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太空探索 第二单元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2新课程标准 1.根据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标志性事件。 2.运用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学习目标 2024年9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登月服征名活动,并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中国登月服自2020年启动研制以来,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为中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我们要上月球啦? 点击播放视频 人类走向太空:观看视频,尝试说出几个人类探索太空的标志性事件和人物。 视频来源:来自哔哩哔哩,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点击播放视频 阅读人类探索太空重要事件材料,说出1-2个人类探索太空的标志性事件。 1961年,前苏联“东方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1965年,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漫步太空的宇航员。 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成为首位登月人。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 2010年,由美国、俄罗斯等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开始全面使用,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 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可以观测到遥远的恒星形成的星系,这些星系可以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登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旅居者号”火星车,是人类第一辆火星车。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航天时代的到来。 2003年,我国发射“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杨利伟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2019年,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并返回轨道,是中国外空探索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人类和平利用外空的历史性一步。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成为首位登月人。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尤里·加加林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 杨利伟 人类探索太空的标志性事件和人物 人类探索太空的关键节点 1969年 1997年 2010年 1961年 人类首次登月 人类进入 太空 探索 火星 空间站 建成使用 深空探索 01- 火星探测 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火星是否存在水源? 火星是否能够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案例学习:火星探测 阅读课本P42-43,了解人类火星探测的历程和意义,回答: (1)说说人类火星探测的历程?火星探测的意义是什么?我国火星探测取得什么成就? (2)结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小组讨论“你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吗”? 2020年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发射升空,2021年2月18日成功登陆火星,毅力号的任务是在火星采集样本并试图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在火星的杰泽罗撞击坑发现了曾经有“汹涌河流”的证据。 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首次自主开展的行星探测任务,世界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一任务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实现了从地月系统到行星际的跨越。 人类为什么要太空探索? 图片来源:来自百度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思考:阅读以下材料,思考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太空探索推动了基础科学的发展,通过观测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 太空探索推动技术进步,包括通信和导航系统、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和机器人技术进步。 太空产业为经济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收益,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商业潜力。 天体蕴含了巨量的矿产资源,为地球寻找新资源提供了可能。 太空特殊失重环境,可以完成很多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实验,带来新的制造技术和材料。 太空育种可以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品种,太空农业实验,可以了解极端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中国航天成就 图片来源:来自百度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970年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是进入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人。 2003年 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2019年 中国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人造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阅读课本P43-44,说,说我国太空探索关键年份所获得的突出成就。 中国空间站 2022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全面建成。 图片来源:来自百度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970 年 4 月 24 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99 年 11 月 20 日,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 。 2003 年 10 月 15 日,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员 。 2007 年 10 月 24 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开启月球探测工作 。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行。 2011 年 11 月 1 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 。 2013 年 12 月 2 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 2016 年 8 月 16 日,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 2016 年 9 月 15 日,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 。 2020 年 7 月 23 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2021 年 5 月 15 日成功着陆火星 。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完成了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2021 年 4 月 29 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 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搭载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并返回轨道。 拓展阅读: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历程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以中国浪漫神话故事为其命名为”嫦娥工程“,开启我国月球探索的新纪元,了解嫦娥工程,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航天事业?我们应该为发展航天事业做什么? 落 回 绕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发射,是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成功绕月飞行并获取了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和月表元素含量分布图等重要数据。 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发射,嫦娥三号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并释放了“玉兔号”月球车进行月面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2019年1月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 嫦娥五号:2020年11月24日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样本返回任务,成功带回了1731克月壤样本。 嫦娥六号:2024年5月3日发射,开启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2024年6月2日顺利完成月壤采样任务,带回大约2kg的月背样本。 案例学习:嫦娥工程 我国发展航天事业,不仅是为了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 “神舟”飞天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羲和”逐日 小组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航天事业?我们可以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些什么?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使用纸板或者其他工具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火箭模型。 图片来源:来自百度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太空探索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卫星发射 中国航天成就 探索太空的意义 发射火箭-建设太空站-探索月球-探索火星-深空探索 载人航天 探月工程 火星探索 北斗导航 空间站建设 课堂小结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