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1 我们的梦想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1 我们的梦想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8.1 我们的梦想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
道德修养: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法治观念: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做自信的中国人
责任意识: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增强时代使命。
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
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现中国梦的原因和要求
两个一百年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阶段
民族复兴梦
新时代新征程
我们的梦想
思维导图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义难点新时代新征程自主学习
1、中国梦的含义、本质、重要性、要求?
2、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地位、意义?
3、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
目录
01
民族复兴梦
02
04
新时代新征程
01民族复兴梦你心目中的未来中国是什么样的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②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④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中国梦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梦想
(1)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一、民族复兴梦
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伟大梦想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 个一百年
第 个一百年
(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 )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③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典例分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新的历史方位。①②③:题干中“十年来”即2012-2022年,在此期间,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还没有实现;故本题选A。A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你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
①上面观点是片面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经济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物质基础。但中国梦还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②左下观点正确。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③“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无关” 是片面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个人梦的过程中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3.中国梦的价值(意义)?
(1)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2)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4)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辨析:
1.“经济腾飞就是实现中国梦。”
2.“实现中国梦时国家的事,与个人无关。”
(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事件内在逻辑和时间顺序的是( )A.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经济由高质量转向高速发展阶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典例分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基本经济制度、两个百年奋斗目标。A: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可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故A说法正确;B:先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然后是改革开放,故B说法错误;C: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不是经济由高质量转向高速发展阶段的原因,故C说法错误;D: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A02新时代新征程①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②我们通过10组数据,记录经济社会前进步伐,展现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成就,揭示中国道路成功的历史必然。
③让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奋力征战新征程。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生
国防
科技
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综合国力国际地位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1)新时代,新思想是什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在你看来,新时代还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主要包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民生领域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待提高、全面依法治国任务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方面。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变化为
1、新时代新就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在哪里?
2、新时代新就新在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飞跃。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3、新时代新就新在党和国家事业确立新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本世纪中叶
党的二十大
4、新时代新就新在中国和世界关系开创新局面。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
4.新时代新就新在中国共产党展现新面貌。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惩恶
回望百年历程,让我们深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新时代任重道远。在你看来,新时代还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人口问题已经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它不仅会加重环境资源问题,也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资源环境问题。水资源、能源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加剧社会矛盾;
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等等。
(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我国蓝图绘就、前程远大,人民豪迈、信心坚定。这一信心来自于(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典例分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自信的来源。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信心来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是我国取得成就的信心来源,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A板书设计
我们的梦想
民族复兴梦
新时代 新征程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
“三步走”
“两个一百年”
两个阶段
新时代的意味
如何开启新征程
(2024·河南·中考真题)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具有扩张性、侵略性甚至野蛮性。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天下一家”的宽广胸怀,5000多年来一直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由此可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是( )A.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B.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典例分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B:分析题文,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血腥罪恶和侵略扩张,而中华民族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我们追求的是和平发展,而非侵略和掠夺,所以应该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故B符合题意;ACD: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强调的是我国人口众多这一特点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突出的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都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