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知识清单】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核心概念词提示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3.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1.原始社会时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皇五帝、部落联盟、禅让制、“万邦”时代 2.夏商周时期:世袭制、甲骨文、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共和行政、井田制、青铜文化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概念: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生活: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3)文化遗存:元谋人和北京人。
2.新石器时代
(1)概念: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生活: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稳定。
(3)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4)文化遗存
①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黑陶)。
②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良渚文化(玉器、祭坛和神庙)。
③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3.原始社会组织
(1)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链接·选择性必修2·P2-3、P6】
4.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处于采集和渔猎阶段,过迁徙的生活。
(2)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出现:大约出现于1万年前。农业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畜牧。
(3)农业出现的意义
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逐渐定居,并形成聚落。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劳动的人,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天文、历法和数学等。
5.生产关系的变化
(1)男女地位变动: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财产和财富分化。
(3)国家诞生
①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
②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联盟
(1)三皇五帝:三皇神话色彩浓厚,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黄帝联合炎帝组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其时实行“禅让”。
(2)“万邦”时代: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了夏朝。
(2)国家管理: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中央设有机构与职官,对夏部族生活地区之外的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3)文化遗存: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
知识点三 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建立商朝。
(2)文字出现: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3)国家机构:中央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实行内外服制。
2.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国家治理——分封制与宗法制
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②影响: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3)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国人暴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4)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链接·选择性必修1·P2-3】
(5)贵族等级分封制
①内容:周天子分封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②特征: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6)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传统
①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②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3.商和西周的经济
农业 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土地制度 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拓展补充】
1.重要概念——“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石器时代只是个时间区段概念,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
想一想 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在生产工具和食物来源方面有哪些进步?
提示 不再使用打制石器,而是使用磨制方法制作的石器;不再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而是以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为主。
2.重要概念——国野制
(1)“国”,亦称“乡”,一般来说,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居住着贵族和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商人等,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
(2)“野”,亦称“遂”,即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居住在野的人称“野人”,亦称庶人。野人的主要义务是从事农业生产,以耕种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贡献劳役。
想一想 周朝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为了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实质是一种等级制度。
3.学术研究——“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是最早提出二重证据法的学者,即纸上之材料(传世文献)与地下之新材料(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使某部分证明为信史。二重证据法被公认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如何运用史料的成功示范,丰富了古史研究的可信资料,扩大了史学工作者的视野,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的重要界标。
想一想 运用“二重证据法”,能否确认夏朝的存在?
提示 能。传世文献和金文中有不少关于夏朝的记载,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文化遗址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考古学依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