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复习提纲(按时间顺序整理)第一部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9世纪)(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背景:(1)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2)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腐朽落后,激起当地人民反抗2.概况:(1)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2)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3.重要人物:(1)玻利瓦尔:“解放者”,领导南美北部地区多国独立运动,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2)圣马丁:“解放者”,领导南美南部地区多国独立运动4.影响:(1)拉丁美洲摆脱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一系列共和国(2)沉重打击殖民主义体系(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加强对印度殖民掠夺,激化社会矛盾(2)英国殖民者残酷压榨、宗教歧视、取消土兵待遇,引发强烈不满2.导火线:1857年,英军用涂有动物油脂的子弹,激发宗教矛盾3.概况:(1)时间:1857—1858年(2)范围: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区(3)主力:印度土兵,随后农民、手工业者和一些王公加入4.人物:章西女王:领导章西人民抗英,英勇牺牲5.被英国殖民者残酷镇压6.影响:(1)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反映印度人民的反抗精神(2)加速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的瓦解,1858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3)成为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印度民族意识觉醒(三)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扩张和殖民侵略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一)俄国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国家落后,彼得一世决心学习西方,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加强沙皇专制权力◆军事:建立新式军队◆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学校和报刊,鼓励学习西方科技文化(3)影响:◆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打破俄国闭塞状态,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但是农奴制得到强化,阻碍俄国社会发展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9世纪60年代)(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农奴制阻碍经济发展◆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农奴制落后性(2)内容: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需高价赎买土地(3)影响:◆是俄国历史重要转折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但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影响俄国经济发展(二)美国内战1.背景:(1)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尖锐(2)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希望提高关税;南方种植园经济,希望降低关税(3)西部领土扩张问题上,北方反对,南方支持扩展奴隶制(4)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南方奴隶主借机发动战争2.时间:1861-1865年3.概况:(1)战争初期南方占优势,后来北方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战局(2)1865年南方投降,内战结束4.影响:(1)维护美国国家统一(2)废除奴隶制,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3)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条件5.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三)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德川幕府统治腐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社会发展(2)19世纪中期,美国打开日本国门,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危机2.概况:(1)倒幕运动: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2)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推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3)主要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建立新式军队◆经济:地税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3.影响:(1)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殖民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但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3.主要成就:(1)电力广泛应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带动发电机发明与应用;爱迪生发明电灯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发明: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促使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出现(3)新材料和新工业:诺贝尔发明炸药,海厄特发明塑料,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化学工业蓬勃发展4.影响:(1)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世界经济发展(2)促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五)近代科学与文化1.重要人物:(1)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推动物理学发展(2)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著有《物种起源》,挑战神创论(3)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代表作《人间喜剧》(4)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5)贝多芬:德国音乐家,作品充满激情和感染力,代表作《英雄交响曲》(6)梵高:荷兰画家,代表作《向日葵》2.影响:(1)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世界发展(2)文学艺术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推动人类思想解放三、小结: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世界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新的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危机。世界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二部分:20世纪上半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激化(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军备竞赛和争夺霸权,世界大战一触即发(3)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焦点,民族矛盾尖锐,危机四伏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成为大战导火线3.时间:1914年—1918年4.概况:(1)主要参战国: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奥斯曼帝国等);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美国、中国等)(2)初期:德军进攻迅速,形成东西两线作战(3)1916年: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损失惨重(4)1917年:美国参战,协约国力量增强;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5)1918年:同盟国战败,战争结束5.影响:(1)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帝国主义体系受到削弱(3)推动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发展(4)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欧洲中心地位动摇(5)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根源6.性质:帝国主义战争,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二)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俄国沙皇专制腐朽落后,参加一战,加剧社会矛盾,引发革命(2)1917年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上台,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危机继续2.领导者: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3.时间:1917年11月7日4.过程:(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建立苏维埃政权5.意义:(1)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2)极大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三)战后世界秩序的调整1.巴黎和会(1919年):(1)参战国:27个战胜国代表参加,苏俄和战败国被排除在外(2)主导国:英、法、美三国操纵(3)主要内容:对德国实行严厉制裁,重划欧洲版图,建立国际联盟2.《凡尔赛条约》:对德和约,主要内容:(1)领土:割地赔款,军事限制(2)殖民地:海外殖民地被瓜分(3)承担责任: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后建立起来的帝国主义战后世界体系4.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总部设在日内瓦,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5.影响:(1)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2)《凡尔赛条约》过于苛刻,埋下二战隐患(3)苏俄被排除在国际联盟之外,为其后苏联与西方国家对抗埋下伏笔(4)日本借机扩张在华势力,中国山东问题引发五四运动(四)经济大危机1.时间:1929年—1933年2.爆发地:美国,很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表现:(1)股票价格暴跌,“黑色星期四”(2)工业生产锐减,失业人数剧增(3)世界贸易萎缩4.影响:(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重创(2)加剧社会矛盾,政局动荡5.罗斯福新政(1933年起):(1)背景: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亟需摆脱危机(2)措施:政府干预经济,实施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新政”(3)内容:◆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制定行业法规,保证工人权益◆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4)影响:◆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美国人民信心,推动经济缓慢复苏◆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增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无法根除经济危机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法西斯势力:(1)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利用经济危机和民族主义情绪发展壮大(2)代表国家:德国纳粹党(希特勒),意大利法西斯党(墨索里尼),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3)特征:◆极端民族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种族主义,残酷迫害少数民族◆独裁统治,实行恐怖政策2.侵略扩张:(1)意大利: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2)德国:◆1936年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3)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3.绥靖政策:英、法等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姑息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助长法西斯势力嚣张气焰,加速战争爆发(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役1.爆发时间: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2.参战国:(1)轴心国(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等(2)同盟国(反法西斯国家):英国、法国、苏联、美国、中国等3.主要战役:(1)欧洲战场:◆闪电战:德军入侵波兰,进攻西欧◆不列颠之战:英国抗击德国空袭◆苏德战争:苏军抗击德军入侵,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第二战场(2)亚洲战场:◆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开始十四年抗战◆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太平洋战争: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参战,战局扭转4.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2)共同目标:打败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5.战争结束:(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6.影响:(1)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2)彻底摧毁了法西斯主义(3)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为战后世界格局奠定基础三、总结:20世纪上半叶是充满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苦难,但同时也推动了科技进步、民族解放运动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转变。国际社会开始探索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部分:20世纪下半叶一、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时间:二战后持续40多年(2)国家: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3)特征: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2.背景:(1)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2)战后两国实力膨胀,争夺世界霸权3.冷战开始:(1)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要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领导“自由世界”(2)马歇尔计划:经济援助西欧国家,是杜鲁门主义的重要措施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北约:1949年,美国等12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约组织(2)华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签署《华沙条约》,成立华约组织(3)两大集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冷战愈演愈烈5.冷战表现:(1)政治对抗:意识形态斗争、相互指责、扶持代理人、争夺势力范围(2)军事对抗:军备竞赛、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3)经济对抗:封锁禁运、争夺资源市场6.影响:(1)世界长期处于紧张和动荡状态(2)局部战争不断发生,给地区带来灾难(3)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阻碍世界和平发展7.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二)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1.经济发展与调整:(1)西欧一体化: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2)日本崛起:战后接受美国改造,朝鲜战争期间获得发展机遇,6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3)美国的发展:“新经济”出现,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巨大2.社会福利制度:(1)国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社会福利制度(2)目的: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缓和阶级矛盾(3)内容: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3.特点:(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2)出现了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等新变化(3)但是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三)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1.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成就:工业化迅速发展,科技实力增强,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对社会主义阵营起领导作用(2)问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3)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调整经济管理体制,但没有触及根本问题◆勃列日涅夫改革:有限调整,未能解决深层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过于激进,导致国家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991年)2.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1)受苏联改革影响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2)东欧各国发生剧变,放弃社会主义制度3.影响:(1)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两极格局最终被打破(2)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重大挫折(四)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发展1.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背景:二战削弱帝国主义力量,民族独立意识觉醒(2)时间:20世纪40-60年代,达到高潮,被称为“亚非拉的觉醒”2.重要事件和组织:(1)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参与国: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意义:促进了亚非人民的团结与合作,推动殖民体系瓦解◆“万隆精神”:和平共处、求同存异(2)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成立◆宗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3)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面临挑战:经济落后、政治不稳定、民族矛盾、外部干涉◆探索道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五)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独立斗争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20-30年代):(1)领导者:甘地(2)特点:非暴力抵抗(3)目标:争取民族独立,反抗英国殖民统治(4)影响:对印度民族独立产生重要推动作用2.埃及华夫脱运动(20世纪初):(1)领导者:扎格鲁尔(2)目标:要求埃及完全独立(3)结果: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4)影响:推动埃及民族解放运动发展3.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20世纪30年代):(1)内容:打击寡头势力,进行土地改革,发展教育,谋求经济独立(2)影响:推动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4.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20世纪90年代):(1)重要人物:曼德拉(2)标志事件:1994年曼德拉当选总统,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二、小结:20世纪下半叶是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以美苏争霸为特征的冷战长期影响世界格局。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走向多极化。西欧一体化、日本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现象。同时,广大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意识觉醒,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建立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第四部分:20世纪末至今一、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一)世界格局的新变化1.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1)两极格局解体:美苏对抗结束,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欧盟成立和壮大、日本经济发展、中国崛起、俄罗斯复苏等◆推动力量: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多极化的呼声日益高涨◆意义: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2.世界局势:(1)主题:和平与发展(2)挑战:◆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军事干预、发动战争,导致地区冲突不断(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危机)◆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9·11”事件)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倡导:多边主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2)方式: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各种国际组织(二)世界经济全球化1.发展:(1)趋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体系(2)背景: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跨国公司发展壮大(3)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区域经济合作加强2.世界贸易组织(WTO):(1)成立时间:1995年(2)宗旨:◆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障就业和需求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3.机遇:(1)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发展(2)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4.挑战:(1)经济风险:金融危机更容易跨国传播(2)不公平竞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3)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剧5.应对:(1)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2)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三)现代社会的发展1.科技革命:(1)第三代科技革命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时代到来,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2)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生物工程、新能源等,为人类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社会生活变化:(1)信息时代:◆互联网普及,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化水平提高,社会运转效率提高(2)文化多样化:不同文化交流碰撞,互相借鉴学习3.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迅速:全球人口已超过70亿,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更大(2)问题:◆资源短缺:能源、水资源、土地等◆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贫困: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贫困问题(3)应对:◆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4.妇女地位:(1)普遍提高:获得选举权,参政议政,就业率提高,经济独立,受教育程度提高(2)面临挑战:◆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家暴问题严重◆发展中国家妇女地位仍然较低(3)措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5.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问题突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2)危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3)应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合作,共同保护环境◆个人参与,低碳生活二、中国的和平发展1.和平发展道路:(1)提出时间: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2)含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1)坚持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内涵: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重要意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4.积极参与全球治理:(1)在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联合国、WTO等)(2)参与地区合作(如上海合作组织等)三、小结:20世纪末至今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人类社会面临着生态环境、人口、贫困、恐怖主义等诸多挑战。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