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2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器官移植及移植排斥—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进行异体器官移植时容易发生免疫排斥,此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将异体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
B.供体和受体的HLA(组织相容性抗原)需完全相同方可进行器官移植
C.运用免疫抑制剂病人应尽量避免接触病原体,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D.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的器官组织进行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
2.正常情况下,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处在一种天然屏障中,不与淋巴细胞接触。当晶状体蛋白透过屏障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产生抗晶状体蛋白抗体。某患者的左眼球严重受损,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则可能会导致右眼因免疫反应而失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眼球受损后晶状体蛋白可能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该患者不摘除左眼球而导致失明的免疫学原理与过敏反应的不同
C.抗晶状体蛋白抗体的产生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异常
D.及时摘除左眼球可避免抗体产生,从而避免右眼的晶状体蛋白受损
3.中国的“种痘之术”开创了人类天花病(天花病毒引起的疾病)预防之先河。清代《种痘新法》描述了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其苗传种愈久,药力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痘苗进入人体后仅激发细胞免疫途径
B.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天花、水痘等多种病毒感染
C.人体产生的抗体都可以识别抗原,终身防卫
D.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病毒减毒或灭毒
4.研究发现,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存在细胞免疫。科研人员将用化学致癌剂MCA诱导形成肿瘤后的小鼠均分为两组,甲组注射从免疫小鼠体内提取的T细胞,乙组注射从未免疫小鼠体内提取的T细胞,相同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小鼠肿瘤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肿瘤的形成与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有关
B.细胞免疫过程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C.可通过注射灭活肿瘤缓冲液对健康小鼠进行免疫处理
D.甲组小鼠体内肿瘤体积将逐渐变小,乙组小鼠体内肿瘤体积继续增大
5.下列有关免疫学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根除了大花这种传染病
B.注射一定量的细胞因子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C.利用自身干细胞培育相关器官,可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问题
D.新生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可避免各种疾病的侵扰
6.新冠病毒会导致人体患病,因为其能突破皮肤、黏膜,最终影响人体正常细胞的生命活动。而接种灭活的新冠疫苗能起到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皮肤、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
B.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不会攻击新冠病毒
C. 接种疫苗后疫苗成分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D. 接种灭活的新冠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7.临床证实,将被新冠病毒感染后治愈的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新冠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对新冠肺炎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消毒液 C.抗原 D.抗体
8.宠物猫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生活中人被猫狗抓伤、咬伤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动物若携带狂犬病病毒,则可能使人患狂犬病。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它能通过神经纤维迅速侵染到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繁殖,人患病后会出现恐水、痉挛、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如图为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可能与狂犬病病毒侵染小脑细胞有关
B.狂犬病病毒侵入细胞后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相同
C.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
D.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9.如图表示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大致关系,其中第Ⅲ阶段病人体内出现的变化主要是( )
A.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B.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人体内大多数HIV病毒
C.HIV在人体内积累时间较长,可导致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D.T细胞逐渐减少的同时,伴随有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出现
10.北京科兴新冠灭活疫苗是目前国内接种率较高的疫苗,需要注射两次,注射后对新冠病毒的预防达到91.25%,目前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第二针疫苗能提高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含量
B.注射灭活疫苗和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的原理相同
C.可通过接种科兴新冠疫苗对感染新冠病毒患者进行治疗
D.已接受疫苗接种的人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可以不佩戴口罩
11.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新冠病毒抗原原理如下图,试纸上有两种抗原抗体存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位于试纸的结合垫上,聚集后会呈红色;在检测线(T)上,有另一种针对抗原的抗体,这两种抗体识别抗原表位是不一样的,所以同一个抗原能够同时被这两种抗体所识别。抗-金标抗体位于质控线(C)上,结合多余的金标抗体。咽拭子、鼻拭子样本滴上加样孔之后,由样品垫向吸水垫方向流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控线结果相当于阳性对照
B.图2显示待测者为新冠病毒阳性
C.检测试纸使用便捷
D.抗原和核酸检测配合提高检测准确率
12.下列有关免疫失调和免疫学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术后感染
B.HLA必须完全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C.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D.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13.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
14.随着天气变冷,甲、乙两地暴发了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为研制相应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从甲、乙两地分别提取病毒样本(甲地:m型病毒;乙地:n型病毒),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观察到该动物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首次产生抗体的过程中,B细胞活化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B.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靶细胞、辅助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C.实验中第二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第三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
D.研究人员在第三次注射后,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记忆细胞
15.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要有一半以上相同
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D.对于供体器官的短缺可通过培养自身的干细胞来解决
二、多选题
16.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17.科学家利用克隆小鼠(其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致)进行特异性免疫研究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提取分离出对细菌X已经产生免疫的小鼠甲和未对细菌X免疫的小鼠乙各自体内的T细胞和血清,分别注入四组未接触细菌X的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再注入等量的细菌X,得到如图实验结果,有关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
A.Ⅲ组、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由该实验结果可得出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体液免疫
C.Ⅱ组与Ⅳ组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增殖
D.由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内环境中
18.九价宫颈癌(HPV)疫苗可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中国内地首针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于2018年5月30日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接种,该疫苗将分三次接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免疫学的角度解题思路,九价HPV疫苗为抗原
B. 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
C. 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变长
D. 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
19.肿瘤细胞表面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如CMTM6、PD-L1等。CMTM6基因表达受到干扰会抑制PD-L1基因表达。PD-L1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诱导T细胞凋亡,以“逃逸”免疫系统的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肿瘤细胞表面的CMTM6和抗原都可能是该细胞特有的产物
B. 采用抗PD-L1抗体作为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缓解病人免疫力的下降
C. CMTM6基因表达受损肿瘤细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
D. 部分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0.为探究多次免疫与单次免疫的差异,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将m抗原和n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其产生抗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抗原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均较低
B.抗n抗体可以与m抗原结合,阻止其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C.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是有限的
D.再次免疫可以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的原因是存在记忆细胞
三、填空题
21.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预防由HPV引起的子宫颈癌,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在人类研发癌症疫苗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疫苗通常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
(2)某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了如下接种实验。
第1步:接种前,根据__________的特性进行检测,确定人体是否感染HPV。根据检出HPV的情况,分为未检出HPV的A1、A2两组,检出HPV的B1、B2两组;
第2步:将A1B1分别接种安慰剂(没有药物作用的针剂);A2B2分别接种_______________;
第3步: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A1 A2 B1 B2
总人数 8000 8000 1181 1179
癌前病变人数 83 5 118 117
①A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B1组,由此可推测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②A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2组,说明接种该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HPV具有抵抗力。
③某同学认为感染HPV后,再注射该种疫苗,依然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_______,结合实验结果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子宫颈癌。请回答下列有关 HPV 疫苗与预防子宫颈癌的相关问题。
(1)当个体接种 HPV 疫苗后,该疫苗作为______________可诱导 B 淋巴细胞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 HPV 感染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因而能够起到降低患子宫颈癌风险的作用。
(2)研究表明,受 HPV 侵染的细胞表面的 HLA 分子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癌细胞无法有效地向______________细胞呈递抗原信息,这样,癌细胞就有可能逃避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增加患宫颈癌的概率。
(3)HPV 的衣壳蛋白主要由 L1 和 L2 构成,且主要成分是 L1。根据这一信息,医学工作者提出 HPV 疫苗的设计思路:可以纯化或利用基因工程生产 HPV 的______________,并以此为基础设计 HPV 疫苗。
23.阿奇霉素进入人体后会抑制细菌的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但不影响人体蛋白质的合成,可起到抗炎作用且抗菌效果较好。糖皮质激素可发挥抗炎、抗感染、抗过敏等效果,并可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糖皮质激素还可对炎症因子的产生、吞噬细胞的功能进行抑制,防止肝肾功能持续受损,并可对机体应激反应进行调节,有助于增强阿奇霉素的疗效。甲泼尼龙为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可扩散透过细胞膜,与细胞质内特异性受体结合,随后进入细胞核内与DNA结合,启动mRNA转录,合成多种酶蛋白。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阿奇霉素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免疫反应。阿奇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但不影响人体蛋白质的合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根据糖皮质激素的特点可知,糖皮质激素还可以用于_____(“免疫缺陷病”或“自身免疫病”)的辅助治疗。
(3)某人感染了肺炎支原体而患肺炎,服用阿奇霉素后痊愈,但是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肺炎支原体而患病,其原因是_____。有人说,被感染以后无论吃药还是不吃药最终都需要你自己战胜病原体,请你说出里面蕴含的生物学思想:_______。
(4)通过人工合成甲泼尼龙作为药物,而不是通过提取糖皮质激素作为药物的原因是______。
24.媒体报道某女子被狗咬伤后,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病发死亡,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对该女子接诊和处理过程规范;疫苗质量安全有保证;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并未注射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利用免疫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属于_____。注射疫苗的目的是_____。
(2)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_____,其被_____摄取处理后,传递给_______,使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能分泌抗体的_______和_____,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从免疫学的角度解题思路可能的原因:________。
25.媒体报道陕西西安某女子被狗咬伤后,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病发死亡,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西安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对该女子接诊和处理过程规范;疫苗质量安全有保证;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并未注射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利用免疫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属于_____。注射疫苗的目的是_____。
(2)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_____,其被_____摄取处理后,传递给_______,使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能分泌抗体的_______和_____,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从免疫学的角度解题思路可能的原因: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进行器官移植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这里的异体器官相当于抗原,A正确; B、供者与受者HLA差异程度是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B错误; C、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自身免疫力降低,应尽量避免接触病原体,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C正确; D、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的器官组织进行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当晶状体蛋白透过屏障后会引发免疫反应产生抗晶状体蛋白抗体,说明眼球受损后晶状体蛋白可能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
B、过敏反应攻击的是外来抗原,不摘除左眼球而导致失明攻击的是自身免疫病,属于自己攻击了自己,B正确;
C、正常情况下机体不会产生抗晶状体蛋白抗体,产生的该抗体针对的是自身的结构,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异常,C错误;
D、及时摘除左眼球即没有了相应的抗原,可避免抗体产生,从而避免右眼的晶状体蛋白受损,D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痘苗进入人体既会激发体液免疫途径,也会激发细胞免疫途径,A错误;
B、接种的疫苗会引起特异性免疫,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即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天花病毒感染,不能预防其它病毒感染,B错误;
C、抗体不一定终身存活,但记忆细胞可对相应抗原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C错误;
D、痘苗的选育过程相当于对病毒减毒,让其既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又不会使机体患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故肿瘤的形成与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有关,A说法正确;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B说法错误;对健康小鼠进行免疫时,可使用灭活肿瘤的缓冲液,C说法正确;甲组从免疫小鼠提取的T细胞,可引发细胞免疫,乙组从未免疫的小鼠提取T细胞,不会引发细胞免疫,故甲组小鼠体内肿瘤体积将逐渐变小,乙组小鼠体内肿瘤体积继续增大,D说法正确。
5.答案:D
解析:天花的根除是天花疫苗发明和使用的结果,A正确;注射一定量的淋巴因子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B正确;利用自身干细胞培育的相关器官进行器官移植时,不会出现免疫排斥现象,C正确;进行预防接种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但不可能避免各种疾病的侵扰,D错误。
6.答案:D
解析:
7.答案:D
解析:A、受新冠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不在含有新冠病毒,A错误;B、消毒液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B错误;C、受新冠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不在含有新冠病毒抗原,C错误;D、受新冠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起到治疗的作用,D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A、人的呼吸中枢在脑干,所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可能与狂犬病病毒侵染脑干细胞有关,A错误;B、狂犬病病毒侵入细胞后,其RNA沿着轴突逆行,与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C、狂犬病病毒以胞吞的方式入侵神经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C错误;D、当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D确。故选D。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HIV病毒和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图中第Ⅲ阶段时,病人体内的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A符合题意;第Ⅰ阶段时,HIV浓度明显下降,说明在初期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人体内大多数HIV病毒,B不符合题意;到第Ⅳ阶段时,HIV在人体内积累时间较长,T细胞数量剩余很少,可导致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C不符合题意;第Ⅱ阶段时,T细胞逐渐减少的同时,伴随有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出现,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A、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机体,可促使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所以接种第二针疫苗能提高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含量,A正确;B、注射灭活疫苗的目的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得更持久的免疫,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是利用血清中抗体直接抵御病毒,B错误;C、注射疫苗要对未感染者注射,所以不可通过接种科兴新冠疫苗对感染新冠病毒患者进行治疗,C错误;D、已接受疫苗接种的人进入人群密集场所仍然需要佩戴口罩,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A、若质控线显示红色条带,检测线也出现红色条带,则新冠病毒检测为阴性;若质控线显示红色条带,而检测线无红色条带出现,则新冠病毒检测为阳性,故质控线结果相当于阳性对照,A正确;
B、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2条带,而图2中C线只有1条带,故图2显示待测者为新冠病毒阴性,B错误;
C、检测试纸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操作使用便捷,C正确;
D、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和敏感性,抗原和核酸检测配合能提高检测准确率,D正确。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防止对移植的器官产生免疫排斥,免疫抑制剂使免疫功能下降,不能防止术后感染,A错误;B、HLA必须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B错误; C、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C正确;D、HIV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但不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艾滋病是由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功能不足,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疫苗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此时B淋巴细胞被致敏,同时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致敏B细胞,促使致敏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该过程属于主动免疫。综上所述,C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辅助T细胞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A正确;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B正确;由图可知,第二次注射后,抗m抗体浓度迅速增加,且产生了抗抗体,说明第二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第三次注射后,抗n抗体和抗m抗体浓度都迅速增加,说明第三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C错误;第三次注射后,机体相应抗体浓度迅速增加,这是机体中的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的结果,D正确。
15.答案:C
解析: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研究表明,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A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C错误;对于供体器官的短缺可通过培养自身的干细胞来解决,而且自身的细胞一般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
16.答案:ACD
解析:A、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生物,应该选择透气的材料包扎伤口,不能密闭包扎,A错误;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此时破伤风抗毒素相当于过敏原,此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不是记忆细胞,C错误;D、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在体内存活的时间较短,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较长,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短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D错误。
17.答案:BD
解析:据图和题干信息解题思路可知,Ⅲ、Ⅳ组注射的T细胞和血清没有抵抗细菌X的能力,Ⅲ、Ⅳ组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A正确;由该实验结果可知,经过细菌X免疫的甲鼠的T细胞能够有效消灭细菌,而经过免疫小鼠的血清和没有经过免疫小鼠的血清都不能有效地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抗体一般存在于血清中,可推知小鼠对细菌X的免疫为细胞免疫,B错误;Ⅱ组与Ⅳ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可知,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增殖,C正确;由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小鼠的细胞内,D错误。
18.答案:BC
解析:A、从免疫学的角度解题思路,九价HPV疫苗为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A正确; 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而且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B错误; C、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C错误; D、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D正确。
故选:BC。
19.答案:ABC
解析:A、解题思路题意“肿瘤细胞表面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如CMTM6、PD-L1”可知,且结合题图可知,PD-L1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故肿瘤细胞表面的CMTM6和抗原都可能是该细胞特有的产物,A正确;
B、采用抗PD-L1抗体作为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可以避免药物对其他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还能避免T细胞的过度凋亡,缓解病人免疫力的下降,B正确;
C、由于“CMTM6基因表达受到干扰会抑制PD-L1基因表达”,而PDLI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诱导T细胞凋亡以逃逸免疫系统的识别,故CMTM6基因表达受损的肿瘤细胞,无法诱导T细胞凋亡,不能逃逸免疫系统识别,更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C正确;
D、肿瘤细胞被识别和清除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错误。
20.答案:ACD
解析:A、结合图示可知,首次注射m抗原和n抗原机体产生的抗体量均较少,据此可知,不同抗原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均较低,A正确;
B、抗体会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同时结合图示信息也可推测,抗n抗体不能与m抗原发生特异结合,B错误;
C、据图可知,机体产生的抗体会在一段时间后被降解,故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是有限的,C正确;
D、第28~42天,抗m抗体产生量很高,是由于28天再次注射m抗原时,机体发生了二次免疫,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D正确。
21.答案:(1)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2)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结合;HPV疫苗;感染HPV;不同意;实验结果显示B1组癌前病变的比例与B2组无明显差异,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22.答案:(1)抗原;增殖、分化;浆细胞
(2)T;监控和清
(3)L1(和L2)
解析:(1)疫苗作为抗原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受HPV侵染的细胞表面的HLA分子表达水平下降,使T细胞不能识别该细胞,导致癌细胞无法有效地向T细胞呈递抗原信息;T细胞对癌细胞的作用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这样癌细胞就有可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3)衣壳蛋白主要由L1和L2构成,且主要成分是L1,即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L1蛋白,所以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生产HPV的L1或(L1和L2蛋白),设计HPV疫苗。
23.答案:(1)不属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不同(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自身免疫病
(3)患者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存活时间有限(或“肺炎支原体发生了变异”);病原体作为抗原,最终是靠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战胜的
(4)人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少
解析:(1)使用药物治疗疾病不属于免疫反应。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阿奇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但不影响人体蛋白质的合成,可能原因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不同。
(2)糖皮质激素还可对炎症因子的产生、吞噬细胞的功能进行抑制,说明糖皮质激素抑制了免疫功能,所以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
(3)患者虽然痊愈,但是患者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存活时间有限,也可能是由于肺炎支原体发生了变异,导致免疫系统不能产生二次免疫,使该患者再次患病。病原体作为抗原,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清除,最终是靠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战胜病原体。
(4)由于激素(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通过提取的方法成本高昂且产品少,所以通过人工合成甲泼尼龙作为药物。
24.答案:(1)抗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对抗狂犬病毒
(2)抗原;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
(3)从注射疫苗到人体免疫系统作出反应并产生有效抗体,有一个明显的时间间隔,在这期间,人体缺乏抗体保护,患者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风险很高
解析:(1)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来对抗狂犬病病毒。
(2)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其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使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并未注射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从注射疫苗到人体免疫系统作出反应并产生有效抗体,有一个明显的时间间隔,在这期间,人体缺乏抗体保护,患者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风险很高,因此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
25.答案:(1)抗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对抗狂犬病毒
(2)抗原;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
(3)从注射疫苗到人体免疫系统作出反应并产生有效抗体,有一个明显的时间间隔,在这期间,人体缺乏抗体保护,患者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风险很高
解析:(1)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来对抗狂犬病病毒。
(2)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其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使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并未注射抗狂犬病病毒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从注射疫苗到人体免疫系统作出反应并产生有效抗体,有一个明显的时间间隔,在这期间,人体缺乏抗体保护,患者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风险很高,因此该女子虽然及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