绩,未得迁调。《望秦川》为诗人晚年辞官归隐故乡、离别长安途中所作。③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开端,紧扣题目,由“望”字入手,描述了清晨诗人远眺所见的秦川。
B. 颔联承接首联,具体描绘山河城阙,“净”“重”二字传神点染出景物特点。
C. 颈联笔调一转,意境随之变化,视听结合,写出了秦川大地的秋声秋色。
D. 尾联收束全诗,点明主旨,说明写作此诗的原意,表明对“客”的同情。
11. 古人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入手赏析本诗。(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36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
采采芣苢,___________。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___________。
田夫抛秧田妇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从头上湿到胛。
___________,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
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列缺霹雳,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____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
《沁园春·长沙》里,毛泽东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插秧歌》中描写农夫抢种辛苦,忙的顾不上吃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不写虫吟鸟鸣,却用“ 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让美好的田园画面活了起来,展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这最富有农村特色的环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会透过窗户传递出内心世界的本质。一个公正无私的人,那他的心底就像一方晴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公正、公平的力量,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阳光,变得灿烂;一个与人为善的人,眼神中流动着的鼓励和肯定,像一股股暖流,温暖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鼓舞着我们的斗志;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眼神也一定充满爱意,严肃中透露着慈祥,平静中透露着期盼,就像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不断地荡涤着我们的心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实际,以“眼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要素完备;②叙事有条理,描写生动;③立意准,构思新,表达有创意;④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
试卷答案
1. D 2. C 3. C
4. 首先提出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的成熟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这方面的代表是边塞诗。接着阐述盛唐相对平静的和平环境与边塞诗的关系,然后阐述盛唐生气蓬勃、充满豪情的精神与边塞诗的关系。
5. ①主题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功名欲望,缺少盛唐的边塞诗中的社会愿望。
②意境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战乱环境,没有盛唐边塞诗的乐观、浪漫意境。
③风格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风格放荡不羁,没有盛唐边塞诗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意境和文字上不如盛唐边塞诗。
C
A
8. 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连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以“我”为叙述者,主要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拉近了作品和读者的距离,增强阅读兴趣。
9. 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主动请求指挥打伏击战:
②刚烈坚韧。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③ 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
④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
⑤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粗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
10. D
11. 本诗寓情于景,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与不舍融于秋日早晨诗人放眼远眺秦川一带,所见到的山河明净阔朗、城阙连绵壮丽的景象中;写“万户竹”的“秋声”一片,“五陵松”的“寒色”清冷,也是着意渲染出萧飒苍劲、清冷萧条的意境氛围,以烘托诗人怅惘、凄凉的心境;尾联情景交融,写诗人因霜浓露重(仕途失意,人情冷漠)而感到凄凉,发出了“归欤”的叹息。
12.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薄言捋之 薄言襭之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呦呦鹿鸣 鼓瑟吹笙
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水澹澹兮生烟 丘峦崩摧
虎鼓瑟兮鸾回车 忽魂悸以魄动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3.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从几个角度讲述了“眼神”的意义。首先,从拥有“眼神”这一主体的人来说,正如我们所说的“文如其人”,一个人透露出的眼神也体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德——眼神即其人。所以我们能从一个人纯净、坚定的眼神中看出他的公正,能从一个温暖的眼神中看到他的善意。当然,也可能从阴鸷的眼神中看到一个人的算计(当然作文材料所举整体都是积极向上的“眼神”,故此类不言)。其次,材料则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了一个人通过眼神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能给予旁人的影响。比如,当我们看到他人的公正时,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向往公平正义,努力向他靠齐;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温暖关怀时,我们的心灵也会感受到这种温暖和善意。
试题要求以“眼神”为标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小小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以“眼神”为写作对象,或贯穿全文的线索。写作时,首先应当将人物放置在某个具体的事件场景中,重点描写“我”(或由“我”生发出的某个虚拟的主角)所见到的他(她)的眼神具有怎样的特质,而结合他的言行举止,“我”可以从这个眼神中挖掘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写清楚这部分,文章就完成了一半。在此基础上,还应写出作为这个“眼神”的旁观者和接受者,“我”能从这一眼神所暗含的思想品德中感受到怎么样的心灵共鸣,获得怎样的启发和感悟。把这部分也写清楚,文章才算完成。
立意:1.那个坚定的眼神让我明白路在何方 2.温柔的眼神予我温暖
3.眼未离开,爱未离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