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民族大家庭01家和万事兴02课堂小结03课堂练习04CONTENTS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居住≠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独立2.民族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位: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011.结合自主预习,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我国的民族政策。2.分析材料和情境,总结出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3.通过分析材料,归纳出国家是如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认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德修养:增强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培养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1.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P91)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制度。 P914. 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P91-92)5. 如何维护民族团结?(P96)6.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必要性?(P93)7. ★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措施)(P94-96)1.这里提到了哪些民族?除此以外,我国共有多少民族?根据视频和材料,总结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分布特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由我国的民族情谊可以知道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高山巨谷造就的复杂地形,为湘西保留了原始纯真的风貌。湘西州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湘西州有土家族、苗族、汉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国民族国情 P91(1)民族现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2)分布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的分布格局。(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材料一: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代表,56个民族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材料二: 继2016年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之后,2023年,湘西州再次荣获此殊荣。全州各族儿女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团结奋斗,携手前行。材料三: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在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思考:从以下材料中,你能否总结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1)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主制度。①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关于民族平等:注意: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如何理解“民族平等”?(了解即可)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P92②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P92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P96关于“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如何理解 “民族团结” ?P9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关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如何理解 “各民族共同繁荣”?(了解即可) P9102析原因:结合湘西的乡村振兴成效,谈谈为什么要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十年来,我们的村子越来越美。2018年,十八洞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第一批传统村落示范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新时代红色地标。全国、全省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湘西自治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中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及国家民委《关于开展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湘西、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着力推进民族乡村振兴试点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取得较好成效。析原因:结合湘西的乡村振兴成效,谈谈为什么要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为什么要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共同繁荣)①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P93②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③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⑤这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意:综合类问题,学会分析和整理神秘湘西正在释放发展潜能激发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诗和远方从下列材料中寻找十八洞村“山乡巨变”的密码。材料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十八洞村振兴背后基层党建所起到的引航与支撑作用。材料二:十八洞村的脱贫路,更离不开中央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些年,机场、高铁站修到了苗寨,5A级景区落户,十八洞村当初梦想的那条路越走越宽。材料三:精准扶贫以来,十八洞村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平台,留守老人、妇女等通过摆摊、织苗绣等,实现二次就业。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以及标准村卫生室建设,有效解决了群众患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问题。实现家门口就业,患病村民及时救治有保障,特殊困难户生活有依,政府兜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支持党和国家在民生方面的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下列材料中寻找十八洞村“山乡巨变”的密码。材料四:红色党建、研学旅行、乡村游等成为十八洞村旅游亮点。十八洞村是中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要通过研学交流,打造红色旅游线路,讲好红色故事;十八洞村还是苗族聚集区,民族文化非常浓厚,要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绣”好古色文化。独具苗族风情的拦门酒、热闹红火的文艺演出,以及“听说过没见过”的长龙宴……春节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活动在双龙镇板栗村举行。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红色旅游业,走绿色发展道路。从下列材料中寻找十八洞村“山乡巨变”的密码。材料五: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十八洞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道路。十八洞村将特色种养、苗绣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利用科技、电商、网络等不断发展产业。十年间,十八洞村坚持因地制宜壮大产业,形成种养、苗绣、劳务、旅游、山泉水五大产业体系,乡村“造血”功能逐渐增强。材料六: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充分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加强普法教育,推动形成知法守法的浓厚氛围,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发展特色产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发展基层民主,加强法治教育。注意:综合类问题,学会分析和整理经济: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民生: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民生的重要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文化: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P94-95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政策。(经济、民生、文化)(3)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辛勤劳动。(4)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5)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方针,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7)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9)走绿色发展道路。(10).............................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②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④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⑤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如何做?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大家庭家和万事兴民族政策民族国情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分布格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方针民族制度经济民生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