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3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1.概述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特点;2.解释免疫调节的过程依赖免疫细胞对信号的识别和响应;3.解释免疫接种的原理;做到保持心理健康、加强锻炼、合理安排作息,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作用。【问题】 接种疫苗为什么可以获得抵抗力,为什么一种疫苗对应一种病?以上是通过特异性免疫实现的。特异性免疫又称为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有两个特点:第一,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特异性);第二,有免疫记忆。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① 直接识别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空间结构。1. 识别类型蛋白质、多肽、多糖、脂类一、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者② 间接识别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抗原-MHC在吞噬细胞内合成,再移动到表面(呈递)多肽2. 识别特点每一个淋巴细胞只有一种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多样性; 抗原具有特异性、多样性。3. 识别后增殖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特殊信息分子的刺激下不断分裂,形成大量的同种类型的淋巴细胞(细胞克隆),进一步参与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诱导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诱导体液免疫。活动:阅读课本P81页“细胞免疫”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细胞免疫的作用对象是什么?2.细胞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哪类细胞?3.细胞免疫启动和发挥效应分为哪三个阶段?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自身癌变细胞、异体细胞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Tc)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二、细胞免疫直接杀死靶细胞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移至淋巴结拦截能识别这种特异性抗原的T淋巴细胞呈递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1.感应阶段1.该过程中吞噬细胞发挥哪些作用?识别、处理、呈递抗原2.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在哪里?淋巴结、脾脏思考·讨论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1.感应阶段2.增殖分化阶段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分泌白细胞介素-1识别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分泌白细胞介素-2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增殖、分化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群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群1.辅助性T细胞增殖分化的条件是什么?①辅助性T细胞的受体与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②同时受到由吞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的刺激。思考·讨论2.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的条件:①细胞毒性T细胞的受体识别呈递在吞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②受到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释放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诱导靶细胞凋亡。细胞凋亡能杀死宿主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病原体。靶细胞凋亡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加工、处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MHC上结合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释放穿孔素注意:不直接杀死病毒,只是杀死靶细胞3.效应阶段 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次免疫分裂分化感应阶段增殖、分化识别、接触、裂解增殖、分化病原体吞噬细胞(识别、处理、呈递)辅助性T细胞(识别)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靶细胞 (加工、处理、呈递)靶细胞凋亡,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与之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增殖、分化二次免疫识别二次免疫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归纳:细胞免疫分泌白细胞介素-1本质:蛋白质,称为免疫球蛋白。形状:抗体是"Y"字形分子,其两条臂形成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结合2个抗原分子。特点:不同的抗体分子之间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三、体液免疫依靠抗体发挥作用1.抗体1.体液免疫的作用对象是什么?2.体液免疫中涉及到哪些免疫细胞?3.B细胞开始增殖分化需要什么条件?4.B细胞增殖分化的结果是什么?5.抗体的形态结构怎样?抗体发挥作用的方式有哪些?6.当病原体再次入侵时,机体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B细胞、辅助性T细胞、吞噬细胞活动:阅读课本P82-83“体液免疫”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此阶段B淋巴细胞需要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一是其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与相应抗原结合后成为致敏的B淋巴细胞,二是再接受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然后开始增殖分化。(1)感应阶段2.体液免疫过程的三阶段:抗原和淋巴因子作为信号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群和记忆B细胞群。效应B细胞又称浆细胞,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大量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2)增殖分化阶段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效应阶段3.抗体的作用①抗体与细胞外的病原体或毒素结合,可以防止病原体对体细胞的黏附和侵染;③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②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a:抗体变化;b:患病程度二次免疫特异性免疫中,初次免疫形成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便会迅速分裂、分化成浆细胞,更多更快地产生抗体。特点:①强度更强 ②更迅速4.二次免疫①①白细胞介素-1②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归纳:体液免疫②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增殖、分化合成 分泌增殖、分化体液中抗原(如流感病毒)吞噬细胞(识别、处理、呈递)辅助性T细胞(识别)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与细胞外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中和、沉淀)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增殖、分化二次免疫直接接触二次免疫分泌淋巴因子信号①信号②(被激活)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是如何体现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是靠两个信号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特异性的,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信号。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②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思考·讨论5.体液免疫的作用对象: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①防止病原体对体细胞的黏附和侵染;②中和毒素使其失效;③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可以检测是否受到过某种病毒的侵染。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增殖分化阶段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中,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发炎时发炎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6.抗原—抗体反应:因抗原-抗体反应,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称为凝集。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参与细胞作用对象作用方式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吞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侵入内环境的抗原抗原侵入的靶细胞、自身突变的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器官等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1.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2.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减毒的微生物③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四、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1)主动免疫-----免疫预防通过注射或口服疫苗使体内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再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3. 免疫方式: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b作用机理:疫苗的实质是抗原,进入体内,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真正的抗原进入机体时,发生两次或多次免疫反应,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功能一般在人体未发病时接种疫苗。a含义:c时间:哪类疫苗可以口服?(2)被动免疫---免疫治疗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或抗毒素)使人体直接获得免疫力。如抗破伤风抗体b、作用机理:抗体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挥免疫作用在人体接触病原体或发病时接种与主动免疫相比,被动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速度快,但发挥免疫作用的时间短。a、含义:c时间:1.人体的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激发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一个病原微生物结合的抗体可能有多种B.一个B淋巴细胞可能结合多种抗原C.入侵机体的抗原可以刺激淋巴细胞表面产生相应的受体D.抗原-MHC复合体是吞噬细胞表面特有的一种结构A2.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参与的免疫细胞只有T淋巴细胞B.细胞免疫的结果是直接清除病原体C.靶细胞只包括被病毒侵染的体细胞和癌细胞D.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成熟于胸腺D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MHC复合体的形成是在细胞膜上完成的B.同一病原体可携带多种抗原分子并引发机体产生多种抗体C.每一个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都带有许多种抗原的受体分子D.参与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有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BC4.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吞噬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B.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参与处理抗原分子,并将其降解为肽段C.乙为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D.丙物质中含有白细胞介素-2,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