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笔画横撇。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字和笔画横撇。(重点)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难点)【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运用熟字加一加、结合语境等方式认识“秋、气”等9个生字和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字和笔画横撇。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认识自然段。背诵第1自然段。◆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揭题识字1.出示四张图片:黄叶飘零、大雁南飞、枫叶似火、稻谷丰收。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美景,这些美景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出示课题,认识“秋”字。借助课题,教学“秋”字。①师:“秋”是我们要学的生字,这个字是由哪两个学过的字组成的?(“秋”由禾与火组成)②出示“秋”将其分解为“禾”和“火”,引出象形字。师:秋天来了,田里的禾苗成熟了,所以“秋”字里有个“禾”。那为什么“秋”字右边有一个“火”呢?预设1:禾苗成熟了,金黄金黄金黄的,像火的颜色。预设2:食物用火煮才能熟,所以“秋”字的右边有一个“火”,表示禾苗成熟。小结:秋天是禾苗成熟的季节,所以“禾”和“火”加一加变成“秋”,古人造字可真有智慧啊!认识偏旁禾字旁,引导学生给“秋”组词。【设计意图】“秋”是会意字,从甲骨文到篆文形态变化较大,结合一年级新生初学汉字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做深入的探究,只利用熟字“禾”和“火”加一加的方法进行识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正确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师:翻开书,认真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里,你的小手就指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2)学生自主借助拼音尝试朗读课文。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同学们第一次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帮忙。请你们自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圈画生字。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教师示范圈画,引导学生从课文里找到这些生字圈起来。(4)教师带读生字、指名读、齐读。2.教师教读,重点指导。(1)教师一句一句教读,学生跟读。(根据班级学情需要,进行调整)(2)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含声母n、l的字音。3.出示词语,重点正音。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在这篇课文里,有些字经常出现,你能找到吗?(了、一)关注轻声的读法。凉了 黄了 来了①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②边读边配以轻重变化的击掌声。③出示短语,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秋天来了(2)练习课后题,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一 一片片 一会儿 一群①师:有的同学说“一”也经常出现,请圈一圈,一共出现了几次?这个“一”字要读好需要注意它的变化。②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齐读。③读好带“一”字的句子。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4.齐读全文。【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好轻声和“一”的变调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从易到难,从词语到句子,最终才能读好全文。这在个阶段中,教师需要根据班级的学情,进行教学。三、对比观察,认识自然段1.出示《一片两片三四片》和《秋天》。①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和前面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前面的儿歌短,今天的课文长;前面的儿歌没有空格,今天的课文有空格)②教师小结:《秋天》这篇课文,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不同,它是由一个个的自然段构成的,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2.借助课件,带领学生一边数,一边给课文中的自然段标注序号。3.学生自主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完整的课文,教师示范带领学生划分自然段,是必要的。四、学习第1自然段,随文识字1.抓住字词,体会变化。(1)师:我们先来学习第1自然段,一起看看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2)学生自由读第1然段,圈画有关词语。(教师相机在课文中圈出:天气、树叶)2.借助图片,学习“气”字。(1)师:瞧,“天气凉了”的“气”这个生字就藏在这幅图画中,你找到了吗?它像什么?(甲骨文里的“气”字是三条横线的样子,表示气流水平流动)(2)你能给“气”组词吗?(空气、生气、气球)3.联系生活,对比说话。师:夏天的天气是怎样的,人们喜欢做些什么?那秋天来了,天气有什么不一样,有怎样的感觉?【设计意图】通过夏天和秋天的对比,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感受天气的变化,把课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4.识记生字“树、叶”。(1)播放课件,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木”字做偏旁的时候,捺变成了点,读作“木字旁”)(2)识记“树”字,并组词。师:在生活中,你认识什么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带木字旁的字大多跟树木有关)(3)熟字相加,识记“叶”字和口字旁。提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5.识记生字“黄、片、从、来”。(1)出示树叶变化、随风飘落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师:请认真听第1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习生字。①学习生字“黄”,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是黄色的?②学习生字“片”,提问:除了树叶,什么东西也是一片一片的?③学习生字“从、来”,提问: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识记“从、来”?(3)在语境中,理解“一片片”,并认读词语。①出示视频,比较感受“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飘落时的不同情形。师:你看到了吗 “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飘落有什么不同?②小结:“一片片”是告诉我们有许多叶子飘落。只加了一个字,表示的数量就不一样。那么多片树叶落下来多好看哪!读的时候要把“一片片”进行强调。③齐读这段话。④结合生活,拓展词语。师:这样的词语还有好多呢,你能说说吗?一条小河 一条条小河一朵白云 一朵朵白云一只蝴蝶 一只只蝴蝶多种形式朗读第1自然段,并尝背诵。(1)教师领读句子的前半部分,学生跟读句子的后半部分。(2)小组读、男女比赛读、齐读。(3)出示句子填空,学生尝试背读。(4)学生借助插图背诵第1自然段。【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的学习,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让生字随课文呈现,并联系生活复现识字,这样的方法,更有利于促进阅读理解。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1.出示“了、子”,观察异同。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2.学习“了”字。认识并学写笔画横撇。出示动态笔顺。教师指导: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转折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第二笔是弯钩,要沿着竖中线写,稍微完一些。出示星级评价标准:☆横撇写正确;☆弯钩书写正确;☆笔画位置正确。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后反馈评价,注意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3.学习“子”字。(1)出示“了、子”进行比较观察,提示横要写在横中线,略长。(2)出示动态笔顺,学生书空后,先描后写,再评价反馈。第2课时◆课时目标认识“飞”1个生字,会写“大、人”2个字。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理解“那么、一会儿”等词的意思,进一步感知秋天的特征。3.结合图片,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背诵课文。一、复习巩固,引入课文1.巩固生字词。(1)开火车认读生字。(2)游戏:捡树叶,巩固词语。2.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朗读。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1.出示第2自然段,自主朗读。(1)师:请你借助拼音自由读第2自然段,把生字词读正确。一边读一边数,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2)教师引导: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3)指名读、教师带读、齐读。2.随文识字。(1)认读“大”,并组词。(2)认读“飞”,字理识字。①出示象形字。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字,并说理由。②师:飞行需要翅膀,“飞”字哪个部分和翅膀很像呢?2.品读第2自然段。(1)借助插图,引出第一句。师:插图里的小松鼠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比较朗读,理解“那么”。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天空非常蓝,非常高。师:秋天的天空,云朵很少,天空看起来非常蓝,也显得非常高。所以这里“那么”有多么、非常的意思。(3)出示句子第二句。①师:小松鼠还看到了什么?(一群大雁)大雁是怎么飞的?②播放大雁飞行的视频,教师相机范读。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老师强调了哪些词语?(一会儿、一会儿)大雁南飞,一般要飞几千公里,常常变换队形,飞起来就不觉得累了。所以这里“一会儿”表示时间短。③教师指导朗读,同桌互读。师:大雁在天空中不断变换队形,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谁能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种美的感受?(指名读)你们也一定能读出秋天的美丽,下面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评一评。配乐齐读第2自然段。去掉部分内容,请学生填空:天( )蓝,( )高。一群( )往南( ),( )排成个“( )”字,( )排成个“( )”字。三、小组合作背诵,再次感受秋天的美1.品读第3自然段。(1)师:秋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这么多变化,多有意思啊!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啊!秋天来了!”这一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感叹号)你觉得作者在感叹什么呢?(2)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朗读。2.背诵全文。(1)自己尝试背诵,同桌互背。(2)四人小组合作背诵,一人背诵一句。(3)全班学生配乐背诵全文。【设计意图】这个课时,背诵课文是核心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采取多种形式,可增加背诵的学习兴趣。再用配乐的方式引导背诵全文,在音乐中诵读,让学生再次感受秋天的美丽。3.创设情景,说话表达。师:秋天还是一首诗。请你模仿课文表达,用“秋天来了,( )( )了”说一句话。秋天来了,(小草)(黄)了。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1.出示“人、大”,观察异同。师:观察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大”比“人”多了一横,两个字都有撇和捺)2.学习“人”字。(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2)出示星级评价标准:☆撇从竖中线起笔;☆捺从撇的中上部及竖中线起笔;☆撇捺有笔锋。(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后反馈评价,注意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3.学习“大”字。(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2)出示星级评价标准:☆横从横中线起笔,长短适中;☆撇是竖撇,且从竖中线起笔;☆捺从横中线下起笔,捺脚略低于撇尖。(3)出示动态笔顺,学生先描后写,再评价反馈。【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所以我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让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技能,例如标注自然段序号,读通、读准长句子等。因为朗读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五单元 课文① 秋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