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吝啬(sè) 云宵(xiāo) 黄晕(yùn) 混为一谈(hǔn)
B.粗犷(guǎng) 酝酿(niàng) 憔悴(cuì) 咄咄逼人(duō)
C.莅临(lì) 伫蓄(zhù) 着落(zháo) 翻来复去(fù)
D.抉别(jué) 静谧(mì) 嘹亮(liáo) 人迹罕至(hā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一块烧红的铁,被铁匠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 ,叮哐!叮哐!每一锤都是那么 。铁被打得遍体鳞伤,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而铁已在 中变形、升华。铁匠脖子上隆起肌肉疙瘩,额头上汗水滚落,内心笃定,永不退缩, 着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A.锻造 大气磅礴 阵痛 演变
B.锻打 气势磅礴 剧痛 演绎
C.锻造 大气磅礴 剧痛 演绎
D.锻打 气势磅礴 阵痛 演变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B. 这次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的地点是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河池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 目前,虽然每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但是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B.“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C.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D.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
5.排列下列句子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
②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③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④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⑤一提到桂花,仿佛就闻到了那股子香味。
⑥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A.③⑤①⑥④② B.①⑥④②③⑤
C.③⑤④②①⑥ D.①⑥③④②⑤
6.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4)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
(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 。
7.名著阅读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所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
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篇名)。“我”为什么要向猫报仇呢?
8.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
(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
(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见下渝州。
9.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10. 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思而不学则殆(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三)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
15、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16文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注释中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谈谈你的理解。

17、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
的老师
代课
老师
18、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19、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
(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的眼睛
李汉荣
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我身如菩捉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
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就这样,上苍把最好的露珠,交给母亲保管,露珠一直滋养和化育着母亲的心,也明净了她的瞳仁。
⑦一个人若很少在露珠(包括具有露珠之透明品质的事物)面前停留,激赏、感动于那无邪的纯真,并反观、反省自己内心的不洁和阴影,同时让自已被尘世污染的身体和心灵,接受其消毒、清洗和映照,那么,他的内心和眼神,就少了某种天赐的清澈。一个人若很少将目光投向苍穹的星辰,却总是沉沦于欲望,锁定于功利,那么,他的心城必窄,眼神定然少了某种悠远和深沉。
⑧我的母亲,低头与露球交换眼神,抬头与星辰交换眼神,俯仰之间,她都在吐纳天地精神。她识字不多却有天趣,她阅历不多却胸襟宽阔,因为宽厚的原野和澄明的天穹,就是她的心灵老师。
⑨一个好朋友曾对我说:“你注意到了吗?你妈妈的眼睛特别清澈,八十多岁了,还像少女的眼睛那么纯洁和深情。”他的父母去世较早,于是把我的母亲当自己的母亲对待。我的母亲是在86岁那年去世的。好朋友写了一篇短文,痛惜一位慈祥的母亲走了,人间少了一双清澈的眼睛。
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里荡漾的是内心的光亮和情感的波澜,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折射。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
(摘自2020年5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20.请结合文章内容,在标题的横线上添加一个词或短语,并说明理由。
添加的词或短语:
理由:

21.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分析这种写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


22.阅读④⑤两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详写自己在故乡养病。


23.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


24.“露珠”这一意象在本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赋予它怎样的内涵?你曾被哪种具有露珠品质的事物感动过?请写下你的体验。(80 个字左右)
“露珠”的内涵:
体验:

三、作文
25.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1.B 2.B 3.C 4.B 5.A 6. 山岛竦峙 博学而笃志 枯藤老树昏鸦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7.《狗·猫·鼠》 因为长妈妈告诉我说我的隐鼠被猫吃去了。(或答:误以为我的隐鼠被猫吃去了 大意正确即可)
8.(1)示例:同学风采展示 友谊连线
(2)典故示例:伯牙绝弦 割席断交 刎颈之交 管鲍之交;内容解析:对典故里的人物、内容表达清楚即可。
(3)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年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向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只能听其言,不能观其行。而且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9. 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的美丽画面。
10. 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11.(1)生气 (2)反省 (3)危险(4)喜好
12.(1)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13. 温故知新、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4.言之有理即可
15.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16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两词各有侧重,雕镂侧重于雕刻的精细,镌刻侧重于刻的印迹深。
17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 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 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要以情动人,应以朗读为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9没有标准答案。
20.添加的词或短语:母亲理由:文章主要写了对母亲保持清澈.纯真的眼睛的理解与赞美。
21.画线句把母亲的眼睛保持清澈、纯真之久和不少人目光蒙尘之快进行对比,突出了母亲纯洁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也引出了对母亲的“养眼之法”的思考,把文章引向深人。
22.作者写“我'在故乡养病,主要详写了乡野环境让病离“我”远去,使行文波澜起伏,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也“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为进一步解读母亲的精神世界做好了铺垫。
23.对母亲的想念,对母亲纯洁的感情与干净的人生的赞美;母亲的眼睛教会我们,一个人如果心存天真、胸襟开阔,就会从生命里领受到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
24.“露珠”的内涵:清澈纯洁的象征;能够滋养明净心灵的精神。体验:略。
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