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第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知识清单】第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程标准 核心概念词提示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1.秦朝时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文书制度、上计制、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 2.两汉时期:黄老无为、文景之治、汉承秦制、推恩令、中朝制度、察举制、刺史制度、盐铁官营、币制改革、尊崇儒术、西域都护府、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史记》、《黄帝内经》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秦的统一与巩固
(1)条件
(2)过程:灭掉东方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修长城,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
(3)巩固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三公九卿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郡县制 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巩固统一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链接·选择性必修1·P4、P30】
(4)其他政治制度
①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②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5)意义
2.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1)秦朝暴政: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实行“焚书坑儒”;秦朝刑法严苛。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号为“张楚”。
(3)秦朝灭亡: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知识点二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3.汉初政治制度
(1)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
(2)地方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七国叛乱。
知识点三 西汉的强盛
1.对内:巩固统治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2.对外:开拓疆域
(1)北击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后来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2)张骞出使西域,开辟著名的“丝绸之路”。
(3)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链接·选择性必修1·P30-31】
知识点四 汉代的选官和监察
1.汉代察举制
(1)特点: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2)内容
2.官员考核与监察
(1)上计制: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
(2)监察制度
①中央: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②地方: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
知识点五 东汉的兴衰
1.王莽政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2.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光武中兴”
(1)政治上,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2)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3)思想上,重视儒学。
4.“党锢之祸”
(1)背景: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
(2)过程: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通过品评人物而抨击时政,触犯了宦官利益,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5.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发动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知识点六 两汉的文化
1.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文学:集中体现在汉赋、乐府诗上。汉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
3.科技
(1)医学
(2)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造纸术: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拓展补充】
1.关键构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想一想 秦朝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提示 秦朝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官僚政治,而先秦时期是奴隶制度下的贵族政治。
2.重要概念——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1)“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独断性。
(2)“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全国军、政、财等大权都归属中央,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没有任何独立性。
想一想 分析上述历史概念,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始终存在着哪两对矛盾?
提示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重要概念——黄老之学
“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一家之言,特点是“无为而治”。黄老思想是汉初的统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休养生息”政策。
想一想 汉初尊奉“黄老之学”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对汉代初期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4.重要概念——推恩令
推私恩分封诸侯子弟为列侯,既避免了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又削弱了王国势力,朝廷直辖土地逐渐扩大,地方王国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想一想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提示 颁布推恩令;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5.关键构图——董仲舒的新儒学
想一想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施尊崇儒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6.重要概念——太学清议
清议是东汉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时论。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专权,宦官祸乱,西羌侵扰,政治社会上都表现着动荡和不安。群聚京师的太学生目睹社会的黑暗,遂逐渐转移其视线于实际问题,于是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这就是所谓太学清议。
想一想 东汉太学生的清议运动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提示 太学生少年英锐,敢于思想创新,对于弊政言行较为勇敢,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