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乡土中国》“乡土本色”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乡土社会的特性主要是( )A. 商业性B. 乡土性C. 现代性D. 流动性2.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主要靠什么谋生?( )A. 商业贸易B. 工业生产C. 农业种植D. 服务业3. 乡土社会中人们的居住方式通常是( )A. 分散居住B. 聚居C. 随机居住D. 单独居住4. 乡土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A. 陌生人社会B. 半熟人社会C. 熟人社会D. 虚拟社会5. 乡土社会中人们的信任主要建立在( )A. 契约B. 法律C. 熟悉关系D. 利益交换二、简答题课内理解题:请简述乡土社会的乡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你能找到哪些乡土社会乡土性的残留表现?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文字下乡”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作者认为乡下人不识字的原因是( )A. 乡下人笨B. 乡下没有教育资源C. 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D. 乡下人没有学习机会2.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传递信息主要依靠( )A. 文字B. 语言C. 信号D. 手势3. 文字下乡遇到困难主要是因为( )A. 乡下人拒绝学习文字B. 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不需要文字C. 没有老师教乡下人识字D. 乡下没有纸和笔4. 以下关于文字在乡土社会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非常重要B. 可有可无C. 完全没用D. 只有在城市才有用5. 在乡土社会,人们的记忆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传承?( )A. 文字记录B. 口耳相传C. 照片保存D. 电子存储二、简答题课内理解题:请简述作者在“文字下乡”中认为文字在乡土社会遇到困难的原因。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有没有一些场景仍然体现出文字下乡的困难?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在“再论文字下乡”中,作者认为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主要依靠( )。A. 文字记录B. 口耳相传C. 学校教育D. 书籍阅读2. 乡土社会中人们的记忆特点是( )。A. 短期易忘B. 依赖文字辅助C. 长期且无需文字辅助D. 只有重要事件能记住3. 以下哪一项不是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传承文化的原因?( )A. 生活方式稳定B. 文化简单C. 人们不识字D. 可以口耳相传4. 在乡土社会,文字的作用相对较小是因为( )。A. 人们没有学习的需求B. 信息传递可以通过其他方式C. 文字太难懂D. 没有书写工具5. “再论文字下乡”中提到的乡土社会的时间观念是( )。A. 精确的时钟时间B. 模糊的季节时间C. 线性的历史时间D. 循环的自然时间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在“再论文字下乡”中,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不需要文字的理由。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有没有一些情境仍然体现出乡土社会文化传承的某些特点?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差序格局”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是( )A. 团体格局B. 差序格局C. 等级格局D. 平等格局2.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以( )为中心向外推的。A. 自己B. 家庭C. 家族D. 国家3. 以下哪一项不是差序格局的特点?( )A. 公私界限分明B. 自我主义C. 道德标准因人而异D. 以亲属关系为主轴4. 差序格局中的道德观念是( )A. 普遍的B. 因人而异的C. 固定不变的D. 由法律规定的5. 在差序格局中,人们对他人的义务取决于( )A. 法律规定B. 社会地位C. 双方关系的亲疏D. 个人喜好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差序格局的特点。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你能观察到哪些差序格局的现象?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乡土社会的道德是( )A. 普遍主义道德B. 特殊主义道德C. 法律规定的道德D. 宗教道德2. 在乡土社会中,道德的评判标准主要依据( )A. 个人良心B. 社会舆论C. 双方关系D. 法律条文3. 以下哪一项不是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的表现?( )A. 对不同关系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B. 道德标准具有普遍性C. 以自己为中心判断他人行为的对错D. 道德观念因关系亲疏而变化4. 乡土社会中,人们对亲属的道德义务( )A. 比对外人的义务重B. 和对外人的义务一样C. 比对外人的义务轻D. 没有对外人的义务重5. 在乡土社会,道德的约束力主要来自( )A. 法律制裁B. 宗教信仰C. 内心自觉和社会舆论D. 政府管理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在乡土社会的表现。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还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家族”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乡土社会中的家族主要以( )为主轴。A. 父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兄弟关系D. 祖孙关系2. 与西方家庭相比,乡土社会的家族具有( )特点。A. 临时性B. 规模小C. 功能单一D. 绵续性3. 以下哪一项不是乡土社会家族的功能?( )A. 生育功能B. 政治功能C. 经济功能D. 娱乐功能4. 在乡土社会的家族中,主轴是( )关系。A. 夫妻B. 父子C. 兄弟D. 祖孙5. 乡土社会家族中强调的是( )。A. 个人主义B. 平等主义C. 小团体主义D. 长老权力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乡土社会家族的特点。2.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家族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男女有别”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在乡土社会中,男女关系的特点是( )A. 热烈奔放B. 感情激动C. 矜持羞涩D. 男女有别2. 乡土社会中男女有别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文化影响B. 生理差异C. 社会分工不同D. 避免感情激动影响稳定3. 以下哪一项不是男女有别的表现?( )A. 男女授受不亲B. 男女在同一工作场所工作C. 男女在社交场合有不同的行为规范D. 男女在家庭中承担不同的角色4. 乡土社会中,男女感情的发展受到( )的限制。A. 家族利益B. 个人意愿C. 法律规定D. 社会舆论5. 在乡土社会,男女结合的主要目的是( )A. 爱情B. 生育C. 经济合作D. 政治联姻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乡土社会男女有别的原因和表现。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男女有别的观念有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礼治秩序”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 )维持。A. 法律B. 道德C. 礼治D. 权力2. 礼治的基础是( )。A. 传统B. 法律条文C. 个人自觉D. 社会舆论3. 以下哪一项不是礼治的特点?( )A. 依靠传统习惯B. 具有强制性C. 适用于熟人社会D. 注重个人自由4. 在礼治社会中,人们对违反礼的行为的态度是( )。A. 宽容B. 严厉谴责C. 交由法律处理D. 漠不关心5. 礼治与法治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有无强制性B. 适用范围不同C. 基础不同D. 目的不同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礼治秩序在乡土社会的特点。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礼治秩序还有哪些体现?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无讼”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是( )。A. 诉讼B. 调解C. 武力D. 忍耐2. 乡土社会中“无讼”的原因是( )。A. 人们不喜欢打官司B. 法律不完善C. 礼治秩序的影响D. 诉讼成本高3. 以下哪一项不是无讼现象的表现?( )A. 人们尽量避免纠纷B. 有纠纷时寻求长辈调解C. 直接向法院起诉D. 认为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4. 在乡土社会,法律的作用相对较小是因为( )。A. 人们不懂法律B. 法律不公正C. 礼治秩序占主导地位D. 法律执行困难5. 无讼观念反映了乡土社会的( )特点。A. 和谐B. 落后C. 封闭D. 混乱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乡土社会无讼现象的原因。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无讼观念还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无为政治”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乡土社会的政治结构被作者称为( )。A. 民主政治B. 专制政治C. 有为政治D. 无为政治2. 无为政治的基础是( )。A. 社会冲突B. 社会合作C. 个人利益D. 家族利益3. 以下哪一项不是无为政治的表现?( )A. 政府干预少B. 人们自由发展C. 权力集中D. 社会秩序自然形成4. 在无为政治下,社会秩序主要依靠( )维持。A. 法律B. 道德C. 权力D. 礼俗5. 无为政治与有为政治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政府的作用不同B. 社会发展动力不同C. 适用的社会类型不同D. 政治理念不同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无为政治在乡土社会的表现和原因。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无为政治的理念还有哪些借鉴意义?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长老统治”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主要是( )。A. 横暴权力B. 同意权力C. 长老权力D. 时势权力2. 长老权力的基础是( )。A. 武力B. 财富C. 年龄和经验D. 选举3. 以下哪一项不是长老权力的特点?( )A. 强制性B. 传统性C. 权威性D. 民主性4. 在乡土社会中,长老权力主要发挥在( )方面。A. 政治决策B. 经济活动C. 文化传承D. 军事行动5. 长老统治下,年轻人对长辈的态度是( )。A. 反抗B. 服从C. 忽视D. 平等对待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长老权力在乡土社会的特点和作用。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长老权力还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乡土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是( )。A. 血缘B. 地缘C. 法律D. 契约2. 血缘社会的特点是( )。A. 稳定B. 流动C. 开放D. 平等3. 以下哪一项不是血缘社会的表现?( )A. 家族观念强B. 职业世袭C. 社会流动大D. 人际关系以亲属关系为主4. 地缘是从( )中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A. 血缘B. 商业活动C. 政治活动D. 文化交流5. 在现代社会,血缘和地缘的关系是( )。A. 完全对立B. 相互融合C. 血缘为主,地缘为辅D. 地缘为主,血缘为辅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血缘和地缘在乡土社会的关系。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血缘和地缘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在乡土社会中,名实分离的原因是( )。A. 社会变迁B. 人们不重视名义C. 语言不发达D. 思维方式不同2. 名实分离时,人们更注重( )。A. 名义B. 实际C. 传统D. 法律3. 以下哪一项不是名实分离的表现?( )A. 旧瓶装新酒B. 形式主义C. 言行一致D.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4. 在名实分离的情况下,社会秩序主要依靠( )维持。A. 名义B. 实际力量C. 法律D. 道德5. 名实分离反映了乡土社会的( )特点。A. 稳定B. 变化C. 落后D. 封闭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名实分离在乡土社会的原因和表现。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名实分离的现象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乡土中国》“从欲望到需要”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主要受( )支配。A. 欲望B. 需要C. 法律D. 道德2. 从欲望到需要的转变是因为( )。A. 社会发展B. 个人觉悟提高C. 教育普及D. 法律完善3. 以下哪一项不是从欲望到需要的表现?( )A. 人们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职业B. 消费行为更加理性C. 完全按照欲望行事D. 社会规划更加科学4. 在现代社会,需要主要是由( )决定的。A. 个人喜好B. 市场需求C. 社会文化D. 政府规划5. 从欲望到需要的转变反映了社会的( )。A. 进步B. 倒退C. 稳定D. 封闭二、简答题1. 课内理解题:请简述从欲望到需要在乡土社会的转变过程和原因。2. 结合生活分析题: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平衡欲望和需要?请举例说明。答案:《乡土中国》“乡土本色”课后练习答案:选择题答案:1. B;2. C;3. B;4. C;5. C。简答题答案:1. 乡土社会的乡土性表现在乡下人依赖土地,以农业种植为生;人们聚村而居,这是出于农业本身、水利合作、安全保卫等多方面原因;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人们之间的信任建立在熟悉关系上。2.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乡村地区农民依然以种地为生,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体现了对土地的依赖。在一些小镇或农村,邻里之间相互熟悉,遇到事情会互相帮忙,比如在农村办红白喜事时,邻里都会来帮忙,这种基于熟悉关系的信任和互助就是熟人社会的残留表现。《乡土中国》“文字下乡”课后练习答案:选择题答案:1. C;2. B;3. B;4. B;5. B。简答题答案:1. 在乡土社会,人们生活在面对面的社群中,交流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直接进行,不需要借助文字。而且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相对稳定,经验可以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所以文字在乡土社会遇到困难。2.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一些老年人可能不识字,对于一些书面通知或宣传资料难以理解。比如一些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料,如果只是以文字形式发放,可能很多老年人无法从中获取信息。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可能存在语言不通且识字率不高的情况,文字的传播和理解也会面临困难。答案:《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课后练习答案:选择题答案:1. B;2. C;3. C;4. B;5. D。简答题答案:1.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稳定,世代经验差别不大,文化可以通过长辈对晚辈的口耳相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来传承。而且人们的记忆长期且不需要文字辅助,所以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不需要文字。2.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仍然体现出乡土社会文化传承的某些特点。比如一些古老的手工艺,如木雕、剪纸等,往往是师傅带徒弟,通过言传身教、实践操作来传承技艺。这种传承方式不靠文字书籍,而是在实际的生活经验中传递。又如一些家族的家训、家风,也是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在家族中传承,类似于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方式。答案:《乡土中国》“差序格局”课后练习答案:选择题答案:1. B;2. A;3. A;4. B;5. C。简答题答案:1. 差序格局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推,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具有自我主义、公私界限不分明、道德标准因人而异、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等特点。2. 在现代社会中,比如在人情往来方面,人们对亲近的家人、朋友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对关系较远的人则相对较少。在一些社交场合,人们也会根据关系的亲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又如在资源分配上,可能会优先考虑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课后练习答案:选择题答案:1. B;2. C;3. B;4. A;5. C。简答题答案:1.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在乡土社会表现为对不同关系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道德标准因关系亲疏而变化,以自己为中心判断他人行为的对错。2.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普遍主义道德逐渐占主导,但在一些特定的小圈子或家族内部,仍然存在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的影响。比如在一些家族企业中,对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评判标准,在处理问题时会更倾向于维护家族成员的利益。《乡土中国》“家族”课后练习答案:选择题答案:1. A;2. D;3. D;4. B;5. D。简答题答案:1. 乡土社会家族以父子关系为主轴,具有绵续性、功能复杂(包括生育、政治、经济等功能)、强调长老权力等特点。2. 在现代社会中,家族观念逐渐淡化,家族规模变小,功能也相对单一。例如,现在的家庭更多以核心家庭为主,家族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功能减弱,人们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小家庭的幸福。《乡土中国》“男女有别”课后练习答案:选择题答案:1. D;2. D;3. B;4. A;5. B。简答题答案:1. 乡土社会男女有别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感情激动破坏社会关系的稳定。表现为男女授受不亲、在社交场合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在家庭中承担不同的角色等。2. 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男女有别的观念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例如,男女在工作场所的机会逐渐平等,不再有严格的性别分工;在社交场合,男女之间的互动也更加自由和开放。《乡土中国》“礼治秩序”课后练习答案:选择题答案:1. C;2. A;3. D;4. B;5. C。简答题答案:1. 礼治秩序在乡土社会的特点是依靠传统习惯维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适用于熟人社会,注重社会秩序的稳定。2.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传统的礼仪规范仍然存在,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在一些乡村地区或特定的文化活动中,也能看到礼治秩序的体现。例如,一些农村的红白喜事仍然遵循着传统的礼仪流程。《乡土中国》“无讼”课后练习答案:选择题答案:1. B;2. C;3. C;4. C;5. A。简答题答案:1. 乡土社会无讼现象的原因是礼治秩序的影响,人们认为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有纠纷时更倾向于寻求长辈调解或忍耐。2.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法治观念逐渐普及,但无讼观念在一些方面仍有影响。例如,在一些社区纠纷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调解来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