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爱家情怀。 道德修养 :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养成孝亲敬长的品德。 法治观念 :了解与家庭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定义务,增强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 :提高对家、对亲情的感悟与理解能力,学会理智对待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培养健康人格。 责任意识 :体会家人的付出与亲情的温暖,自觉承担家庭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长辈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教学 难点 帮助学生深刻感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一个地方,它温暖如初春的阳光,宁静似深夜的港湾,那就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家。家,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它更承载着我们的情感、记忆和梦想。 每当提到“家”,你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是妈妈的笑脸、爸爸的背影,还是一家人围坐餐桌旁的欢声笑语?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意味。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家的意味》这一课,通过学习和探讨,更深入地理解家的内涵,感受家带给我们的温暖与力量。我们将一起思考:家是如何成为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的?家又是如何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的? 授新课 探究一:天下之本在家 活动一:画出我的家 请每位同学在3分钟内,简要画出你心目中“家”的样子。 完成后分享你画作中“家”的含义。 家是什么? “家是地域——我家在某省某县” “家是住所——我家在某某小区” “家是家人——我家有哪些成员” “家是团圆——每年都吃团圆饭” 提示: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相关链接: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 ②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 ④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提问:“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说的是哪一家人 材料分享:梁启超是一位充满自然纯真父爱的父亲,其一生对子女的爱与教诲蕴含在数百封超百万字的家书中。他亲切地给孩子们起了温馨昵称,如大女儿思顺“大宝贝”,小儿子思礼“老白鼻”,通过这些称谓表达了自然纯真的父爱和充满童趣的关怀。·当子女留学海外,梁启超通过信件细致询问生活学习情况,指导他们学术进步,信中充满了关心和期待。“嘿,孩子们!学习累不累 别忘了按时吃饭哦。尽管地理距离遥远,孩子们对父亲的信件充满期待。“知道吗 每次提笔给你们写信,就是老爸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梁启超” 思考: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他的儿女们会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如果要写家,就不能只写家要写团聚时的温暖和相互的包容写无言的默契和无尽的眷念。” 小组合作:书写关于家的三行短诗 讨论建议: 1.组长组织、人人参加,按照以上格式准备,3分钟内完成讨论。 2.讨论时1人书面记录最终作品,1人准备代表发言。 3.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其他组员或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课堂笔记:①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②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探究二:家道颖颖 风以传之 家风的故事: 故事一:吴越钱氏家族,崛起于五代十国,此后历千年而不衰,比如国学大师钱穆、一直到了近现代,依然人才鼎盛。钱钟书,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钱氏一门的才俊数不胜数。一本《钱氏家训 》流传一千三百余年,“善事国家、重德修身、崇文尚学”的品质代代传承,其中尤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最为世人称道。 故事二:司马光撰文《训俭示康》,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养成俭朴的美德。司马康秉承了父亲的教诲,克勤克俭,为官清廉,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贤德君子。 议一议::他们的家风都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与大家分享你家的家风,并说说这样的家风对你和家人有什么影响。 提示:①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 ②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春节是在外游子与家中亲人团聚的日子。不管离家有多远,人在路途中,亲人在心里,“回家”是春节每个在外打拼的中国人的共同主题。这表明( ) ①子女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表达孝心 ②“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涵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④回家过年是我们每个子女的法定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法律条文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A.仁爱孝悌,待人有礼 B.尊老爱幼,孝亲敬长 C.诚信友善,乐于助人 D.善待父母,自立自强 3.网友们经常在假期结束后晒私家车的后备厢,里面全都塞满了父母的食物。大家纷纷评论:我们看过笑了又哭了,满满都是爱啊!下列对此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只有家里的食物才美味 B.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C.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D.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4.等你考上大学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婚了,有孩子了,妈妈就享福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孝敬父母只需要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 B.孝敬父母是成年人的事,与未成年人无关 C.尽孝在当下,要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D.孝敬父母,需要做到事事顺从,百依百顺 5.中央广播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评选出了10名(组)2021年“最美孝心少年”,他们的孝心孝行故事具有时代感。其中,常年坚持代父行孝的照顾年事已高的外婆,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他们的事迹体现了() A.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 B.平等待人的生活氛围 C.踏实刻苦的美好品德 D.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6.在我国的家庭文化中,“家”负担了重要的教育职能、情感交流职能,这体现了家是() ①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是心灵的港湾 ③是我们健康成长的摇篮 ④是束缚我们的牢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