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4 小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 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习”是陶炼, “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
第 1页. 共8页
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弊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经“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 孔子并没有揭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 “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 “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贤孝通《乡土本色》,有删改)
1. 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乡土”即家乡的土地,可借指家乡; 这里的“家乡”并非指某人或某类人的故乡,而是指“中国社会”。费辛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的本色是乡土性的。
B. 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根型,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先要从乡下人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说起,他们以种地为生,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
C. 安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因为不同村落间的人互相孤立、隔膜,所以村落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产生“土气”。
D.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限制下,村落内的人彼此熟悉,构成了拥有独特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的、没有陌生人门熟人社会,人与人则形成了一种生而与偶的关系。
2. 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在乡土社会里,人们被土地所面,平素都接触的是经过选择的关系,彼此了解,更容易获得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B “从俗即是从心”主要是因为在熟悉的社会中,规矩是从小“习”出来的礼俗,是所有乡民都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准则。
C. 因为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所以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您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它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3. 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用对比论证阐明,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 通过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普遍联系。
C. 利用《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论证了“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概括事实,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日适应,暴露出弊端,说明“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4.既括最后一段“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流弊”的原因。(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卜曲小必。
黄土的儿子
王安忆
①去陕北是我难忘的经历。那是在 1990年的初春,陕西电视台正在播放根据路遥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我们走到哪里都能听见人们在议论《平凡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全世界的作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路遥。
②像我们这些城市里生长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再造的世界,我们与自然已经很隔膜。我们特别善于从理论上去了解生活和对待生活,我们把生活也看成是书本那样的再造的自然。我们的头脑还不错,心却渐渐麻木。当我们闻说陕北的贫困闭塞之时,就对路遥提出这样一个科学大胆的建议:为什么不把人们从黄土高坡迁徙出去 这话其实是刺伤了路遥的心,他呈现短暂的一怔,然后脸上露出温和宽容的微笑,他说:这怎么可以 我们对这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时候,走在山里,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这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
③后来我们亲眼目睹了崖上的桃花,它总是孤零零的一棵,枝条疏朗,那点点粉红几乎要被汹涌澎湃的黄土颜色淹没。黄土上的天空是格外的蓝,似乎专为了照耀这黄土,使这荒凉更加触目惊心。我不明白在这样荒凉苍茫的土地上,为何能迸发出如此娇嫩的粉红桃花。它好像是抽空了生命中所有纯洁如处子的情感,用尽全力,开放了花朵。如果没有路遥的提示,我们不会注意到它,它从黄土与蓝天的浓郁背景上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而它是路遥眼中永远伤及心肺的景色。
④我们去到陕西的日子,还是作协里兴起“算命”热潮的日子。我们的算命方式带有洋务派的面目。据称来自弗洛依德,其实是一种心理测验。我们让被测算的对方迅速报出一只动物,然后报出由此动物所想起的形容词,报完一只动物,再报一只,一直报三只为止。我们说第一只动物的形容词是你对自己的描绘; 第二只的则是别人对你的描绘;第三只却是实际上的你自己。我们看出路遥接受这测试是出于不使我们扫兴带有捧场的意思。他脸上带着温和宽容的微笑,像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一一回答我们的提问,然后耐心地等待我们破译。当我们说到第三个动物的形容词其实意味着实际上的自己的时候,路遥不由“哦”了一声,脸上的笑容消失,眼神变得严肃了。我记得路遥第三个想到的动物是牛,他形容牛用了沉重、辛劳一类的字眼。这游戏中还有一个问题,涉及到对死亡的态度,我已经忘了路遥的回答。这时候,我们谁也不曾想到,这个问题会真的降临到我们面前。
⑤我们临走的那天晚上,路遥发火了。那是在西影厂食堂里,莫伸请客,也算为我们辞行的意思。饭桌上,不知怎么说起某些前辈经历一生沉浮,到末了却还放不下名与利这两件东西,为他们深表遗憾。说到此时,桌上有一位朋友,指着路遥、莫伸和我这些所谓青年作家说道,你们先别说这些话,到时候你们也会变成这样,这是自然规律,谁也过不去。我和莫伸听了这话,虽有异议却还能保持沉着应对的态度,不料路遥却陡地站了起来,说道:不,你说的不对,人和人不一样! 那位朋友却坚执不移,连声说:就是这样的! 路遥再一次对他说:人和人不一样。可他不听路遥说,路遥便去扯他的袖子,一定要他听,他说:人和人下一样,我小时候没穿过裤子,这怎么一样 那朋友就是不听路遥的,只是说:
走着瞧吧! 这一回路遥是真的动怒了,他恨不能立刻就证明自己,可是语言显得那么乏力。这是我唯一一次听路遥大声说话,我不能理解的是,这一句类似戏言的假设为什么会伤了路遥的心,他竟会如此激动,而他那句“我小时候没穿过裤子”的似乎有些辞不达意的辩白却叫我一直痛心着。在后来的日子,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路遥无法向人们证明这一点了。路遥无法从容走完人生,向人们证明这一点了。他还来不及老。便走了。
⑥据说路遥在病重时节流过泪,表示出不甘心的意思,这真是叫人痛断肠了。他是在四十不惑的日子里辞世,远没抵达知天命的年岁。不惑其实是最叫人痛惜的,一切都已明澈如水,什么都骗不了他。是他智慧最清明的时候,是他生命力最富理性的时候,他正走向通达最深哲理的路途中,走过去,便是真谛。而他却中途夭折,这带有一种强夺的意味,一种生剥活扯的意味。
⑦我永远忘不了我们行走在黄土沟壑,就像行走在地的裂缝,崖上的桃花在遥远的天空映下疏淡的花枝,路遥的心是如何地被激荡了。我想他其实从来不是在稿纸的格子里写字,而是在黄土上,用他的心血。我想用文学这两个字去命名他的劳动是太过轻佻了,那其实是如同“人生”'一样艰辛的跋涉。其实这世界原是由荒瘠的黄土凝成,绿地只是表面的装饰。这个世界上装饰是越来越多,将真相深深掩盖。其实,破开绿地,底下是黄土; 风刮起黄土,底下还是黄土,路遥,我们都是黄土的孩子。
(有删改)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娓娓叙述有关路遥的一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 其中不乏生动形象的细节刻画,也有真挚诚恳的抒情。
B. 路遥出于助兴的目的接受测试,“像一个听话的好学生”表示他的顺从与迎合。当测试结果与他沉重苦难的人生不谋而合时,他的内心又变得沉重,眼神也变得严肃起来。
C. 面对路遥的离世,作者一面对“四十不惑”的年龄段作出高度评价,一面对于命运之神“强夺”英才生命的不公进行无声谴责,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比痛惜之情。
D. 作者自称提出的迁徙建议“科学大胆”,是对自己心灵麻木、不解风情、幼稚可笑的嘲讽。
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通过侧面描写,表明路遥的创作深受当地人的欢迎,路遥本人成为当地人的骄傲,自然引出下文,为后面刻画路遥作铺垫。
B. 第⑤段末尾运用反复手法,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于路遥早逝的悲痛和惋惜,读之令人肃然动容。
C.在饭桌上面对朋友的论断,我和莫伸的反应与路遥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路遥对这件事的执着,也表现了我和莫伸对此事的逃避。
D. 文章结尾发出呼唤,既是追念路遥,也是自觉的担当,照应了题目,升华了主题。
7.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分)
8. 王安忆的作品被人评价为“善于从细节处窥见笔下人物的心灵,并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 “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 “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 ”武亦暴猛. 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芒,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9.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3分)
甫A又B善C陈D时E事F律G切H精I深J至K千L言M不N少O衰P世Q号R诗S史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奇之”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是一样的。
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相同。
C.“未有如子美者”的“如”可理解为“比得上”,与《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不同。
D.“《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杜甫是杜审言的后人,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之地漂泊。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 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 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 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 严武因为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他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暗地里却怀恨在心。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4分)
(2) 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琵琶行》)(4分)
13、杜甫在给皇帝的赋颂中,认为自己该受重用的理由是什么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归阻雪
[唐]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①,日夕望京豫②。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③耻还家,裴回④守归路。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多次上京,此处指科考落第。④裴回:一作“徘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B.“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了诗人自身境况。
D.“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二)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 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2)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 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4) 杜甫《登高》中“ ,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壮景伤怀的感受。
三、语言文字运用 (21 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A 2020年7月31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部正式开通,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说起北斗,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天空中的北斗七星。中国航天人在建造人造卫星的过程中,把能够指引方向,发播标准时间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6月23号,当北斗三号的“收官之星”屹立在西昌发射塔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十分激动,火箭按时点火,卫星成功入轨,开始在太空大显身手,举国沸腾, B 。经过二十六年的努力,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 “北斗人”成功地完成了北斗系统的全球建设任务。
北斗作为我们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它的作用简单的说起来就是导航、定位和授时。其运用与老百姓的生活 C ,例如在汽车应用方面,除了大家熟悉的车辆导航,当前北斗应用的一大热点是自动驾驶。北斗系统一方面可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持续稳定、可靠智能的实时定位导航服务; 另一方面,它可以快速智能化地采集地理信息数据,完成高精度地图制作,极大提高了效率。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北斗”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强国意识,更能改良我们的生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以及非洲等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取得了足以令很多西方国家 D 的成绩。
17. 依次填入文中 ABCD 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截止 大快人心 息息相关 刮目相看
B. 截止 万人空巷 休戚相关 望其项背
C. 截至 万人空巷 息息相关 刮目相看
D. 截至 大快人心 休戚相关 望其项背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北斗”不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更能增强我们的强国意识。
B.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便“北斗”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强国意识,更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C.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北斗”不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更能提高我们的强国意识。
D. 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北斗”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强国意识,更能改良我们的生活。
19. 下列各项,与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B.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C.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条小溪里, ① 。每一颗石子里,都会有沙漠的影子。所以狄金森说: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一株苜蓿一只蜂/一株苜蓿一只蜂/再加上白日梦/有白日梦也就够了/如果找不到蜂。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渺小的文体”, ② 。列那尔被誉为“小文体作家里的第一名”,他对于文笔,挑剔到几乎成了一种“洁癖”。他在作品里拒绝一切拖泥带水、矫揉造作和缠绵悱恻的长句,追求的是精致、凝练,再精致、再凝练。他有一篇不足三百字的散文《小树林》,他在给朋友的信上说道:“这二十五行文字,代表着一个星期的工作和十几张用废的纸。”天知道,为了每一词、每一句话的提炼和选择, ③ 。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小诗,请保留“再加上白日梦/有白日梦也就够了”这两句,据此仿写一首诗歌。(6分)
六、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类似体能动作“引体向上”,一个是类似战术动作“低姿匍匐”。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有时青春又可以是蛰伏的,可以是蓄势待发的,可以是韬光养晦的,贴近大地,丈量大地。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叙述性或议论性文章,体现你的发现、感悟与思考。
要求: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袋; 不得泄露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