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科学家不断探索发现植物生长素—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1科学家不断探索发现植物生长素—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科学家不断探索发现植物生长素—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负向光性是植物在高光强或其他不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背向光源弯曲生长的适应性反应。为了研究根负向光性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萌发的水稻种子的幼根进行下表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弯曲度( ) 根尖生长状况
1 ________ 38.7±5.23 负向光性生长
2 黑暗;在根的一侧贴有空白琼脂块 0 垂直生长
3 黑暗;在根的一侧贴有5mg·L-1IAA的琼脂块 42.4±5.39 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
4 ________;在根的一侧贴有1mg·L-1IAA的琼脂块 32.1±8.32 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
A.表中组别1的处理方式是单侧强光、在根的一侧贴有空白琼脂块
B.组别2作为对照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组别3的结果说明琼脂块中的IAA促进根的生长
C.表中组别4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将根尖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培养
D.根负向地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强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有差异
2.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燕麦幼苗生长
B.单侧光照刺激燕麦幼苗尖端产生生长素,并且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本实验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D.若图1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图2中的甲和乙都将直立生长
3.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光照)(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4.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的阐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受体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
B.ATP中的“A”可参与DNA基本组成单位的构成
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N可用于合成脂肪和核酸
D.C、H、O、N、P是吲哚乙酸、核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5.氨基酸在生物体是用于制造多种物质的原材料,可以说是一切生命之源,下列物质不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是( )
A.纤维素 B.淀粉酶 C.吲哚乙酸 D.胰岛素
6.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论
A 在黑暗中先将胚芽鞘尖端切掉,然后将尖端放置于胚芽鞘切面的任意一侧,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受刺激后,向下传递影响
B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 胰液分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
C 先摘除健康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然后注入另一只狗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检测患病狗的血糖 糖尿病与胰腺提取物有关
D 用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使狗建立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A.AB.BB.B C.C D.D
7.植物生长素的研究始于植物向光性机理的研究,历经许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36年被发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发现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拜尔发现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C.温特从胚芽鞘中提取出生长素,并证明其是吲哚乙酸
D.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在人体内不能被利用
8.下面有关于生命科学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
C.拜尔在黑暗条件下通过对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D.希尔在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铁盐的作用与NADP 相同
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生兴奋和恢复静息时,Na+进出神经细胞的运输方式不同
B.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下丘脑
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D.分泌蛋白分泌出细胞的运输过程,要消耗能量
10.下列科学实验中,属于应用“加法原理”的是( )
A.绿色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红色荧光标记的人细胞融合后,荧光均匀分布
B.用18O分别标记H218O和C18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比较释放氧气的类型
C.在混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提取物的培养基中加入DNA酶,只长R型细菌
D.将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弯曲生长
11.下列实验设计中运用了“减法原理”的是( )
A.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B.达尔文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2.利用拟南芥及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检测固体培养基B接收的生长素含量能够验证
实验1: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通过检测固体培养基B接收的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含量能够验证
实验2: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一种植物激素)会抑制侧枝的生长素向外运输。下列有关两组实验设计及思路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1的自变量是拟南芥茎切断的放置方向,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去除拟南芥茎切断的侧枝
B.实验1实验组拟南芥茎切断放置时,应将形态学上端朝向固体培养基B
C.实验2对照组和实验组固体培养基A中都应添加生长素,模拟顶芽
D.实验2实验组需要用14C标记的生长素处理侧枝,对照组不需要用14C标记的生长素处理侧枝
13.很多生物结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而实验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教材经典实验中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恩格尔曼以蓝细菌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赫尔希和蔡斯以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引起的
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14.氨基酸在生物体内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肝脏内某些氨基酸可由糖类转变形成
B.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可形成生长素
C.基因突变必然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D.氨基酸能作为信息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5.生长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植物激素,这类植物激素包括IAA、PPA、IBA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
B.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能使胰腺向内环境分泌胰液
C.生长素自身可直接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 从而产生效应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IAA 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二、多选题
16.在四个暗箱中培养蚕豆幼苗,暗箱的开孔、幼苗放置方向和光线射入情况如图1所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①③进行实验,可探究蚕豆幼苗茎的生长方向与重力的关系
B.选择①②进行实验,可比较重力和单侧光对蚕豆幼苗茎生长方向影响的大小
C.③中幼苗出现顶端优势现象时,若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c
D.④中幼苗出现向光弯曲生长时,若伸长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2m
17.如图所示,ab、c表示对胚芽鞘所做的不同处理;d为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内放置一胚芽鞘,另一侧用单侧光照射。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b、c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均发生了横向运输
B.a直立生长是因为玻璃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b、c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
D.若将d中纸盒和胚芽鞘一起匀速旋转,则胚芽鞘向小孔弯曲生长
18.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分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温特的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9.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向上弯曲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解题思路错误的是( )
A. 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B. 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C. 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 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20.根的向触性能促进植物的根弯曲并绕过障碍物。有研究指出,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这与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以及差异性细胞伸长有关(如图,凹面处阴影区域生长素含量较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力和障碍物是引起根尖生长素不对称分布的外因
B.生长素能催化细胞代谢反应从而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C.两次弯曲均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D.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是障碍物引起的根被动弯曲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由表可知,组别1的结果是根尖负向光性生长,因此组别1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单侧强光、在根的一侧贴有空白琼脂,A正确;组别2作为对照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组别3的根尖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说明琼脂块中的IAA抑制根的生长,B错误;组别3、4的结果都是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说明组别3、4的处理方式都应是黑暗、在根的一侧贴有一定浓度IAA的琼脂,C正确;根对生长素敏感,琼脂块中的IAA抑制根的生长,且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弯曲角度越大,由此推测,单侧强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差异导致根负向光性的出现,D正确。
2.答案:A
解析:由图2中甲、乙均弯向放琼脂块的对侧生长,说明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燕麦幼苗生长,A正确;生长素的产生与是否有光照无关,B错误;由于缺少对A、B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及尖端产生生长素总量的测量数据,所以本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促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C错误;若图1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A和B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相同,图2中甲和乙都将向左弯曲生长,且弯曲的角度相同,D错误。
3.答案:D
解析:①由于尖端匀速旋转,所以a和b中生长素浓度相等,胚芽鞘直立生长;
②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放置在左侧,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
③锡箔小帽使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不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单侧光不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⑤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
⑥生长素能通过明胶片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⑦虽然是单侧光照射,但由于暗室内的幼苗匀速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所以幼苗直立生长;
⑧由于是整个装置在旋转,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所以幼苗会弯向小孔弯曲生长。
所以会弯曲生长的装置有②⑤⑧。
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解析:A、抗体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受体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结合引起细胞反应,这两种物质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A正确;
B、ATP中“A”为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故ATP中的“A”不可参与DNA基本组成单位的构成,B错误;
C、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脂肪中不含N元素,C错误;
D、吲哚乙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D错误。
故选A。
5.答案:A
解析:A、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A错误; B、淀粉酶是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正确; C、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合成的小分子有机物,C正确; D、胰岛素是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D正确。
故选:A。
6.答案:A
解析:A、拜尔在黑暗中先将胚芽鞘尖端切掉,然后将尖端放置于胚芽鞘切面的任意一侧,观察到胚芽鞘向对侧生长,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分布不均匀的结果,詹森在胚芽鞘尖端和尖端下部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照射下,发现胚芽鞘弯曲生长,可说明尖端向下传递某种影响,但向下传递与尖端受刺激无关系, A错误。
7.答案:D
解析:A、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出现向光弯曲是因为胚芽鞘尖端向下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A错误;B、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B错误;C、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它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确定其化学本质,C错误;D、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在人体内不能被利用,D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A、欧文顿并没有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而通过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溶性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
B、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中的O来自H2O,但18O是稳定性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B错误;
C、拜尔在黑暗条件下通过对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当时还不知道这种影响是生长素,C错误;
D、希尔在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铁盐的作用是起氧化作用,与NADP+相同作用相同,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Na+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传出神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经体液运输可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进而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产生抑制,避免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正确;
C、成熟组织中的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可见生长素并不只进行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C错误;
D、分泌蛋白分泌出细胞的运输过程是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为了观察方便。绿色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红色荧光标记的人细胞融合后,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因而荧光均匀分布,该实验不设计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A错误;B、用180分别标记H,18O和cl8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比较释放氧气的类型,该实验为对比实验,为了检测实验结果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不涉及加法和减法原理,B错误;C、在混有R型细菌和$型细菌提取物的培养基中加入DNA酶,使得S细菌的提取物中的DNA被分解,因而实验结果表现为平板上只长R型细菌,该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不符合题意,C错误;D、将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弯曲生长,该实验中在琼脂块中添加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因而探究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的影响,运用了加法原理,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利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共同注入小鼠体内,引起小鼠的死亡,这种自变量的设置运用了“加法原理”,A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中,去掉尖端、分别用锡箔罩住尖端和下部,运用的是“减法原理”,B符合题意;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利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追踪氨基酸的路径,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未运用“减法原理”,C不符合题意;
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在正常条件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加热、加无机催化剂、加入酶的处理,运用的是“加法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实验1的自变量是拟南芥茎切断的放置方向,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应去除拟南芥切断的侧枝,排除侧枝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实验1实验组拟南芥茎切断放置时,应将形态学上端朝向固体培养基B;
C.实验2对照组和实验组固体培养基A中都应添加生长素,模拟顶芽;
D.实验2的自变量为是否有GR24,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需要用14C标记的生长素处理侧枝。
13.答案:D
解析:A、恩格尔曼用好氧细菌和水绵,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赫尔希和蔡斯以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 错误;
C、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但没有证明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 错误;
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证明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D 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人体肝脏内糖类可转变形成某些氨基酸,A正确;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B正确;若基因中某一碱基对发生替换,不一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C错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作为信息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氨基酸类的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D正确。
15.答案:A
解析: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疏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疏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其中筛管是有机物运输的通道, A 正确;
B、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该激素能使胰腺分泌胰液, 但胰液是通过导管运输到肠道内,而不是释放到内环境中,B错误;
C、生长素属于信号分子, 其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C 错误;
D、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IAA 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D错误。
故选A。
16.答案:ABC
解析:①和③蚕豆幼苗分别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可以探究幼苗茎的生长方向与重力的关系,A正确;①和②中蚕豆幼苗均水平放置,单一变量为是否有下部射入的单侧光,可以比较重力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即蚕豆幼苗茎生长方向)影响的大小,B正确;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生长,若产生顶端优势的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生长受到抑制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c,C正确;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侧,④中幼苗出现向光弯曲生长时,若伸长区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m,D错误。
17.答案:ABC
解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b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而c胚芽鞘的尖端被切除,不能感受光刺激,生长素不会发生横向运输,A错误。a胚芽鞘尖端中央竖向插入了玻璃片,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运输,故a直立生长是因为玻璃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错误。b弯曲生长是因为其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c胚芽鞘的尖端被切除,左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使得℃胚芽鞘尖端下部向光侧(左侧)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光侧(右侧),c背光弯曲生长,C错误。若将d中纸盒和胚芽鞘一起匀速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间断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向小孔弯曲生长,D正确。
18.答案:BD
解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A错误;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但未证明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C错误;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正确。
19.答案:ABC
解析:A、①单侧光和重力的作用效果一致,使植物弯曲向上生长,④均匀光照,对植物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没有影响,重力的作用是使植物弯曲向上生长,结果植物弯曲向上生长,①和④不能说明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重力还是单侧光,A错误;
B、根据A选项解题思路可知,①和④不能说明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重力,B错误;
C、①上方照光以及重力影响都使向地侧生长素多,生长得快,弯曲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说明重力与单侧光的共同作用使向地侧和背地侧生长素分布量差别不大,C错误;
D、③只受重力影响,弯曲向上生长;④中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重力影响弯曲向上生长,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选ABC。
20.答案:AC
解析:A、重力使根出现向地性,障碍物会引发根的向触性,两个弯曲过程都由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引起,A正确;B、生长素不具有催化作用,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B错误;C、图中两次弯曲生长,凹面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另一侧表现出促进作用,C正确。D、据题意可知,根向触性的第一次弯曲涉及主动的信号转导,推测根是主动弯曲的,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