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1《推动和平与发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关心时事,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树立全球观念,强化忧患意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道德修养 :认识战争的危害及影响和平的因素;理解和平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 :热爱并维护社会主义祖国,致力于中国的和平崛起,遵守法律规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健全人格 :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培养理解、分析及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责任意识 :认识发展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关注全球性问题;承担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具有国际合作精神。 教学 重点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教学 难点 消除贫困。 教学过程导入 7月23日,巴勒斯坦各派别在北京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团结的《北京宣言》。这标志着巴勒斯坦各派系持续十几年的冲突争端有望告一段落,未来将有一个更加团结稳固的联合政府。从沙伊和解到《北京宣言》,在中国的积极努力下,曾被视为战乱频仍动荡核心的中东地区正在向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不断靠近。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国这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外交成果背后的故事! 授新课 探究一: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 1860年清朝和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拉开了中国屈辱近代史的序幕。 2024年法塔赫、哈马斯等14个巴勒斯坦主要派别签署了《北京宣言》真正建立了巴勒斯坦民族统一战线。 思考:164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何现在的中国要介入中东乱局 提示:正所谓自己淋过雨才会想着替别人撑把伞。《北京宣言》不仅迈出了巴勒斯坦内部和解的历史性的一步﹐这也是多少巴勒斯坦孩子期待的崭新的明天!一百多年后,《北京条约》的硝烟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反对殖民傻略的《北京宣言》,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利益﹐更因为我们牢记历史﹐知道殖民带来的痛苦。 材料分享:最具毁灭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从1939年持续到1945年的全球性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 5500万-6000万人 死亡, 1.3亿人 受伤,合计死伤 1.9亿人 。苏联、中国和日本的死亡人数分别为 2680万 、 1800万 和 近300万 。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 提示:(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3)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探究二: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做法 在朝韩冲突中,中方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演变和朝韩关系的相关动向。中方认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方强烈呼吁朝鲜半岛双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对于任何可能导致事态恶化升级、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中方都坚决反对,毫不含糊。中方希望各方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以和平方式寻求解决问题,并呼吁有关各方尽快回到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上来。 思考:近年来,我国在各种国际冲突问题上展现了怎样的形象 提示:我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材料分析:《联合国宪章》 秘书长必须维护联合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权威,要从和平角度出发,发挥“积极职能”。联合国秘书长既是外交官又是代言人,既是公务员又是首席执行官,作为联合国理想的象征,秘书长为全世界人们,尤其是穷人和弱势人群仗义执言。 联合国在全球冲突地区共部署了 60支维持和平部队和观察团,从而恢复平静使谈判得以开展,使千百万人免遭冲突之害,多次避免了战争。尽管联合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它仍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 思考: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做法是什么? 提示: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争端,成立联合国、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材料分析:没有青年的参与,就无法实现持久的和平。我们所生活的当代世界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目前,全球有多达一半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有近18亿人的年龄在10到24岁之间,如果没有占到全球半数的青年群体的参与和平建设就无从谈起。 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准备如何做好“和平小使者”? 提示:珍惜今天的和平 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材料分析: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无私担当 超过了 10 亿美元:这些钱都用在了帮助巴勒斯坦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提升教育水平等方面。 累计超过 500 吨:中国援助的医疗物资帮助巴勒斯坦救治数万名患者中国医疗专家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和防疫指导 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在前期1亿元人民币紧急援助的基础上,再提供5亿元人民币,支持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和重建。 思考:自己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什么还要援助其他国家 提示: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材料分析:2024年最新《人类发展报告》报告发现,虽然富裕国家的人类发展的确达到了创记录的水平,但在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当中,超过一半仍未恢复到新冠疫情之前的发展水平。从全球最新的排名来看,五瑞士、挪威和冰岛的人类发展指数最高,而中非共和国、南苏丹和索马里则垫底。 思考:是什么导致国家之间的发展差异如此悬殊 提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课堂笔记:世界发展面临的困境 (1)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3)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闲。 材料分析:75年前,我们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建立起新中国。如今,它已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 中国农村扶贫标准从生存——温饱——小康,不断过渡 中国扶贫战略从制度——区域——民生——精准不断演进 中国扶贫治理坚持政府——改革——经济——兜底——社会共同推进 2020年底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 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减贫目标 思考:中国的发展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破解现代化难题有何后示 提示:(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闲的有效途径 (3)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以下是道德与法治课上吴老师呈现的一些资料及同学们对此作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 尼日利亚支持的国民光伏扶助计划“太阳能家用系统”正式实施,旨在为偏远地区约2500万缺电人口提供清洁电力-有利于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生活 B.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的功夫”的扶贫方略-中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C. 应对因新冠病毒疫情引起的全球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189个成员国使用所有可用的融资工具提供必要的支持,贫困国家和人民是主要的帮助目标-和平与脱贫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缩小了贫国和富国的差距 D.欧盟发布对非洲关系新战略,建立可持续增长与就业伙伴关系、和平与治理伙伴关系、移民与流动性伙伴关系等五大伙伴关系——欧盟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和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2.目前,全球疫苗分配呈现两极分化。中国致力于将疫苗作为全球的公共产品,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中国已正式加入世卫组织发起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向该计划先提供1000万剂国产疫苗、向5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由此可以看出( ) A.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B. 中国旨在展示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不断融入全球化进程 C. 可以保障所有国家享有平等的国际权利,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D. 中国顺应时代主题和凝聚多边共识,积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3.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此中国广泛开展对非减贫合作,通过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授人以渔的方式,携手促进当地发展,助力民众摆脱贫困。共建“一带一路”为非洲国家发展提供新机遇,下列选项能体现这种推导效应的有( ) ①展开南南合作→全球化缩小了贫富差距→增进非洲人民福祉 ②团结应对挑战→探索消贫的有效途径→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 ③增强非洲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当今世界紧密联系→中国坚定维护和平→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社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