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2 共圆中国梦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 共圆中国梦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8.2 共圆中国梦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1.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3.认清新时代中国青年承担的历史责任,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责任意识】
1.能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融为一体,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以实际行动做自信的中国人。
【道德修养】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思维导图教学重难点重点实现中国梦的途径难点如何做自信中国人
02
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01
怎样实现中国梦?
03
自信中国人的表现是什么?
04
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重点
重点
难点
自主学习
目录
01
圆梦大舞台
02
04
自信的中国人
01圆梦大舞台进入新时代,你知道我国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富强中国 (经济建设) 民主中国 (政治建设) 文明中国 (文化建设) 和谐中国 (社会建设) 美丽中国
(生态建设)
GDP稳居世界第二
制造业第一大国
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科技创新:5G、航天航空等
……
人民当家作主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人民积极有序参与民主生活
政府决策公正、公开、透明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文化自信得到彰显
民族精神得到弘扬
……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住房条件\医疗卫生条件\教育资源分配情况不断改善
……
资源开发逐渐转变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空气\水\土地污染进行治理
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党的领导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一、圆梦大舞台
1、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大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
绿色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
创新
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创新活力、弘扬创新精神。
协调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共享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共同富裕。
4
开放
坚持对外开放国策、倡议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圆梦大舞台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根,逐步实
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关丽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实现中国梦的制胜法宝
实现中国梦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农民辛勤耕种
教师立德树人
医生治病救人
军人保家卫国
健儿为国争光
1、如何实现中国梦?【个人角度】
①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
自觉承担民族复兴的使命。
②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③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活动。
④树立全球意识,脚踏实地,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
(2024·江西九江·模拟预测)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磅礴的中国力量鼓舞中华儿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下列句子所蕴含的道理与我们秉持的这种精神相一致的( )A.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B.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D.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典例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力量的认识和把握。B: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意思就是众人的力量和智慧集结起来是无往不胜的,B说法符合题意;A: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意思是路途虽然遥远,但只要行走就一定会到达;事情虽然困难,但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成功。A说法与题不符;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C说法与题不符;D: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是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D说法与题不符;B02自信的中国人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原?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
(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中国的电动车“三蹦子”在国外街头爆火。新闻媒体称,“不起眼”的国货站上国际C位,提醒人民重新打量身边优秀国货的新价值。这告诉我们( )A.中国制造世界最好B.要对国家发展有信心C.要发展只能坚持中国制造D.生活中所有物品都要用国货典例分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做自信的中国人。B:“不起眼”的国货站上国际C位,告诉我们要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故B符合题意;A:“最好”夸大了中国制造的地位,故A说法错误;C:要发展,既要坚持中国制造,又要坚持中国智造,故C说法错误;D:生活中大家选择物品,一般会对质量和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都用国货”不符合现实情况,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B4、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①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表现上】
②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
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心态上】
③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
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行动上】
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思想上】
(2024·江西九江·模拟预测)有网友说,近年来,我们的年轻人越来越乐观,越来越自信。面对西方的一些“傲慢与偏见”,不再沉默,不再崇洋,而是理直气壮地“怼”回去。新时代新青年的形象,正越来越转向积极正面,呈现着乐观和自信。下列不符合自信的中国人形象的是( )A.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B.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C.坚定道路自信,坚信能够创造中国奇迹D.对外交往强势霸气,以我为主唯我独尊典例分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信的中国人。ABC: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定道路自信,坚信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故ABC说法正确;D:对外交往要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霸气”的说法错误,故D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B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结合,把握人生机遇,促进自我发展,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中国梦,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拼搏!
课堂小结
共圆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
自信的中国人
坚持党的领导: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个新发展理念
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
弘扬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
做自信中国人的要求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对国家有认同。②对文化有底气。③对发展有信心。
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做到胸怀理想、求真务实;充满激情,锲而不舍。
2024·甘肃临夏·中考真题)【和美陇原同心筑梦】2024年5月,以“和美陇原同心筑梦”为主题的临夏州第21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活动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目标……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临夏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1)“和美陇原同心筑梦”,这里的“梦”具体指的是什么?(2)身为陇原儿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你打算怎样做?典例分析【答案】(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①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中来。②参与或组织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活动,如文化交流节、体育竞赛等,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③参加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改善当地的教育、医疗、经济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④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各民族之间的平等相待,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偏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