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梧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
思想政治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0年,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这就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该书出版后,一大批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仁人志士在它的熏陶下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它孕育盛世中华累累硕果,使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可见,马克思主义真理“甜”在它( )
①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
②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源自社会实践又指导各国的社会实践
④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0多年前,某地一对夫妻返乡创业,成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农业种植经营。通过引进新品种、钻研新技术,该公司成功种植反季节辣椒,实现了辣椒全年无间断供应,年收入达300多万元。反季节辣椒的成功种植说明( )
①逆向思维方式是人们正确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关键
②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创建事物间的新联系
④实践活动的结果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年是中国探月工程立项20年。下图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由此可见( )
A.中国探月工程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量变、新质变的循环前进过程
B.探月工程中飞跃性、间断性的积累为其渐进性、连续性创造了条件
C.中国探月工程受特定历史条件制约导致人们对其认识具有反复性
D.从“无人月球探测”到“载人登月”反映了认识始终在逼近真理的路上
4.右侧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质变
③人的主观因素对改造世界有重要影响 ④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这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对于研究月球演化和月球资源开发至关重要。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③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观念的存在可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是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实施70多年来的首次调整,对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①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依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浙江诸暨超过90%的基层矛盾纠纷都在镇、村两级的社会治理中心得到化解。从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到浙江“最多跑一次”,再到福建三明综合医改,无不是依靠群众推动的社会基层治理创新。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的依靠力量
②站稳人民立场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④国家发展变革的动力源于个人梦想又成就个人梦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乌蒙山腹地,6081次列车坐满了背着农产品的村民;大漠戈壁中,“和田玉龙号”列车的64个停靠站点中,有不少小车站只有一两名乘客……有媒体撰文指出,朝发夕至,风驰电掣的“高铁速度”,目的是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翻山越岭,温情守望的“慢火车”,为的也是“把日子过得更好”。在这“快慢之间”( )
①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蕴藏的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③尊重和理解了不同群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彰显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700多年来,这条北京城的“脊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赓续不绝,也见证了大国首都的与时俱进、历久弥新。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事物的价值是在物与人的关系中形成的
②北京中轴线的价值在于其满足了主体需要
③北京中轴线与人的需要联结成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客观事物的价值因时空的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海草房以厚石为墙,用海草苫顶,是北方沿海地区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为了保护好这些海草房,当地人们坚持“以用促保”,将海草房打造成民宿聚集区,深入发掘海草房的风貌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使海草房再次融入村民生活,让老屋焕发新生。“以用促保”( )
①意在引导传统文化回归,承载乡愁
②能为传统建筑注入鲜活动力,延续其生命力
③让传统特色民居在生活中推陈出新
④有利于借助文旅融合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在民族危难关头,国共两党的黄埔军人并肩作战,为中华民族血洒疆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关键在于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国土不能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
①体现了维护祖国完整统一的坚强信念
②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火炬
③是激励人们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当前,多重危机挑战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中国倡议联合国大会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2024年6月7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成功设立( )
①是基于文化认同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②有助于各国在寻求发展的同时维护自身独特的文明与文化
③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为不同文明发展提供不同文化视角和智慧
④能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在成都大运村艺术中心,“体育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体育文化展讲述着中国竞技体育、体育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精彩故事,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人员、媒体记者参观;在媒体酒店,由成都皮影非遗传承人表演的皮影戏《白蛇传·盗仙草》引得观众阵阵叫好;在街头巷尾,成都串串、川式火锅等美食受到外国运动员欢迎。可见,成都大运会( )
①通过各种途径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搭建了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
③向外国友人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让中国感受到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别样风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全球除中国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中文教育在全球的普及( )
①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表明文化生产力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作用突出
③对防止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④对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理解与互信具有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当前,我国已建成3300多个公共图书馆、10000多家文化馆和博物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新时代以来,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体现了我国( )
①发挥先进文化的积极主导作用 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④文化强国建设正扎实稳步推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 )
①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抵制或剔除落后文化 ④发挥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小唐不断摸索创新冶炼工艺,为企业节本增效,最终从上料工成长为技术带头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小刘风里来、雨里去,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与温暖;在大漠深处,青年治沙人小郭大力推行科学治沙方法,积极发展沙产业,续写着“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绿色传奇;在科技战线,航天员小桂作为我国首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载荷专家,艰苦训练,历经重重考核,练就过硬本领,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四位青年的奋斗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牵涉的体制性矛盾和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改革涉及经营主体、企业制度、宏观管理、财政金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对外经济、安全发展等诸多方面,面临两难甚至多难的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经济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全面深化改革好似弹钢琴,十个指头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重点和节奏且相互配合。从全面改革的整体性来看,重点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是改革的有力支点,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充分发挥对全面改革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1)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近年来,中华曲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绽放新光彩。
广大曲艺工作者把曲艺发展的广阔天地延伸到基层、社区、乡村,深入生活,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用接地气、冒热气、展生气、有灵气的作品与人民群众共情共鸣,用多彩的曲艺形式演绎新时代最鲜活的中国故事、反映当下最鲜明的时代命题,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MV“坠美三部曲”《坠美的月亮》《坠美山河》《坠美人间》,既保留了河南坠子的古典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摇滚乐元素,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不仅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河南坠子,还让更多人对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的国潮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国煤矿文工团说唱团精心打造的《说唱大运河》曲艺晚会,以相声、评书、快板、鼓曲等诸多曲艺元素为基础,综合了民乐、京剧、古彩戏法等艺术形式,生动地诠释了大运河的悠长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中华曲艺是如何展现新气象绽放新光彩的。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5月18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幕。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内首个全景展现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的专题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同时揭幕“秦汉文明”系列展览。主题展以“‘制’启华夏”开篇,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奠基等方面,讲述秦汉文明的成就和作用;其中,还特别设置了“动能——科技成果的助力”板块,从科技视角出发叙述秦汉时期的科技创造力和创新力。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地博物馆开展了专题展览、流动展览、文化讲座、文创发布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以及数字展览、网络直播、文博知识网络竞答等特色活动,向不同观众群体提供全覆盖、定制式的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博物馆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的重要意义。(9分)
(2)请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再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梧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B 6.D 7.A 8.D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D 16.A
17.①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分)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2分)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2分)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2分)
④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2分)
18.(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2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分)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部分。(2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对全面深化改革整体布局的深刻把握,有利于推动各领域改革的协同推进;(2分)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能够推动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和深化,从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2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分)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分)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不断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4分)
19.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3分)
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使曲艺作品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3分)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将传统曲艺与现代音乐的不同风格、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为曲艺传承和发展开辟新的途径。(3分)
20.(1)①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3分)
②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3分)
③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分)(考生如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
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展览体验,让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或“建立线上博物馆平台,提供数字化展览和在线教育资源,扩大传统文化传播的覆盖面”)。
②组织亲子工作坊、博物馆研学旅行等活动,让公众在参与中学习和体验历史文化(或“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公众共同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提升公众的文化意识和参与度”)。
③博物馆与艺术家、设计师等合作,开发具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或“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展览和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每条2分,答出2条即可。本问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