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镇初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新店镇初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第一学月学业评价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前播出的《秘境之眼》,深受广大动物保护者的喜爱,该节目用镜头记录了部分濒临灭绝动物的某些行为活动。这种研究动物的方法是
A.测量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2. 下列关于科学方法中的“观察”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观察必须借助有关仪器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3.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 B.机器人
C. 珊瑚虫 D.计算机
4.今年9月23日-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亚运会期间层出不穷的科技产品更是令国外友人啧啧称奇,其中科技狗不仅能当拉拉队员还能运送铁饼、花式比心等。下列能说明科技狗不是生物的理由是
A.它需要充电补充能量 B.它不能繁殖后代
C.它能跑能跳 D.它不能说话
5.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课堂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为了让视野更明亮,应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C.观察时,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D.实验结束后,整理显微镜需用纱布擦拭镜头
6.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要注意以下结构在一条直线上的是
A.目镜、镜筒、物镜、标本
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C.目镜、镜筒、转换器、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7.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同一目镜下,观察到清晰物像时,视野范围最小的是
A. B.
C. D.
8.下列对双目显微镜的操作合理的是
A.换装上底光源照明灯后不利于对光
B.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侧面注视着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
D.使用结束后要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
9.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竟然消失了,由此推断,污点在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玻片标本上
10.某学生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如图所示的视野。如果他想再用高倍镜看到清晰的a
像,下列三个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甲: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丙:向右移动玻片使a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甲→丙
11.下图是小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中显微镜可放大400倍 B.调换40×物镜,应转动粗准焦螺旋
C.图③滴加的试剂为碘液 D.由④→⑤应先将装片向右移动
12.肌肉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分别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 线粒体 B.线粒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
C.线粒体 叶绿体 D.叶绿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
13.在使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发现部分细胞重叠,下列处理方法最恰当的是
A.移动玻片寻找未重叠部分 B.转换大光圈观察
C.揭开盖玻片将重叠部分展平 D.转换高倍镜观察
14.如图,甲、乙分别代表口腔上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图中B区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
B区所表示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5.菠菜放在开水里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绿,而放在冷水中则不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
A.煮过后绿色从细胞壁上褪了下来 B.叶绿素溶于热水而不溶解于冷水
C.细胞质受热后产生绿色 D.细胞膜透性破坏,叶绿素渗出
16.下列关于绘制生物图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图形大小比例适中 B. 图形位置一般在绘图纸中央稍偏左上方
C.图形轮廓线条均匀 D. 用铅笔涂阴影表示不同结构的明暗差异
17.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细胞内重要有机物的是
A.水、糖类、核酸 B.氧气、无机盐、水
C.氧气、脂质、二氧化碳 D.脂质、蛋白质、核酸
18.植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甲→乙→丙
B.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C.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
D.幼苗长成大树的过程中经历该生命活动
19.如图展示的是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其中①②③④表示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相同
D.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均等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去
20.一个含有12对染色体的细胞连续进行分裂4次,得到的细胞数和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分别是
A.4个,12对 B.8个,6对 C.12个,24对 D.16个,12对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4分)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埋在潮湿泥土里的种子,慢慢探出一个小绿芽,冲破了泥土的禁锢,之后这棵小芽 尖慢慢的变大,逐渐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直到最后变成一颗高大的植物。
资料二: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生活着一种会放电的鸡,它的体内带有30~60伏特的电,当受到攻击时,它便会冲过去朝对方猛啄一口,从口中放出电流,将对方击倒。
资料三:大多数花儿和帮助它们繁殖的传粉者间都保持着互帮互助的关系。例如蜜蜂、蝴 蝶、蜂鸟等动物,都会在为花儿传粉的同时吮吸一口甜美的花蜜作为回报。此后,受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
资料一中,小绿芽扎根于土壤中,是因为它要从中获得营养维持生存,小绿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说明了植物能进行 的特征。植株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枯叶,体现了生物 的特征。
资料二中,会放电的鸡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电流击倒对方,体现了生物能
的特征。放电鸡的后代还是鸡,但不一定会放电,说明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资料三中,植物受了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 特征。
(4)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小绿芽、会放电的鸡、蜜蜂、蝴蝶、蜂鸟等都是由 构成的,但 没有该结构。
22.(16分) 图一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二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组织细胞的物像,请据图回答:
(1)使用图一中显微镜观察物像前要先进行对光操作,对光成功的标志是看到 。
(2)在转④让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看着显微镜的    (填名称)。
(3)观察时,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则玻片应向 方移动,就能让物像到达视野中央。
(4)图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中出现[ 4 ]   ,可能是制作临时标本过程中盖上    这个环节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5)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图一中    (填编号)和遮光器;若是双目显微镜和数码液晶显微镜则调节 。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一中[ ]   。
23. (16分)如图为细胞的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图中的    (填“A”或“B”),B细胞与A细胞相比,不具有的结构是    (填序号)。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 ,染色时滴的液体是 。
(3)在如图细胞结构中,[ ]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西瓜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   。
(4)图中的细胞结构,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它可以将太阳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能。
24. (14分)我国科学家提取死亡北极狼的皮肤样本,通过“某种技术”利用本地犬成功地培育了一头“小玛雅(用图中的?表示)”。下面是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题中的“某种技术”指的是 ;利用该技术培育出来的“小玛雅”应该属于 (填“北极狼”或“雌性犬”),判断的理由是 。
(2)比格犬的作用是为【A】的发育提供场所,因此该比格犬必须是 性;图中雌性犬提供的去核卵细胞内部成分是卵黄,这些卵黄在卵细胞中的结构地位相当于普通细胞中的 。
(3)科学家用玻璃针将一只变形虫分为a、b两部分(如上图)开展探究实验。a、b两部分的区别是 ;适宜条件下培养,科学家发现a部分仍然有摄食行为并逐渐恢复成一只完整的变形虫,b部分则逐渐失去摄食行为并死亡。该实验说明 。
七年级上第一学月学业评价
生物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5:DBCBC 6—10:BBCDC
11—15:CAADD 16—20:DDACD
综合题(每空2分,共60分)
(1)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和变异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细胞;病毒
(1)明亮的圆形视野
物镜
右下
气泡;盖玻片
③;光源调节旋钮;⑤细准焦螺旋
(1)B;135
维持细胞形态;碘液
4细胞核;3液泡
5叶绿体;化学
(1)克隆;北极狼;小玛雅的细胞核是北极狼提供的
雌;细胞质
有无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