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史料,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知道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口号、过程、结果等基本史事;
2.分析和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感受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爆发背景
师:结合所示材料一战前中时期中国政府想以参战换取西方列强战后以大国相待的态度。
请阅读中国代表顾维钧话语思考: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实现了吗?
示:①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② 废除“二十一条”;③ 收回青岛主权;未能实现。
师:请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未能摆脱主权被侵略的命运原因何在?
教师引导学生从当时的国势思考:政局混乱、国势低微
示:中国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过渡:中国人是否都会一直生存在被剥削而无斗志的状态中呢!不是。学生成为举起反抗帝国主义的先行者。
(三)五四风暴
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了国内,引起一片哗然,学生成为了反抗的先锋,请观看五四风暴相关影视作品。
1.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开始,请查阅课本查找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具体信息:运动中心、斗争主力、口号、斗争形式、结果(表格归纳ppt)
过渡:五四运动第一阶段主体为学生,但却遭受到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爱国难道是成为一种罪责嘛!工商行业也加入到运动的行列,进入第二阶段。
2.第二阶段
①背景
阅读课本思考: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各界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中方:社会各阶层广泛拥护。
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积极号召。
外方:日本帝国主义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运动。
师:北洋政府与外帝国主义成为运动发展极大的阻力,进一步激化了中国工商界的愤怒,运动队伍和阵地不断地壮大。
②发展
师: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
师:第二阶段相比较第一阶段斗争的地点扩大到了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斗争主力不仅仅是学生,商人、工人也参与其中,工商界在运动中为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壮大了五四运动的势力。
3.结果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师:五四运动实现了初步目标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四)五四意义
1.意义
师:103年过去了,五四运动成为我们永不退色的记忆,因为它是一场永垂青史的爱国运动,它具有杰出的历史意义(展示材料)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北大学生罗家伦)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涉及各界人士,社会名流、公务人员甚至军警官兵都以不同方式参与或支持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画传》
材料三:材料: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中国历史》
师: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较的“新姿态”有哪些?
生:①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
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③五四运动的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新民主主义革命
师:从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成为独立的国家,一百多年的被侵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进步的历史,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变革与革命,但都走向了失败。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成为中国人探索的一个新的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图表示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异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别之处在于,领导中国进行革命的阶级发生了变化,指导思想及斗争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3.五四精神
总结新课
五四运动是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五、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五四运动
第 13 课
北洋政府采取“以工代兵”的模式,一战中约14万中国劳工远赴“协约国”贡献“苦”与“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中国作为协约国联盟的一员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中。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
团长:外交总长陆征祥
组员:
驻美公使顾维钧
南方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
驻法公使施肇基
驻比利时公使魏震组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回忆录》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
取消“二十一条”。
2
废除外国在华特权。
1
收回青岛主权。
3
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启示:弱国无外交
不允
不讨论
给日本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时 间
地 点
主力
口 号 要 求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天安门前
3000多名学生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①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 取消二十一条
④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曹汝霖
订立“二十一条”时外交次长,当时任外交总长
陆宗舆
订立“二十一条”时的驻日公使,当时任币制局总裁
章宗祥
山东问题换文的签字者,当时任驻日公使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要求: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结果: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遭到镇压)
三、五四运动的扩大
(一)推动原因
内:
(1)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外:
日本帝国主义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如左:......
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言,敬求内外人士谅解斯旨。
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上海工人
商人罢市
工人罢工
(1)中心变化:北京→上海
学生罢课
(2)主力变化:学生→工人阶级
(二)扩大表现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
1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2
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
结果:
(三)结果
五四运动前期与后期对比表
第一阶段(爆发) 第二阶段(扩大)
开始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军
斗争口号 斗争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集会、游行、罢课
工人阶级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上海
大批学生被捕
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1919年6月3日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先锋:青年学生
决定性:工人阶级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北大学生罗家伦)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
反帝
反封建
不妥协
彻底性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性质
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性质
五四运动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涉及各界人士,社会名流、公务人员甚至军警官兵都以不同方式参与或支持反帝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画传》
商人
学生
工人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性质
材料: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中国历史》
③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
(二)影响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1917~1921年《新青年》杂志的主题统计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的革命思想
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新的革命力量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
(二)影响
材料: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领导自己的政党。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
3.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新的领导阶级
1840
1919
1949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折点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革命方向:资本主义
新指导思想:
新领导阶级:
新革命方向: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
(二)影响
4.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精神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