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 核心概念词提示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中华民国约法》、“中日民四条约”、宋教仁案、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府院之争、护法运动、中国加入一战 2.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文化:奖励实业、提倡国货运动、《青年杂志》、蔡元培、德先生、赛先生、《文学改良刍议》、家庭革命【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准备(2)称帝:袁世凯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2.护国战争(1)背景(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3)结果知识点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主要有直系、皖系和奉系等派别。2.“府院之争”(1)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2)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拥清废帝溥仪复辟。3.护法运动(1)原因: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过程:1917年,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3)结果:由于受军阀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4.参加一战(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3)影响知识点三 民国初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链接·选择性必修1·P40】1.民国初年的官制改革(1)考试制度:1913年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2)甄别制度①内容:是指对已经在文职官位上工作的人,通过各种检验、调查、检查等决定其能否留任。②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1)原因(2)表现: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面粉厂和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3.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知识点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原因: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2.兴起(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3.主张(1)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4.影响(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拓展补充】1.重要概念——买办阶层买办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其职能主要是帮助洋行收购土货,销售洋货。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买办资本成为民族资本,形成买办资产阶级。想一想 “买办”阶层的出现,有何客观作用?提示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解体。2.重要观点——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失败的终点,也是中国人学习俄国的起点,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突出特点。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旗号,开展思想启蒙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开始显现。想一想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这里的“现实”是指什么?提示 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