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第二节 快与慢教 材 解 读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既是对运动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 习 目 标 物理观念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进行简单计算;知道生活中常见距离、速度等标识的含义。科学思维 知道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比值定义法;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理模型;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能根据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科学探究 能通过探究,得出生活中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科学态度 与责任 了解海陆空领域的国家新型设备,并从中挖掘分析素材,通过计算了解“中国速度”,感受国家科技层面的快速发展。重 难 点 处 理 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建议教学中创设情境,比如“百米赛跑”“龟兔比赛”等,以“观众和裁判”为例引导学生体验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不同方法,进而引出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建议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教 学 建 议 速度概念的引入:教材从生活中人们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入手,引入速度的概念,建议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理解速度的概念。 在v=的教学中,要和学生说明,它不仅是一个数学算式,也反映了一个物理规律,是今后学习物理经常使用的方法。 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物理公式中每一个符号均具有独立的意义,如该公式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它们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s是在时间t内所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应该向学生指出:物理公式不仅是符号,也是反映物理规律最简明的语言。学习物理公式,不仅要记住其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所包含的意义。 速度单位是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这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复合单位,不易接受,应加以说明,例如5 m/s,它的意义是1 s内通过的路程为5 m。同时,对速度单位的读法和写法也应做规范化训练。如学生可能会将5 m/s读成“每秒5米”,应该加以纠正。 学生对速度单位的换算存在一定的困难。突破这个难点,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好课本中的例题,解题过程不仅要讲解清楚,而且要做好规范板书演示;第二步,加强“m/s”与“km/h”等相互换算的训练。 对于应用物理公式求解物理题,应讲究解题的规范性,同时要突出物理意义。应让学生明确: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一般分为“分析”“解”“讨论”三个部分。“分析”中,必须从例题的生活情境中抽取出完整、准确的物理过程,并匹配出对应的公式等,为解题做好准备。“解”是求解过程的重点,应包括:(1)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式或具体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2)把上述公式进行变换(简单的题,这一步可省略);(3)代入对应数据(包括已统一的单位);(4)进行数学运算;(5)得出结果。最后的“讨论”,要将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判断计算的合理性,以及拓展应用等。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建议将重点放在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法上,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典案、导学设计 学点1 比较运动的快与慢问 题:(1)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比较哪些物理量 [答案] 需比较运动的路程和时间。(2)如何比较上述物理量,能更容易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3)如图1-2-1所示,甲、乙两图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图1-2-1[答案] 图甲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图乙采用的是相同路程比时间。学点2 速度阅读教材P15~P16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问题1:(1)速度是指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 。 (2)公式为 v= 。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有 km/h 。 (4)换算关系:1 m/s= 3.6 km/h。 (5)速度的变形式: s=vt 、 t= 。问题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通过哪些仪表直接读出速度 [答案] 驾驶员可直接从汽车速度表中读出汽车行驶的速度。学点3 直线运动问题1:(1)按照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可把物体的运动分为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2)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又可分为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 问题2:观察图1-2-2,并计算出速度。你能判断出汽车做的是什么运动吗 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图1-2-2[答案] 0~10 s内,v1===20 m/s;10~20 s内,v2===20 m/s;20~30 s内,v3===20 m/s。全程内运动速度不变,做匀速运动。问题3:观察图1-2-3,并计算出速度。你能判断出汽车做的是什么运动吗 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图1-2-3[答案] 0~10 s内,v1===7.5 m/s;10~20 s内,v2===12.5 m/s;20~30 s内,v3===17.5 m/s。全程内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