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后分层检测案15 植物生长素
【基础强化题组】(学业水平三)
1.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 尖端 尖端
B.尖端 尖端 尖端下面的一段
C.尖端 尖端下面的一段 尖端下面的一段
D.尖端 尖端下面的一段 尖端
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合成生长素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不一定高
D.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一定最高
3.下列选项中,属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是( )
①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②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 ④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研究植物向光性的一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
C.只有在光照下幼苗才能合成生长素
D.生长素对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5.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
6.
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 )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7.
如图所示为某植物的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地上部分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只有①②③④所示结构
B.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到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C.②生长受到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处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处
D.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信号分子,需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8.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该特性( )
A.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C.置于窗台上的盆景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
D.在自然状态下,松树长成塔形
9.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F实验的推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4)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________(填符号)。
【综合应用题组】(学业水平四)
10.生长素的具体作用机理是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被活化的质子泵可催化ATP水解,并将H+从膜内(低浓度)转运到膜外(高浓度),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而有利于伸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在相应腺体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
B.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直接参与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过程
C.H+从膜内转运到膜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质子泵兼具酶和载体的功能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其本身的合成不受基因组的控制
11.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实验和温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中单侧光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
B.由图1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尖端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图2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表现出向光性
D.图2实验证明了尖端能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吲哚乙酸
12.研究人员将生长状况相同的黄化的豌豆幼苗切段均分为8组,置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茎段的生长量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生长素浓度 /mol·L-1 0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茎段生长量 /mm 0.6 1.1 1.5 2.6 2.1 1.6 0.9 0.4
A.可以推测,第8组茎段内乙烯的含量高于第4组
B.实验所用黄化豌豆幼苗的尖端要保持完整,不能损坏
C.将第6组的培养液稀释一倍,预测茎段生长量约为0.9~1.6 mm
D.8个组的茎段均有伸长,故本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会抑制生长
13.如图所示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
B.b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比a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大
C.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对应细胞的生长
D.a点生长素浓度较高是由b、c点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14.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宜选取成熟茎切段进行相关操作
B.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
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
D.比较两组实验受体中IAA的含量可得出实验结论
15.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1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选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 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2)
图2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_。
(3)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处理,弯曲生长情况用柱状图(图4)表示。
图3
图4
①如果实验结果为图 4所示的情况,则说明________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机理可以用图5简单表示:
图5
②图5中物质B是__________。物质A转变为物质B发生在________(填细胞结构)。
③由图5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体现在________。
A.调节生化反应
B.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C.参与物质转变过程
D.参与细胞内能量转换
【素养养成练】
16.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表,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α角/度 20.4 9.0 9.1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胚芽鞘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光部位;而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答案:B
2.解析: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A正确;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B正确;合成生长素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不一定高,C正确,D错误。
答案:D
3.解析:①促进植物生长是生长素的作用,①正确;②促进插条生根是生长素的作用,②正确;③促进果实发育是生长素的作用,③正确;④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不是生长素,④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4.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遮光部位不同,实验条件是单侧光照射,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状况,通过该实验可知幼苗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答案:A
5.解析: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切段形态学的位置。
答案:D
6.解析: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其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顶芽优先生长,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偏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因此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b和c。
答案:C
7.解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即地上部分的幼叶也能合成生长素,A错误;①顶芽生长迅速而②侧芽生长受到抑制,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了抑制,B错误;与②相比,④距离顶芽较远,故生长素在④处不会大量积累,因此②生长受到抑制而④生长较快,C错误;生长素是植物体内调节生长的信号分子,需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传递信息,D正确。
答案:D
8.解析: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由于单侧光的影响,背光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生长快,所以总是朝窗外生长,只体现了促进作用,C正确。
答案:C
9.解析:(1)A、B两组中的单一变量是单侧光照,光照的一组向光弯曲。(2)E、F两组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能使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生长,没接触过的不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中含有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3)A、G的结果是一致的,G是对A的一个本质解释,G结果的形成是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造成的。(4)弯曲本质上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依据来自G;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依据来自于C、D。
答案:(1)向光性 (2)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3)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4)向右弯曲 C、D、G
10.解析:植物没有腺体,A错误;生长素作为植物激素,它是一种信息分子,不会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质子泵可以催化ATP的水解,也可以将H+从膜内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转运到膜外,C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但其合成要受基因组的控制,D错误。
答案:C
11.解析:图1为达尔文实验,单侧光的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A正确;图1实验的结论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尖端可能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进而促进尖端下部生长,B错误;图2为温特实验,因变量为是否弯曲生长,C错误;温特命名促进生长的物质为生长素,后来其他人证明是吲哚乙酸,D错误。
答案:A
12.解析:据表分析可知,第8组生长素浓度最高,所以茎段内其促进产生的乙烯的含量高于第4组,A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需要去除黄化豌豆幼苗的尖端以避免内源性生长素的影响,B错误;将第6组的培养液稀释一倍,预测茎段生长量约为1.6~2.1 mm,C错误;表格中第8组茎的伸长量小于第1组对照组,其余组伸长量均高于对照组,故能够证明生长素会抑制生长,D错误。
答案:A
13.解析:生长素主要在芽、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合成,A正确;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b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胞,与a点相比,b点所对应的细胞体积大,B正确;d点细胞是根细胞,根细胞对生长素比芽敏感,若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对应的细胞,可能会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d点对应细胞的生长,C正确;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a点向b、c点运输,不能倒过来,D错误。
答案:D
14.解析:该实验研究的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在植物成熟茎切段中IAA进行的是非极性运输,A正确;豌豆幼苗茎切断形态学上下端属于无关变量,各组应该相同且适宜,即都是形态学上端朝上,B错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C正确;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因此比较两组实验受体中IAA的含量可得出实验结论,D正确。
答案:B
15.解析:(1)由图1可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所以α的范围为90°≥α>0°;由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知,虽然两组实验中α相同,但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不一定相同。
(2)与茎相比,根对生长素敏感,则图2中左边曲线代表根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B代表根的近地侧,右图代表茎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茎的近地侧比远地侧生长快,表现背地生长,C代表远地侧。
(3)①若实验结果为图4中②所示的情况,则说明重力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②由图5可知,物质B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故为纤维素,纤维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
③植物生长素调节植物的生化反应,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不参与物质转变过程,不参与细胞内能量转换;故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答案:(1)①90°≥α>0° ②不一定 (2)B C (3)①重力 ②纤维素 高尔基体 ③AB
16.解析:(1)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2)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掉顶端的胚芽鞘的左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由于生长素在去顶胚芽鞘左、右两侧的不均匀分布,胚芽鞘弯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生长,形成α角。(3)乙组中胚芽鞘顶端被云母片阻隔,光照处理后,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左、右两侧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的量基本相等且小于甲组中琼脂块所收集的生长素的量,所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
答案:(1)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 (3)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课后分层检测案16 其他植物激素
【基础强化题组】(学业水平三)
1.引起水稻植株疯长、结实率降低(恶苗病)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2.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主要是( )
A.高温条件下生长素转移到根部
B.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
C.高温条件下赤霉素降解
D.雨水条件下乙烯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B.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细胞伸长
C.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以使果实脱落
D.乙烯的合成会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4.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
B.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C.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5.下列叙述中与所涉及的植物激素对应关系一致的是( )
A.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提高棉花产量——生长素
B.香蕉的逐渐成熟——脱落酸
C.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细胞分裂素
D.秋天成熟的柑橘掉落下来——乙烯
6.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
7.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下图表示三种植物激素及2,4 D的相互作用模型,其中①②③表示植物激素。
(1)激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素①和________(填激素的名称)协调促进细胞的分裂;农业生产中,农民通过将芫荽(香菜)的种子放在流动的河流或深井中进行浸泡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这种做法与________(填“赤霉素”或“脱落酸”)的相关性最大。
(3)高浓度的①能够促进________(填激素的名称)的合成,但当该激素合成过多时,又会抑制激素①的合成,这种调节是________调节。
(4)研究表明,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例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例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这一事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应用题组】(学业水平四)
8.为验证细胞分裂素具有延缓植物器官衰老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用14CO2处理植株最下方的成熟叶片,每隔一定时间测得植株不同部位放射性分布(以黑色表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株中含放射性的物质主要是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等有机物
B.图甲显示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的部位是成熟叶、茎、幼叶、衰老叶、根
C.本实验原理是植物体内光合产物优先供应生长旺盛部位
D.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可改变植株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和分布
9.油菜素甾醇(BR)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如图为BR合成的调控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使BR含量相对稳定。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菜素甾醇和赤霉素协同促进植物茎秆伸长
B.胞内BR的合成速度受胞外BR的负反馈调节
C.BR浓度升高时,会使BZR1降解速度加快
D.BZR1可以促进BR调控基因的转录
10.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激素②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D.除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11.植物叶片中脱落酸的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第1~4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旱会加速叶片的脱落
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关闭,叶片光合速率降低
C.浇水后,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
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能促进叶片水分散失
12.丝瓜茎矮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突变有两种可能,一是不能合成激素,二是不能合成激素的受体。为研究某种矮生丝瓜属于哪种突变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能得出的结论是( )
茎伸长量 赤霉素处理 (浓度单位:mM) 生长素处理 (浓度单位:μM)
0 0.3 0.9 1.5 0 5 25 125
正常丝瓜茎 伸长量/cm 13 20 23 30 13 22 22 12
矮生丝瓜茎 伸长量/cm 4 4 4 4 4 4 4 4
A.相对高浓度的赤霉素对正常丝瓜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B.正常茎丝瓜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强于生长素
C.该突变丝瓜能合成赤霉素受体和生长素的受体
D.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联合处理正常茎丝瓜,茎的伸长量大于生长素单独处理的伸长量
13.下图是植物激素与其所起作用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点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器官的生理作用效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种能体现这种生理作用的生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1中的曲线表示幼嫩细胞和老细胞所对应的曲线,则乙曲线对应的是________细胞。若茎背地生长,图1中C点为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表示种子萌发时相关激素含量的变化,则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________(激素)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此现象说明种子萌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养成练】
14.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由于其生理活动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类植物激素。下表是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油菜素内酯质量 浓度(mg/L) 0 0.10 0.20 0.30 0.40 0.50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1)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相似。
(2)本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高浓度油菜素内酯抑制芹菜生长。
(3)若利用本实验数据进一步测定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作用的最适浓度,请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配制质量浓度在________mg/L范围内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5组;
第二步:选取长度相等、叶片数量大体相等、生长状况相同的芹菜幼苗,随机均分为5组,并用以上质量浓度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分别处理;
第三步:将以上5组芹菜幼苗在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结果比较,确定油菜素内酯水溶液作用的最适浓度。
1.解析: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从而使水稻植株出现疯长的现象,B正确。
答案:B
2.解析:种子在穗上发芽与生长素和乙烯关系不大,A、D错误;由于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解除,同时大雨天气提供了充足水分,所以种子在穗上发芽,B正确;赤霉素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
答案:B
3.解析:生长素低浓度能促进发芽,高浓度能抑制发芽,A正确;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细胞伸长,B正确;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C错误;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D正确。
答案:C
4.解析: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促进叶片的脱落。
答案:C
5.解析:适时摘除棉花顶芽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提高棉花产量,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A正确;促进果实成熟的是乙烯,B错误;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激素是脱落酸,C错误;秋天成熟的柑橘掉落下来,是脱落酸的作用,D错误。
答案:A
6.解析: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生长素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赤霉素和生长素生理作用最为相似。
答案:A
7.答案:(1)脱落酸、赤霉素 (2)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3)乙烯 (负)反馈 (4)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8.解析:用14CO2处理植株最下方的成熟叶片,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利用14CO2和H2O合成糖类,植株中含放射性的物质主要是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等有机物,A正确;图甲中无衰老叶片,所以显示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的部位是植株底部成熟叶、茎、幼叶、植株中部成熟叶片、根,B错误;本实验原理是植物体内光合产物优先供应生长旺盛部位,C正确;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可改变植株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和分布,D正确。
答案:B
9.解析:由题意可知,油菜素甾醇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而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说明油菜素甾醇和赤霉素能够协同促进植物茎秆伸长,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胞外BR浓度高时,通过一系列的调控,使BR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增强,从而抑制胞内BR的合成,可见,胞内BR的合成速度受胞外BR的负反馈调节,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BR浓度升高时,会诱导并激活BRI1,从而抑制BIN2的活性,使BZR1的降解速度减慢,C错误;综上分析,BZR1可以促进BR调控基因的转录,D正确。
答案:C
10.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和②都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说明它们可能是赤霉素和生长素,因为②可以使多种组织合成③,③抑制细胞伸长,所以②是生长素,①是赤霉素,③是乙烯,A正确;①和b浓度的②促进细胞伸长,③抑制细胞伸长,因而③和①、b浓度的②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作用相反,B错误;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C正确;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图中的激素①②③与其他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D正确。
答案:B
11.解析:由图可知,第1~4天脱落酸含量增加,由此可推测干旱引起脱落酸含量增加,而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A正确;由图可知,随干旱时间增长,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速率降低,B正确;由图可知,第5天浇水后,叶片含水量逐渐增加,而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C正确;由图可知,脱落酸含量增加,可导致气孔关闭,故叶面喷施脱落酸会引起气孔关闭,会减少叶片水分散失,D错误。
答案:D
12.解析:由表格数据可以知道,相对高浓度的赤霉素对正常丝瓜茎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正确;因为表格中没有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丝瓜茎伸长量的对比,故不能得出正常茎丝瓜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强于生长素的结论,B错误;矮生突变丝瓜不受赤霉素和生长素浓度的影响,故可推测突变丝瓜不能合成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C错误;由于实验缺少用赤霉素和生长素同时处理正常茎丝瓜的数据,因此茎的伸长量的大小也无法比较,D错误。
答案:A
13.解析:(1)图1中A、B两点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器官的生理作用效果,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能体现这种生理作用特点的生理现象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2)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而老细胞则比较迟钝,结合图1可知,甲对生长素更敏感,则甲曲线对应的是幼嫩细胞。由于重力作用,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根据茎表现背地生长,说明近地侧的高浓度生长素促进茎生长而且比远地侧生长快,结合图1可知,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大于C点小于D点对应的浓度。(3)由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增加,脱落酸含量减少,说明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的分裂,赤霉素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
答案:(1)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 (2)老 大于C点小于D点对应的浓度 (3)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脱落酸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
14.解析:(1)根据表格内容分析,油菜素内酯具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或赤霉素)的作用相似。(2)表格中各种浓度下平均株高都比对照组要高,说明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不能证明高浓度油菜素内酯抑制芹菜生长。(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表中几种质量浓度中,质量浓度为0.3 mg/L时植物平均株高值最大,为了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需要在0.2 mg/L与0.4 mg/L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测量并计算每组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通过实验结果比较,确定油菜素内酯水溶液作用的最适浓度。
答案:(1)生长素(或赤霉素) (2)不能 (3)0.20~0.40 相同且适宜 测量并计算每组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课后分层检测案17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基础强化题组】(学业水平三)
1.α 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下列有关α 萘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植物体内不能合成
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C.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
D.可用于解除棉花的顶端优势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浓度的NAA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
B.一定浓度的人工合成的赤霉素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番茄可以延长储存时间
D.高浓度的2,4 D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3.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种子和果实,人们主要收获向日葵种子,番茄果实。上述两种植物在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下列关于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B.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向日葵的产量下降
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产量都下降
D.番茄形成有子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子果实
4.如图表示柳树的扦插繁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扦插时要尽量多保留芽和叶片
B.沾蘸法处理枝条时,时间比浸泡法长
C.扦插枝条生根的部位是形态学下端
D.芽通过产生细胞分裂素促进枝条生根
5.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践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摘的枝条中,选择较嫩的带芽枝条扦插,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浓度越高诱导生根的效果越好
C.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常常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D.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6.为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对月季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进行相关实验,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插条生根的2,4 D最适浓度是10-8 mol·L-1
B.该实验说明高浓度2,4 D可抑制生根
C.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能转变成2,4 D
D.2,4 D的浓度不同生根效果也一定不同
7.为研究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步骤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配制 溶液 蒸馏 水 20 mg/L 2,4 D 溶液 50 mg/L 2,4 D 溶液 80 mg/L 2,4 D 溶液 110mg/L 2,4 D 溶液 140mg/L 2,4 D 溶液
选择插条 选取该植物生长状况、带芽数等相同的适宜插条若干,随机分成六组,并编号
浸泡插条 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质量浓度2,4 D溶液浸泡插条12 h
扦插及 培养 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1)处理插条时,如果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较高,适合采用________法处理。
(2)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3)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4)根据实验结果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质量浓度在________mg/L。
(5)有人提出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为此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将用适宜浓度2,4 D溶液处理过的插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扦插在潮湿沙土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________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的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黑暗有利于插条生根;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光照、黑暗对插条生根影响相同。
【综合应用题组】(学业水平四)
8.某学生开展了“NAA溶液对草莓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的是草莓的瘦果,瘦果内包含着种子。根据有关信息可知,NAA溶液( )
A.导致草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在本实验中帮助草莓完成了受粉
C.主要起了驱虫的作用
D.作用类似于草莓种子发育时产生的生长素
9.为探究萘乙酸对山茶花插条生根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范围,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插条时,将下端削成斜面,主要是增大插条的吸水面积
B.实验中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中应该放入数量相等的多枝插条
C.由图乙可知700 mg/L的萘乙酸对山茶花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D.用萘乙酸处理山茶花插条前,应去除插条上所有的芽和幼叶
10.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D
2,4 D溶液浓度 a b c 0
平均株高(cm) 20 29 35 16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的D组是空白对照组
B.A、B、C 三组中2,4 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C.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2,4 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D.该实验结果表明2,4 D溶液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11.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防止大蒜等储存期间的发芽。研究发现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进入植物体内可替代尿嘧啶的位置,进而引起代谢异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人类的健康,应该全面禁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和使用
B.青鲜素可强烈阻断DNA的复制和转录,进而导致细胞代谢异常
C.青鲜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的芽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效果
D.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探究青鲜素溶液防止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
12.科研人员将铁皮石斛的带芽茎段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原球茎,并探究6 BA与2,4 D诱导原球茎增殖的最适浓度组合,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5 ng·L-16 BA与0.8 ng·L-12,4 D是促进原球茎增殖的最适浓度组合
B.实验结果表明2,4 D对原球茎增殖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C.实验结果表明6 BA和2,4 D协同使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D.6 BA和2,4 D对原球茎的增殖起调节作用
13.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如2,4 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4 D是一种常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2,4 D浓度对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生长的影响如图1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 D生理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生长,2,4 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使用的2,4 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 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 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____。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_____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素养养成练】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成员在实验前需购置实验试剂(生长素类调节剂),不能选用________(填字母)来进行实验。
A.IPA B.生根粉
C.IAA D.2,4 D
(2)据《种艺必用》记载有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古文中用浸泡过小便的黄泥封裹枝条,使枝条生根的方法,依据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枝条生根。
(3)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________,用于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浪费。为此,该小组设计了一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分别为:2ppm、4ppm、6ppm、8ppm、10ppm的实验。请简要分析该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无法判断其他实验组是否促进生根。
(4)在实验中,出现了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基本相同。请简要说明应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生长素类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在植物体内不能合成,A正确;生长素类调节剂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B正确;适宜浓度的α 萘乙酸可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C正确;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解除棉花的顶端优势,使用α 萘乙酸不能解除棉花的顶端优势,D错误。
答案:D
2.解析:NAA属于生长素类调节剂,用适宜浓度的NAA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A正确;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从而促进植物茎秆伸长,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B正确;乙烯利的作用是催熟,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番茄会促进其成熟,反而不利于储存,C错误;与小麦相比,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敏感性高,容易先受到抑制,利用高浓度的2,4 D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D正确。
答案:C
3.解析:向日葵和番茄可能没有完成受精,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但人们主要收获向日葵的种子,番茄的果实,所以向日葵的产量下降,番茄的产量未受影响。
答案:B
4.解析:扦插时要少保留芽和叶片,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A错误;沾蘸法处理枝条约5 s,浸泡法处理枝条一般几小时至一天,浸泡法时间相对较长,B错误;扦插枝条生根的部位是形态学下端,C正确;芽通过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D错误。
答案:C
5.解析:采摘的枝条中,较嫩的带芽枝条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正确;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生根,B错误;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时,常常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C正确;生长素类调节剂会对环境中的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D正确。
答案:B
6.解析:据图可知促进插条生根的2,4 D最适浓度是在10-8 mol·L-1左右,但不能确定就是10-8 mol·L-1,A错误;分析可知高浓度2,4 D能抑制生根,B正确;2,4 D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不能转变成2,4 D,C错误;最适浓度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浓度的2,4 D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D错误。
答案:B
7.解析:(1)处理插条时,如果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较高,适合采用沾蘸法,若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较低,可以采用浸泡法。(2)A组为蒸馏水组,是本实验的对照组。(3)140 mg/L的2,4 D溶液抑制了插条生根,由此可说明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根,过高浓度抑制生根的特性。(4)根据实验结果,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调节剂2,4 D质量浓度在50~80 mg/L。 (5)②为研究光照是否有利于插条生根,应设置有无光照作为自变量进行实验。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则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同时控制好无关变量,保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生根数目。如果甲组的插条生根数目高于乙组,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如果甲组的插条生根数目低于乙组,则黑暗有利于插条生根;如果甲、乙两组的插条生根数目相当,则光照、黑暗对插条生根影响相同。
答案:(1)沾蘸 (2)A (3)低浓度促进生根,过高浓度抑制生根 (4)50~80 (5)②黑暗 ③生根数目 a.如果甲组的插条生根数目低于乙组 b.如果甲组的插条生根数目高于乙组 c.如果甲、乙两组的插条生根数目相当
8.解析:受粉后,种子才能形成,发育中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分析题图,未经受粉但喷洒了一定浓度的NAA溶液后草莓果实表现出发育现象,由此可推知NAA的作用类似于草莓种子发育时产生的生长素,D正确。
答案:D
9.解析:在制作插条时,下端削成斜面可以增大插条的吸水面积,有利于插条成活,A正确;实验中对照组和各实验组中应该放入数量相等的多枝插条,保持无关变量的相同或一致,B正确;根据图乙可知,700 mg/L的萘乙酸(NAA)对山茶花扦插枝条生根有抑制作用,C正确;用萘乙酸处理山茶花插条前,应保留插条上若干芽和幼叶,D错误。
答案:D
10.解析:D组中2,4 D溶液浓度为0,说明D组是空白对照组,A正确;a、b、c浓度下均为促进生长,但是根据株高无法确定a、b、c的大小,A、B、C 3组2,4 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答案:D
11.解析:要辩证地看待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科学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有利于生产实践的,A错误;DNA中不含尿嘧啶,青鲜素的结构与尿嘧啶相似,会阻断DNA转录,不会“强烈阻断”DNA的复制,B错误;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芽的生长,C错误;浓度梯度法是探究溶液最适浓度的常用方法,D正确。
答案:D
12.解析:根据原球茎增殖数可以看出,几种浓度组合中 6 BA与0.8 ng·L-1 2,4 D促进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最好,但不一定是最适浓度组合,A错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结果并没有体现2,4 D对原球茎增殖的抑制作用,B错误;实验并没有单独使用6 BA和2,4 D,因此不能获得该结论,C错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6 BA和2,4 D对原球茎的增殖起调节作用,D正确。
答案:D
13.解析:分析图1曲线可知,甲曲线代表的植物对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更敏感,因而甲曲线代表的植物为双子叶杂草;图2所示实验探索的是2,4 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自变量为2,4 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1)①分析图1可知,随着2,4 D浓度的升高,对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的生长均是先促进后抑制,说明2,4 D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位于横轴上方,即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农作物的作用效果均是促进生长。2,4 D作为除草剂应该对甲曲线代表的植物起抑制作用,而对乙曲线代表的植物起促进作用,因此最佳使用浓度是F或D点所对应的浓度,图示所有点对应的浓度中,此浓度同时满足对甲曲线代表的植物的抑制效果较强,对乙曲线代表的植物的促进作用最强。③由于生长素类调节剂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作物绝产可能是使用的除草剂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2)①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探索的是2,4 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2,4 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因此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图2中2,4 D相对浓度为4时生根数(或生根长度)的值最大,分析可知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为2~6。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5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答案:(1)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促进 F或D ③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 (2)①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 2~6 ②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5
14.解析:(1)生长素类调节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即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IAA是生长素而非生长素类调节剂,故选C。(2)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3)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创造条件。由题干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其中缺少了一组对照,即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为0ppm的对照组。(4)由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可以判断,出现了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基本相同,说明这两个浓度之间应有生长素的最适浓度,要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可以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按浓度梯度配制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进行实验,统计各浓度的生根效果(可以具体表述为相同时间生根数量或相同时间生根长度),生根效果最佳的浓度即为最适浓度。
答案:(1)C (2)小便(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或尿液提供了生长素) (3)预实验 缺乏空白对照组(或缺少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为0ppm的对照组) (4)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浓度之间等浓度梯度配置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进行实验,统计各浓度的生根效果(可以具体表述为相同时间生根数量或相同时间生根长度),生根效果最佳的浓度即为最适浓度课后分层检测案18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基础强化题组】(学业水平三)
1.植物生长离不开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可以影响种子的萌发
B.光往往对植物繁殖有重要影响
C.光影响基因表达
D.光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信号
2.以下说法不可能是重力影响的是( )
A.倒伏植株的茎背地生长
B.插条两端涂抹生长素后只能一端生根
C.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信号转换
D.作为直接影响基因表达的信号
3.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重力影响
B.根茎中分布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
C.重力信号可以转化成生长素合成的信号影响其含量
D.重力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
4.达尔文最早用金丝雀草的胚芽鞘进行了植物向光性的研究,后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对光作出反应,说明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
B.接受光信号的光敏色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分布较多
C.光敏色素是一类结构非常稳定的色素—蛋白复合体
D.光信号可以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体的生长发育
5.植物的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短日照植物开花要求长夜,而长日照植物开花则要求短夜。若以闪光中断其黑暗(如图,虚线为临界夜长),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产生的影响是( )
A.a、b、c开花;d、e、f不开花
B.a、b,d开花;c、e、f不开花
C.b、c、e开花;a、d、f不开花
D.b、c、d开花;a、e、f不开花
6.“玉兰花欲开,春寒料峭来。”初春时,天气寒冷,玉兰树的花已开放但叶子却没有长出。对于这时玉兰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玉兰细胞中的光敏色素能感受光的变化
B.诱导玉兰花芽萌发的温度要高于叶芽
C.生长素在叶芽萌发过程中能促进细胞伸长
D.玉兰花开放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7.光、温度等环境信号对植物的开花有重要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感受光周期变化和感受低温刺激的部位都是茎尖
B.叶片中的光敏色素是一种能够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
C.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达到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
D.光周期现象及低温影响植物开花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8.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图所示(横坐标0代表刚开花),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开花后15 d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开花后60 d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实正常发育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不同时期激素的含量不同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控之下。
(2)在适宜的条件下,香梨果实采收后30 d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但若该阶段改变环境温度,则会影响果实的成熟情况,这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还受到温度等________因素的调节,实质上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完成的。
(3)采收后________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脱落酸积累可能触发了果实的衰老过程,________含量再次升高,可能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因此在果实成熟衰老后期调节________________至较低水平将是延缓香梨果实衰老的关键。
【综合应用题组】(学业水平四)
9.某植物夏季生长开花、冬季休眠及种子的萌发和休眠,均与光照、温度的变化有关。其体内多种激素的合成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休眠和生长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B.适当升温,②④过程中酶活性的提高较为显著
C.低温和短日照处理将使该植物提前进入休眠状态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该植物增高生长方面作用相反
10.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才能开花结实。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以下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处理 方式 未经低温处 理 (第1组) 经低温处理 (第2组) 先低温处理后 高温处理(第3组)
检测 结果 没有某些特 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 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 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 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A.温度是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
B.高温可以解除小麦的春化作用
C.春化作用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
11.如图表示利用碗莲种子所做的探究实验(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破壳处理和水分对碗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B.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C.C组和E组对照可以说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
D.实验结果说明碗莲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破壳处理
12.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13.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两个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个实验的自变量依次是有无重力、IAA的浓度
B.实验1可说明重力使根尖处的生长素向远地侧运输,而茎尖处的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
C.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IAA浓度
D.实验1中①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14.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分。
(1)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________(填“长日照”或“短日照”)植物。
(2)根据B、C实验,填写实验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测试项目 结果分析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叶、顶端) ①________
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分(叶、顶端) ②________
开花激素作用的部位(叶、顶端) ③________
(3)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简单的模拟实验,证明B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A植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第一步:切取一小段B植株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养养成练】
15.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是决定其合理引种和选择栽培地的重要指标。科研人员以苜蓿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从中分别选择相同数量的________________的苜蓿植株移植于花盆中。实验设8 h/d、12 h/d、16 h/d光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6组,共________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35 d后测定相关指标。
(2)测定各组植株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h/d日照条件适宜苜蓿生长;野外生长时,短日照往往伴随寒冷等不利条件,其中________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
(3)测定各组植株光敏色素含量和不同激素的比值,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植物体中IAA和GA(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细胞分裂。在一定范围内,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______________植物生长。
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________,并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代谢强度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1.解析:种子萌发有的需要光照或黑暗条件,A正确;光周期对开花诱导有重要影响,B正确;光信号经转换传导到细胞核影响基因表达,C正确;光反应是利用光能,而不是光信号,D错误。
答案:D
2.解析:倒伏植株的茎背地生长是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A、C正确;植物细胞能感受重力的影响区分“上下”,所以插条两端涂抹生长素后只能一端生根,B正确;植物细胞感受重力影响后经过信号转换,通过激素等信息分子的传递最终才能影响到基因的表达,D错误。
答案:D
3.解析:绿色植物倒伏后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是重力影响,称为背地生长,A正确;重力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根茎中分布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感受重力信号后转化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B、D正确,C错误。
答案:C
4.解析:植物对光作出反应,说明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A正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接受光信号的光敏色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分布较多,B正确;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受到光刺激后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信息传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C错误、D正确。
答案:C
5.解析:因为长日照植物开花要求短夜,所以a不开花,b、c开花;短日照植物开花要求长夜,所以e、f不开花,d开花,即D正确。
答案:D
6.解析:玉兰细胞中的光敏色素能感受光的变化,使玉兰树开花,A正确;由“初春时,天气寒冷,玉兰树的花已开放但叶子却没有长出”可推知诱导花芽萌发的温度较叶芽低,B错误;生长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伸长,故生长素在叶芽萌发过程中能促进细胞伸长,C正确;植物在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因此玉兰花开放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答案:B
7.解析:植物体感受光周期变化的部位是叶片,叶片感受到光周期刺激后,把相关信息传递到开花部位(茎尖或叶腋处),感受低温刺激的部位一般在茎尖,A错误;光敏色素是一种能够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主要接受红光和远红光,B正确;不少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系,所以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达到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C正确;光周期现象及低温影响植物开花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长期的进化,适应相应的环境,D正确。
答案:A
8.解析:(1)从图中看出,果实迅速膨大期间(开花后60 d左右),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比值加大。促进果实发育的还有生长素。不同时期激素的含量不同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2)在适宜的条件下,香梨果实采收后30 d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但若该阶段改变环境温度,则会影响果实的成熟情况,这说明植物生命活动还受到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调节,实质上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3)采收后赤霉素骤减,而生长素又增多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延缓香梨果实衰老要降低脱落酸和乙烯含量,而降低乙烯含量可通过降低生长素含量来实现。
答案:(1)赤霉素和脱落酸 生长素 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 (2)环境 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 (3)赤霉素 生长素 脱落酸和生长素
9.解析: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的,而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的休眠和生长也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A正确;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适当升温,②④过程中酶活性的提高较为显著,促进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合成,进而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B正确;低温和短日照处理,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增加,将使该植物提前进入休眠状态,C正确;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两者在题述植物增高生长方面起协同作用,D错误。
答案:D
10.解析:第1组未经低温处理,冬小麦不能抽穗开花,而第2组经低温处理,冬小麦抽穗开花,说明温度是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A正确;第2组经低温处理,冬小麦抽穗开花,而第3组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冬小麦不能抽穗开花,说明高温可以解除冬小麦的春化作用,B正确;细胞中原来就存在这些特殊蛋白质基因,只是这些基因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了选择性表达,C错误;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因为没有经过低温处理,D正确。
答案:C
11.解析:由图可知A、B的自变量是水分的有无,B、C的自变量是是否破壳处理,B、D和C、E的自变量是是否遮光,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破壳处理和水分对碗莲种子萌发的影响,A正确;A和B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B正确;C和E对照种子都没有萌发,不能说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C错误;综合实验结果说明碗莲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破壳处理,D正确。
答案:C
12.解析:对照1和4可以得出茎伸长受抑制可由光照时间短引起,对照4和5可以得出茎伸长受抑制可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A、C错误;对照1和2、5和6可以得出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因素,B正确;若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加入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其生长应该无影响,但对照4和5,说明该假设不成立,D错误。
答案:B
13.解析:分析图示可知:两个实验的自变量依次是有无重力、IAA的浓度,A正确;在实验1中,失重下的幼苗水平生长,而在重力影响下的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说明重力可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即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侧,都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B错误;实验2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分别处理插条,其目的是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IAA浓度,C正确;实验1中①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D正确。
答案:B
14.解析:(1)本题中对照实验A、D说明,短日照条件下,才能产生“开花激素”并调节植物开花,故该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2)B、C对照可知,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在受短日照刺激能够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叶”,“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顶端花蕾”,也说明了激素的运输是从“叶”运输到“顶端花蕾”。(3)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短日照可诱导植物的叶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开花。(4)本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B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A植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含有B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要设计不含B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的空白对照。借鉴“生长素的发现”设计实验如下:切取一小段B植株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A植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枝条切口,再将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结果A植株开花;将另一A植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枝条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作为对照,结果A植株不开花。说明B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A植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答案:(1) 短日照 (2)①叶 ②叶 ③顶端 (3)短日照可诱导植物的叶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开花
(4)将A植株条件下的植物枝条切口,再将经B植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 植株开花 将A植株条件下的另一株植物枝条切口,将没经过处理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 植株不开花
15.解析:(1)由于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两个:不同品种的苜蓿和每天光照处理的时间,所以苜蓿植株是无关变量。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应选择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的苜蓿植株,实验共6×3×3=54组。(2)从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时间为16 h/d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最适宜其生长;根据题干信息“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可知,短日照下平均株高越低,植株越容易度过不利环境,所以甲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3)①植物体中IAA和G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AB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根据表中的数据,日照时间为16 h/d时苜蓿平均株高最高,再结合图2中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对应的日照时间也为16 h/d,由此说明IAA/ABA、GA/ABA的值较大时会促进植株生长。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增加,并影响了IAA/ABA、GA/ABA的值,进而使代谢强度降低。(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答案:(1)状态良好、长势等相同 54 (2)16 甲
(3)①促进 抑制 促进 ②增加 IAA/ABA、GA/ABA的值 降低 (4)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