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已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表示24日核污染水排放量为200到210吨,首次排海每天排放约460吨,预计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于2024年10月17日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第十轮排海作业,本轮排放量约为7800吨。
思考:日本的这种做法会造成哪些影响?
时间 排海量
2023.8.24-9.11(第一轮) 7800吨
2023.10.5-10.23(第二轮) 7800吨
2023.11.2-11.20(第三轮) 7800吨
2024.2.28-3.17(第四轮) 7800吨
2024.4.19-5.7(第五轮) 7800吨
2024.5.17-6.4(第六轮) 7800吨
2024.6.28-7.16(第七轮) 7800吨
2024.8.7-8.25(第八轮) 7800吨
2024.9.26-10.14(第九轮) 7800吨
2024.10.17-11.4(第十轮) 7800吨
提示:日本核污水排海不仅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而且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拥抱绿色,共筑地球未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共筑生命家园》
6.2 共筑生命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3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
美丽中国的内涵及时代图景
5
为建设美丽中国,国家、企业、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6
板块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塞罕坝—美丽的高岭、水源之地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后来,由于过度开垦伐木,塞罕坝在百年间由“美丽高岭”退化为茫茫荒原,黄沙漫漫。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景象。1962年,为了阻隔黄沙侵袭,国家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60多年来,几代林场人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种下一棵棵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建成一道道绿色屏障,创造了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恢复。如今的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华北绿宝石”。
思考:塞罕坝经历了几次转变?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美丽高岭)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已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景象(黄沙漫漫)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
第一次转变
第二次转变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思考:(1)谁是塞罕坝两次生态环境的推动者?
(2)在第一次转变中,人对自然做了什么?

自然
征服、破坏
惩罚、报复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思考:(1)人类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转变?
(2)在第二次转变中,人对自然做了什么?
(3)从塞罕坝两次转变中得出什么结论?

自然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修复、补偿
滋养、馈赠
结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⑤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经营 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
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
思考:两种做法分别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①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准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处为目标。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自然规律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
1983年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揭开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新序幕。在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落实好环保基本国策,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修改后的节能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新发展理念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协调)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
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同富裕)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板块二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3
走进余村的故事
思考: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致富道路
第二次致富道路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
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3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3年,余村累计接待游客约11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247万元,余村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华丽蝶变。如今的余村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靠山。
思考:从余村的发展获得哪些启示?
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3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经济发展(金山银山)
生态保护(绿水青山)
人民生活
绿色发展道路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3
思考: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3
材料一:《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颁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八项制度之一的生态保护补偿,结束了没有系统立法的历史。
材料二: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组织开展“昆仑”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活动,坚决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2023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相关犯罪案件2.9万起,公安部挂牌督办155起重大案件。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立法
执法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3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美丽中国内涵、时代图景
5
畅想:你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是怎样的?
美丽中国
内涵: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美丽中国内涵、时代图景
5
(1)国家: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加大环境治理和宣传力度,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
(2)企业: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②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③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3)青少年:①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③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
为建设美丽中国,国家、企业、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6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美丽中国的内涵及时代图景
为建设美丽中国,国家、企业、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中考真题
(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鼓励消费者更换已经过时或功能失效的家电。这里体现贯彻的新发展理念有( )
A.开放 B.协调 C.绿色 D.共享
C:分析题文,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鼓励以旧换新,让消费者更换能耗高、排放不达标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家电,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故C符合题意;
ABD:题干没有涉及开发、协调、共享发展理念,故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C
中考真题
(2023上·山东滨州)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我国要( )
A.限制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B.走绿色发展道路,面对生态危机只能服从自然
C.坚持节约优先、开发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D.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D:为达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必须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D正确;A:限制经济做法错误,没有处理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A错误;
B:面对生态危机人类也可以有所作为,B错误;
C:我们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C错误;故本题选D。
D
中考真题
【2024 河南 10】2013-2022年,我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重污染天数比例首次下降到1%以内,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人们以往“盼蓝天”,如今争相“拍蓝天”“晒蓝天”。这主要表明( )
①我国已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我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③我国已经成为重污染天数比例最低的国家
④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