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B.内环境成分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抗原与抗体的特异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3.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与细胞之间关系图,甲、乙、丙表示成分,丁表示细胞,下列正确的是(  )
A.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乙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丙中生活的细胞也可进入血浆中,它们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C.丁中红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过多时,人体会加快呼吸,将CO2及时排出体外
D.甲、乙、丙构成细胞外液,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病毒增殖的场所
4.某人计划进行“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设置鸡肝匀浆、黄瓜匀浆、稀释的鸡蛋清三组进行对照实验
B.在各组中分别先滴加盐酸后滴加 NaOH 溶液并测定 pH
C.实验过程中若每5滴测一次pH,滴加30滴HCL 时共需要测6次
D.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各组pH变化的曲线
5.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完成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会使组织液pH升高 ②稳态只存在于人或动物体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③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④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⑤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⑥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A.一项 B.二项 C.四项 D.五项
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基本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不能支配内脏器官
C.下丘脑中有呼吸、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D.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7.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药物X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图中的A~E代表实验位点(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的位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X放于D点后刺激C点,若肌肉收缩,则说明X不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将X放于D点后刺激E点,若肌肉收缩,则说明X不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C.将X放于B点后刺激C点,若肌肉不收缩,则说明X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将X放于B点后刺激A点,若肌肉收缩,则说明X不可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8.宠物猫的主人为了训练猫定点排便,可在其将要排便的时候,带它到固定地点,在排便前后进行语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奖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在建立上述反射之后,主人的语言或动作由非条件刺激变成条件刺激
B.在建立上述反射后,还需要无关刺激的反复强化,否则条件反射极易消退
C.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D.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数量无限,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9.下图表示人体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虚线方框内表示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部分
B.图乙中静息和兴奋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
C.图丙中的e有的可迅速被降解,有的也可被回收到d内
D.刺激图甲中的①,A、B两个电流表的指针都会发生一次偏转
10.如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刺激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值将下降
C.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
D.图2中从A到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
11.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局部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可以总和叠加。突触后膜第一次受到刺激(未达到阈电位)后产生EPSP,此时若受到第二个刺激,则这两个刺激就会发生叠加,以此类推,多个刺激产生的EPSP会进行总和叠加。叠加的电位一旦达到神经元的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就会爆发动作电位。研究发现,EPSP产生后会迅速发生衰减,当先后多个刺激间隔时间较长时,连续刺激后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如图为多个刺激总和叠加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次刺激X时突触后膜Na+通道少量开放,未引发动作电位
B.据题干可知,总和叠加的条件之一是EPSP不能衰减至0
C.cd段表示静息电位恢复过程,该阶段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叠加的电位若超过阈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通常会增大
12.科研人员刺激蛙腓肠肌坐骨神经得到如图结果,图1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上不同位置的膜电位,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位置由于钠、钾离子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 B.图1中③处膜电流对应图2中的B点
C.图2中D点时该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大于0
D.图1中④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大于对K+的通透性
13.如图是人体躯体运动调节示意图,小脑与大脑皮层及肌肉之间存在复杂的回路联系,当大脑皮层运动区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冲动时,可同时将此冲动传入小脑。而当肌肉进行相应活动时,肌梭、肌腱等器官又将肌肉活动的各种复杂信息连续不断地传入小脑,进而通过小脑对脊髓的控制来影响肌肉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小脑、脑干以及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B.躯体运动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大脑皮层对脊髓具有控制作用
C.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必须经过小脑和脑干才能传给低级中枢
D.肌肉活动的各种信息会不断传入小脑,有利于保持运动的平衡性
14.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排尿反射,成年人还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课时有尿意憋尿的调节过程对应图中的4→2→1→3
B.体检时没有尿意,也能在医生的要求下排出尿液,过程对应图中的1→3
C.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也能完成排尿反射
D.极度惊恐时易发生尿失禁,说明环境的强刺激会影响脊髓的功能
15.5-羟色胺是一种能让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该物质浓度较低的人更容易抑郁。研究显示,女性大脑合成5-羟色胺的速率仅是男性的一半;60岁与30岁的人相比,大脑中5-羟色胺特异性受体的数目减少了约6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抑郁通常是短期、可以调节的,如果持续超过两周以上,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B.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加强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
C.女性可能会比男性更容易抑郁,且随着年龄增长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会增加
D.抗抑郁药可能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回收而起作用的
16.在20世纪之前,激素这一概念还没有被提出,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下列关于激素的发现,描述错误的是(  )
A.沃泰默认为切除神经后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属于神经调节
B.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太少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在于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摘除和移植睾丸实验分别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17.关于内分泌腺及对应的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内分泌物作用的靶器官
B.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C.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
18.睾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也是最重要的雄性激素,它的降低是男性发生抑郁症的病因之一。睾酮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①②过程为促进,④⑤过程为抑制
B.睾酮进入细胞时需要消耗ATP,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来补充睾酮
C.睾酮分泌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有利于保持睾酮含量的相对稳定
D.有些健身爱好者通过服用睾酮素来促进肌肉生长,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性腺萎缩
19.瘦素主要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可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的合成。瘦素还可以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瘦素发挥作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B.图中的胰岛细胞可受到瘦素与下丘脑的直接调控
C.下丘脑细胞和脂肪细胞均含有识别瘦素的受体
D.抑制瘦素的合成可抑制食欲,并增加能量消耗
20.适当增加光照可增加母鸡产蛋,母鸡产蛋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器官,a、b、c表示相应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母鸡通过甲→乙→丙来调节激素c的分泌,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B.激素c由丙合成和分泌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与细胞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C.激素a、b、c均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大量使用的激素c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激素b减少,导致丙萎缩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从“甲”、“乙”、“丙”中选填)。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 和 保持动态平衡,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3)③是某种气体,则③主要是 ,人体肝脏组织内其浓度最高的场所是 (填图中的信息)。
(4)Ⅱ表示 系统。若图中的 (填“Ⅰ”“Ⅱ”“Ⅲ”或“Ⅳ”)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
22.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DRG 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参与痒觉信号传递。为探究PTEN 蛋白的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产生痒觉的部位是 ,此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痒觉感受器刺激引发的信号在背根神经节(DRG)的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
(2)兴奋从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的神经元时,只能是 (“双向”或“单向”)传递,其原因是 。
(3)抓挠引起痒觉减弱,原因是抓挠引起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兴奋,经背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后有效的 (“促进”或“抑制”) 痒觉信号的上传。
(4)用组胺刺激正常小鼠和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图。据图推测PTEN蛋白的作用是
(填“减弱”或“促进”) 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已知PTEN基因敲除后,小鼠DRG中的TRPV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用组胺刺激PTEN基因和TRPVI基因双敲除的小鼠,据图中结果推测TRPV1蛋白对痒觉的影响是 (填“减弱”或“促进”)痒觉。
23.细菌内毒素(LPS)可与免疫细胞表面TLR4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分泌炎症因子TNF,引发小鼠全身性炎症反应。针灸或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作用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缓解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针灸刺激ST36,可引起NA和A分泌增加,该过程属于 反射.
(2)NA和A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类型的受体。据图推测,NA、A对a2-AR的作用是 (填“促进”或“抑制”)。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
(3)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临床上当患者血钙含量偏高时,针灸的抗炎效果往往甚微,其原因可能是血钙含量过高,使Na+ 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最终导致肾上腺细胞分泌的相关激素 ,从而不能缓解炎症反应。
(4)为揭示针灸疗法缓解炎症反应的生理机制,研究人员分别给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P受体感觉神经元缺失)注射等量的LPS,之后用0.5mA电针刺激小鼠ST36并检测TNF含量,结果正常小鼠的TNF含量下降而模型小鼠几乎没变化,这说明电针刺激小鼠ST36,可减缓 引发炎症反应,该作用效果依赖于 。
(5)右图2甲、乙分别为细针和粗针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电位的变化情况。
①细针治疗没有引起动作电位,因为刺激引起的膜内外电位差 。若用粗针治疗时,增大针刺强度,乙中b点将 (填“上移”或“不变”或“下移”)。
②《素问》有“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的记载。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静以久留”的目的可能是 。
24.人体血糖浓度受多种途径调节。图1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1)据图1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接受的信号分子除葡萄糖外,还有 (填名称)和胰高血糖素。这些信号分子通过一系列的调节过程,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机理一方面通过促进含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 融合,进而促进组织细胞摄取更多的葡萄糖;同时,通过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另一区域的 感受器接受刺激,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控制 细胞活动增强,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过程体现的调节方式是 。人体同时还会分泌 等激素共同提升血糖。
(3)为了查明糖尿病患者的病因,科研人员对不同人群空腹口服100g葡萄糖后的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其中B为正常人的胰岛素浓度。糖尿病常见的类型,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敏感性 (填“增强”或“下降”),机体代偿性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图2曲线中可能属于1型糖尿病的是 (用字母回答)。
答案
CABDB DCCDB DBCDB BABCD
21.(1) 内环境(细胞外液) 甲和丙
(2) 组成成分 理化性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 CO2 细胞内液
(4) 消化 Ⅳ
22.(1) 大脑皮层 不属于 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
(2) 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抑制
(4) 减弱 促进
23.(1)非条件
(2) 抑制 单向
(3) 内流 减少
(4) LPS Р受体感觉神经元
(5) 未超过阈电位 不变 长久留针能产生持续刺激
24.(1) 神经递质 细胞膜 转化为氨基酸、脂肪等非糖物质
(2) 葡萄糖 胰岛A 神经调节 肾上腺素
(3) 下降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