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讲 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课程标准 核心概念词提示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2.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4.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1.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敬天保民”、德治、律令儒家化、《唐律疏议》、《大明律》、《吕氏乡约》 2.商业贸易:工商食官、坊市制度、商帮、朝贡贸易、十三行、信贷、汇票、飞钱、当铺、契约、世界市场、东印度公司、股票 3.赋税制度:人头税、两税法、租庸调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交子、钞、白银货币化【知识梳理】【链接·选择性必修1·P44-47】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1)背景(2)表现派别 代表人物 观点儒家(德治) 孔子 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 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法治) 商鞅 颁行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 提倡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结果: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时期①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纂。②汉朝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背景 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②魏明帝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影响 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3)唐朝——律令体系完备法律 ①发展:唐高宗时修订《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教化 ①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②基层教化:在社会层面,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3.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2)教化——儒学向基层渗透①北宋吕大钧兄弟创造乡约,《吕氏乡约》成为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②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逐渐带有强制力。③清朝乡约宣讲内容为“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例》。④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链接·选择性必修2·P35-37】知识点二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商业时期 表现商朝 出现了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秦汉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2.古代贸易(1)丝绸之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2)唐宋以后的海上贸易: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3)朝贡贸易: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链接·选择性必修1·P86-87】知识点三 古代中国的货币时间 表现商朝后期 开始岀现铜铸币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 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__北宋 “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明朝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 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链接·选择性必修1·P92-93】知识点四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秦汉时期:征收田赋、人头税和徭役。2.隋唐时期(1)隋朝:征收租调役。(2)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780年,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3.宋朝:宋承唐制,征收两税;王安石推行募役法。4.元朝: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在税粮外又有“科差”。5.明清(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2)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①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②意义: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3)清朝【拓展补充】1.学术观点——古代中国的治国策略美国学者列文森认为:“中国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想一想 列文森认为古代中国的治国策略是什么?提示 外儒内法。2.图解历史——朱熹《家礼》想一想 朱熹《家礼》在古代中国有何作用?提示 规范了家庭的行为规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3.重要概念——市舶、市舶使与市舶司市舶是指中国古代中外互市的船舶,含义在各代不一。市舶使设于唐代,市舶司设于两宋,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市舶使与市舶司有一定的区别: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想一想 市舶、市舶使与市舶司的出现反映了什么现象?提示 唐宋以后商业繁荣,海上贸易兴盛;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设立了专门机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