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教版九上科学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浙教版九上科学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45分)
1 2 3 4 5 6 7 8
D D A A D C C C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C A C A C
二、填空题(共 40分)
16、(1)CaCO3 (2)CaCl2和 HCl
17、锌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Zn2+
18、小于 大于 不守恒
19、(1)mgh 动能转化为内能,直至动能为零 (2)0.2
20、(1)④⑦或⑤⑦ (2)④⑥或⑤⑥ (3)CO2+H2O=H2CO3
21、(1)碳酸钙 (2)加快溶解速率 (3)80
22、(1)CuSO4+2NaOH═Cu(OH)2↓+Na2SO4 CuO+CO Cu+CO2;
(2)CuSO4 (3)Ⅰ和Ⅴ
三、实验探究题(共 40分)
23、(1)初速度
(2)不受任何阻力(或不受摩擦力)(不受外力或不受力也给分)
(3)>
(4)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4.(1)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除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 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2)B中品红不褪色,C中溶液变浑浊
(3)有道理,CO2气体对 CO气体的检验没有干扰
25、【设计与实验】F
【解释与结论】(1)探究只有氧气存在时铜是否会生成“铜绿”; (2)DF
【评价与改进】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观察其是否生成“铜绿”。
26、(1)C (2)除去 HCl气体 (3)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4)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
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27、(1)2.8
(2)图乙中相同时间内重物下降的距离越来越大;重物下落时做加速运动;
(3)重物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
(4)选 3kg。因为由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增加量与重力势能减少量就越
接近,所以为了使动能的增加量更接近于重力势能减少量,以便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分析计算题(共 35分)
28、刚把鸡蛋放入盐酸时,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所以沉在杯子底部;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
酸钙,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附着在鸡蛋表面,增大了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从
而增大了浮力,当浮力大于其重力时,鸡蛋上浮;鸡蛋浮到液面时,部分气泡破裂,鸡蛋受到的浮力
减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如此反复运动,直到鸡蛋壳中的碳酸钙被反应完,变成软壳蛋。
21 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
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9、(1)先变大后变小 (2)8×105
(3)解:小科从 A点静止下滑,经过 O点到达 B点后立即返回,H>h,说明小科要克服阻力做功
30、(1)船体倾斜严重,无法正常行驶。
(2)喷出的气体
(3)乙方案,理由是通过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能够控制反应速率,使化学船稳定、
匀速前进。
31、方案 1: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 2:(1)①②③ (2)
方案 3:(1)4 (2)
32、(1)12.8 (2)四
(3)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a
Fe+CuCl2 == Cu+FeCl2
56 64
a 16g
56 = 64 a=14g
a 16g
Fe% m 铁= ×100% 14g= ×100%=93.3%
m 总 15g
答: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93.3%。
(4)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铜的质量为 x,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 y,参加反应的氯化亚铁的质量为 z,
Fe+CuCl2 == Cu+FeCl2
135 64
x 16g
135 = 64 x=33.75g
x 16g
2Ag NO3+CuCl2 == Cu(NO3)2+2 AgCl↓
135 287
33.75g y
135 = 287 y=71.75g
33.75 g y
m=m 总-m1=143.5g-71.75g=71.75g
2Ag NO3+FeCl2 == Fe(NO3)2+2 AgCl↓
127 287
z 71.75g
127 = 287 z=31.75g
z 71.75 g
FeCl2%
m 质
= ×100% 31.75g= ×100%=15.9%
m 液 200g
答:原混合溶液中 FeCl2的质量分数为 15.9%。
21 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
登陆 21 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培尖科学工作室教辅简介:
1. 熟做《超强思维》,冲击名校特招!
2.《突破中考》书在手,科学高分不用愁!
以上教辅均由淘宝网店“理科培尖精品书店”独家销售。
21 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答题卷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共40分)
16、(1) (2)
17、
18、
19、(1) (2)
20、(1) (2) (3)
21、(1) (2) (3)
22、(1)
(2) (3)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3、(1) (2) (3) (4)
24、(1)
(2) (3)
25、【设计与实验】
【解释与结论】(1) (2)
【评价与改进】
26.(1) (2) (3)
(4)
27、(1) (2)
(3)
(4)
四、分析计算题(共35分)
28、
29、(1) (2)
(3)
30、(1)
(2)
(3)
31、方案1:
方案2:(1) (2)
方案3:(1) (2)
32、(1) (2)
(3)
(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上科学期中考试卷
(考试范围:浙教版九上科学第一章至第三章第3节)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8页,4大题,32小题。
2.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3.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5.本卷计算中g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本题有15题,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胆矾CuSO4 5H2O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蓝色晶体,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粉末,无水CuSO4吸收水分又会变成蓝色晶体,可用于实验室检验水分,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主要用途 D.制取方法
2.甲烷(CH4)在氧气燃烧时会产生CO2和H2O,其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
3.立定纵跳摸高是中学生常见的运动项目,起跳前先屈膝下蹲,然后脚掌用力蹬地,伸展身体,两臂上挥,竖直向上跳起至最高点,小刚同学在一次立定纵跳摸高中消耗的能量约为(  )
A.3×102J B.3×103J C.3×104J D.3×105J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铜丝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固体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水中,液体的温度都会升高
5.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相应实验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A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量筒
B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C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6.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7.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的没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术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8.如图,甲、乙是完全相同的小球,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甲以速度v竖直上抛,乙以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大小也是v的速度斜向右上抛出。上述运动过程中均不计空气阻力和一切摩擦,比较达到最高点时小球具有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正确的是(  )
A.动能:E甲>E乙 B.动能:E甲=E乙
C.重力势能:E甲>E乙 D.重力势能:E甲=E乙
9.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
10.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打水漂”的方式返回,返回轨道如图所示。通过多次进入大气层成功降低速度,避免了返回器燃烧破损的风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大气层前,返回舱机械能减小
B.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会与大气摩擦产生内能
C.跳出大气层时,返回舱的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
D.第二次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的动能比第一次进入时小
1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铁,向右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向右盘
B.由于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实验结束后,指针不偏转
C.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6.4g的镁
D.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6.4g的铁
12.如图,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它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13.小乐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Al(NO3)3、Fe(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已知混合溶液中的某些阳离子个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阳离子是Ag+
B.③表示的阳离子是Zn2+
C.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只有Ag和Fe
D.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只有Zn(NO3)2和Al(NO3)3
14.观察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的反应中,微观上是H+和OH-生成水分子及Na+和SO42-生成Na2SO4分子的过程
B.图2中的反应,微观上是锌原子和铜离子生成锌离子和铜原子的过程
C.图3中的反应,微观上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生成新分子过程
D.上述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
15.某兴趣小组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单质银,将足量的铁粉和稀硫酸依次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物质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剩余的固体为铁、银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铁
C.a点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D.b点溶液中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课外活动中,小红将稀盐酸加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小强将稀盐酸加入盛有K2CO3溶液的试管中,有气体生成。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以下问题:
(1)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
(2)通过分析废液缸中的现象,你认为小红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7.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图形“”代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在体育中考的考场上小明参加实心球项目的测试,球抛出后依次经过M、S两点。球在这两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图所示,由图判断,球在M点的速度 S点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球在M点的高度 在S点的高度。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 (填“守恒”或“不守恒”)。
19.如图甲所示,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一个光滑的圆弧槽在B点处相连。质量为m的物体从离水平面高h的A点由静止释放,BC长为3m,最后静止于水平面上的C点。如图乙所示,若在水平面上的D点处再连接一个光滑的圆弧槽,且BD长为0.7m,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到达左侧圆弧槽的E点,之后再下滑直至最终静止。
(1)甲图中,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用题中符号表示)。物体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是 。
(2)乙图中,最后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位置距B点 m。
20.物质间反应的规律是继续学习科学的必备知识,在下列物质中按要求选出能相互反应的组合(填物质编号如“①⑥”,如有多种组合,组合间用分号“;”隔开)
①CO2 ②KNO3溶液 ③H2O ④CuSO4溶液 ⑤稀H2SO4 ⑥NaOH溶液 ⑦Fe
(1)常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的组合有 ;
(2)常温下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组合有 。
(3)请写出一个化合反应的方程式 。
21.工业上常采用“天然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部分流程如下:
(1)生产工艺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 。
(2)由天然碱得到碳酸钠溶液时,将天然碱粉碎的目的是 。
(3)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的石灰乳混合,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千克。
22.由含铜废料制铜的一种方案是:
(1)写出下列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Ⅲ:   。步骤V:   。
(2)步骤Ⅱ后形成的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   。
(3)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在 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 P2(填“>”、“=”或“<”)。
(4)本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有 。
24.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 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 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装置 A 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 CO2的现象是 ;
【反思与评价】
(3)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 。
25.某些铜器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了铜渍。为了弄清“铜绿”的组成和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层锈渍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 (OH)2CO3】,俗称“铜绿”。
【猜想与假设】据“铜绿”的组成和查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CO2、O2和共同作用而生成的。
【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刚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写试管字母编号)。
【解释与结论】(1)实验B的目的是   。
(2)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
【评价与改进】小明认为小刚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个实验。
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   。
26.超氧化钠(NaO2)在常温下能分别与CO2、H2O、HCl发生反应,均可生成O2。为了验证CO2能跟NaO2反应生成O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超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稀盐酸具有挥发性)。
(1)Na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填字母)。
A.NaCl B.NaOH C.Na2CO3 D.NaHCO3
(2)推测B装置中X溶液的作用是 。
(3)在G装置中,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同时微热红磷和白磷,可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
(4)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D中固体,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为验证所得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写出后续的实验操作与现象 。
2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小科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做法是:重物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物上连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时打出一系列的点(每隔0.1秒再取另一个计数点A、B、C等),测出打点计时器在纸条上打出点的间距大小,如图乙所示,计算出重物重力势能和动能,并将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小科用质量为0.5kg和1kg的重物做了两组实验,获得表一和表二两组数据。请分析实验过程和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质量为0.5kg的重物
位置 A B C D E
动能增加量(焦) 0.09 0.27 0.45 0.63 0.81
重力势能减少量(焦) 0.15 0.45 0.75 1.05 1.35
表二:质量为1kg的重物
位置 A1 B1 C1 D1 E1
动能增加量(焦) 0.36 1.06 1.76 2.46 3.16
重力势能减少量(焦) 0.4 1.2 2.0 3.6
(1)请在表2中的空格上填上合适的数据 。
(2)小科认为重物下落时动能增加,请从图乙中找出证据并说明理由 。
(3)分析表格数据,小科发现动能增加量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其原因是 。
(4)为了使动能的增加量更接近于重力势能减少量,以便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现有1kg、2kg、3kg三个重物,选择哪个重物进行实验更合理?为什么?

四、解答题(本题共有5小题,28、29题各6分,30题7分,31、32题各8分,共35分)
28. 小柯将一只生鸡蛋放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观察到鸡蛋一会儿下沉,一会儿上浮,半个小时后,鸡蛋变成了软壳蛋,打开后,发现内部的鸡蛋清像“煮熟”一样。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29. “碗池比赛”属于滑板比赛之一,是在一个“碗形”的镂空的道具上进行,比赛场地中的一部分可以看成是如图甲所示的半圆形轨道,A点高度H为1.8米,B点高度h为1.2米。比赛出发前,小科如图乙站立,他和滑板的总质量为64千克。

(1)小科从A点静止下滑,经过O点到达B点后立即返回,在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的速度变化为 。
(2)滑板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10-4米2,A点时小科与滑板对地面的压强为 帕。
(3)出发后从A到B的过程中,小科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30.学校项目化小组要制作一艘“化学船”,小宁设计了如图模型,其部分评价量表如表所示。该模型的原理是:漏斗流下的液体A与塑料罐里的物质B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使船前行。
“化学船”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 秀 良 好 待改进
指标一 船体稳定 船体略有倾斜,但不影响行驶
指标二 航行速度可调 航行速度不可调 不能行驶
(1)将量表中“指标一”的待改进内容补充完整: 。
(2)使“化学船”前进的动力的施力物体是 。
(3)以下是项目化小组制作的“化学船”的三个方案,你认为他们的指标二能达到优秀的是哪一组?请简要说明理由 。
方案 液体A 物质B 器材
甲方案 稀盐酸 大理石 长颈漏斗
乙方案 稀盐酸 大理石 分液漏斗
丙方案 稀硫酸 大理石 分液漏斗
3129.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红色),进行了认真的探究.请你一起踏上探究之路,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①无水CuSO4遇水变蓝;
②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和O2 ;
③Cu2O与稀H2SO4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 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O4,实验现象为 ,结论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方案2 装置如图所示,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变蓝来判断红色固体是否含有Cu2O。
(1)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③在盛有CuSO4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
(2)由方案2实验后得出结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写出红色固体Cu2O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3 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ag,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
(1)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 次称量;
(2)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 。
32.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g与含有杂质的废铁屑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 。
(2)第 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第17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精品科学工作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