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标题 7.1《促进民族团结》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理解全面小康包含的内容;全面把握民族复兴梦;知道新时代、新征程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道德修养】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增强爱国情感;通过对民族复兴梦和新时代、新征程的学习,培养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树立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法治观念】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够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培养辩证思维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 【健全人格】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自觉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了解自信中国人的特点和自信的源泉,自觉做一个追梦人。 【责任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自觉为反对分裂做贡献;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努力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 重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促进民族团结的途径和方法,理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理解“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教学 难点 中国梦的内涵、价值及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内涵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 思考:你能从歌曲中找到哪些民族
授新课 图片分享: 思考: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哪个省少数民族分布最多 我国56个民族总称是什么民族 2、通过民族分布图得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析材料懂民族情 材料一: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89%。在2023年十四届人大代表比例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85%,超过其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材料二: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做民族工作,多次到民族地区视察调研,反复强调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思考:1、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否总结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材料分享:材料一: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77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的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 材料二:一般情况,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范围在少数民族高考可以加5-20分左右,但具体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省份和具体的加分项。1、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加20分。2、散居在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的时候加10分。3、散居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可以加5分。 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项方针 这公平吗 提示:民族平等表现: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注意:1.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3.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材料分享: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救亡图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1903年12月,一支英国侵略军偷越我国边界,占领西藏帕里等地区,又于1904年4月进犯江孜。西藏人民践行“勿让洋人染指我疆土”“纵然男尽女绝,誓不与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在江孜保卫战中浴血奋战,坚持了3个多月。 思考: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西藏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团结一致、抵御外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的精神。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干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课堂笔记: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维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图片分享: 思考:查找上图中省份GDP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我国各省经济发展存在贫富差距,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速度较慢。 课堂笔记: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图片分享: 思考: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经济方面: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政治方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分布的格局( )
A.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B.大杂居、小融居、交错居住
C.小杂居、大聚居、集中居住 D.小杂居、大融居、集中居住
2.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的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种新型民族关系是( ) A.奋斗平等团结互助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自治团结互助和谐 D.团结互助繁荣平等 4.“民族团结誓词碑”铭刻着跨越时空、激动人心的誓言:我们26个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可见,“民族团结誓词碑”是( ) ①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象征 ②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保障 ③各族人民爱党爱国的见证 ④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的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这是因为( ) A.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公民基本权利 C.我国形成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肝胆相照的新型民族关系 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