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无脊椎动物 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共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1 无脊椎动物 课件-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共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胚轴
胚芽
胚根
子叶
种皮
胚轴
子叶
种皮和果皮
胚乳
胚芽
胚根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课前三分钟
(保护)
(贮存营养)
(保护)
(发育成茎和叶)
(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发育成根)
(两片,贮存营养)
(一片,转运营养)

昆明鱼复原图
昆明鱼化石
1999年元旦,我国古生物学家舒德干在整理、研究从云南澄江带回来的化石时,发现一块化石上的动物体长不足3厘米、形似鱼。经测定,它生活在5.3亿年前。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昆明鱼,它具有脊椎动物的特征。正是这条小鱼,将已知最古老脊椎动物的记录向前推了约5000万年。
章节导言
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进行划分的吗?

鱿 鱼
鲍 鱼
章 鱼
想一想,议一议
图中这些动物俗名中都带有“鱼”,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鱼”吗?
鱿鱼、鲍鱼、章鱼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它们和真正的鱼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类群
尝试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将动物进行初步分类。
认识主要的动物类群及主要特征,提升结构功能观,并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其进化历程。
2
1
分析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提升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社会责任感。
3
(难点)
(重点)
概念辨析
怎样区分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脊柱(由脊椎骨组成)
鱼的脊椎骨
按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动物是如何分类?
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动 物(150多万种)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棘皮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环节动物
线虫动物
扁形动物
刺胞动物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有无“脊椎骨→脊柱”
在自然界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比脊椎动物的多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珊瑚虫
刺胞动物
涡虫
扁形动物
蛔虫
线虫动物
蚯蚓
环节动物
蝗虫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它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如海洋、河流、森林、草地、荒漠、苔原等
刺胞动物
1
生活环境
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大多数刺胞动物生活
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珊瑚虫
形态特征
体长约0.5-1厘米,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口周围有触手,用于捕食。体表(特别是触手)有刺细胞,用于攻击与防御。
海葵
水母
海蜇
珊瑚虫
代表动物——水螅
刺胞动物的身体能分出前后、左右、背面和腹面吗?请说说理由?
特征1:身体呈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两部分,这种体型称为辐射对称。
刺胞动物
1
观察:下图是水螅捕食水蚤,水蚤比水螅大,仅仅依靠触手能实现吗?触手上面什么特殊结构辅助捕获猎物呢?
水螅
水蚤
刺胞动物
1
想一想:除了水螅外,其它刺胞动物也有刺细胞吗?
海葵
刺细胞
珊瑚虫
特征2:体表有刺细胞
刺胞动物
1
水母
刺胞动物的食物从口进入,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哪里排出?
食物残渣从口排出
特征3:有口无肛门
刺胞动物
1
进化地位:比较原始的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
身体呈 对称;
体表有 ;
有 无 。
辐射
刺细胞
口 肛门
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
2
生活环境
涡虫自由生活,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如血吸虫、绦虫等
形态特征
体长约1-1.5厘米,身体背腹扁平。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涡虫
背面


腹面
眼点

华支睾吸虫
血吸虫
绦虫
(寄生)
结构特点: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结合刺胞动物辐射对称的特点,分析扁形动物的体型?
涡虫
华枝睾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特征1: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特征2:背腹扁平
扁形动物
2
两侧对称
通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型称为两侧对称。
涡虫
华枝睾血吸虫
猪肉绦虫
特征三:有口无肛门
眼点
背面


腹面

扁形动物
2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 ;
背腹 ;
有 无 。
两侧对称
扁平

肛门
线虫动物
3
代表动物——蛔虫
生活环境
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大多数线虫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休内,少部分为自由生活。
形态特征
雌虫长约20-35厘米,雄虫比雌虫略短,尾端弯曲为雄虫。它的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最外面是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生殖器官
肛门
蛔虫结构示意图(雌虫)

蛔虫横切图
角质层
生殖器官
蛔虫有哪些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可防止被人体各种消化液的侵蚀。
②消化: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
③生殖: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产下的虫多,能大大增加侵入寄主的机会。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大多数线虫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休内,少部分为自由生活
秀丽隐杆线虫
营自由生活
丝虫
线虫
钩虫
蛲虫
SUBTITLE
身体细长,呈 ;
体表有 ;
有 有 。


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圆柱形
角质层
肛门

代表动物——蚯蚓
环节动物
4
环带
体节
前端
后端
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体壁可分泌黏液且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环节动物
4
蚯蚓依靠体壁发达的肌肉的交替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
蚯蚓的运动
环节动物
4
体壁有发达的肌肉
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一部分体节的刚毛固定在糙纸上,在体壁肌肉的作用下,其他体节被拉过来
体节上有许多刚毛
身体分节
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自如
蚯蚓的运动依靠身体的哪些特点?
蚯蚓的运动
①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进入体壁密布的毛细血管中
②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才能正常呼吸。如果蚯蚓体表干燥,将会窒息死亡
蚯蚓体内无呼吸器官,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据此想一想,体表的黏液有什么功能?
气体交换。
思考: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用手触摸蚯蚓,能不能感觉到体表黏液?
体壁的毛细血管
体壁(黏液)
外界空气
环节动物
4
蚯蚓的呼吸
沙蚕
蛭(zhì)
①生活在海洋中
②体节两侧均有突起,突起上有刚毛
③这些突起称为疣(yóu)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①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或潮湿的丛林中
②可通过吸盘吸附在鱼、蛙、家畜以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刚毛和疣足是环节动物的重要特征
其他的环节动物
靠 或 辅助运动。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组成;
蚯蚓
沙蚕

归纳
圆筒形
体节
刚毛
疣足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每个部份分为若干节
触角、足等附肢分节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蝗虫
节肢动物
4
身体表面包裹坚韧的外骨骼
作用
保护和防止体内
水分蒸发
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
发育过程需要蜕皮
蜕下的皮(蝉蜕、壳)是昆虫的外骨骼
节肢动物
4
蝗虫、蝴蝶、瓢虫、蚊
蜘蛛、蝎
虾、蟹
蛛形纲
昆虫纲
甲壳纲
多足纲
蜈蚣、马陆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主要有昆虫类和其它类。
节肢动物
4
SUBTITLE
体表有坚韧的 ;
身体和附肢都 。
外骨骼
分节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 讨论
从进化和适应的角度看无脊椎动物
请结合图2-17,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① 刺胞动物是辐射对称,扁形动物是两侧对称,这两种体型对于动物适应环境分别有什么有什么优势?
② 如何判断某种动物是线虫动物还是环节动物?
③ 昆虫的外骨骼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④ 请查找资料说明从刺胞动物到扁形动物,再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是按照身体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序的。
① 刺胞动物是辐射对称,扁形动物是两侧对称,这两种体型对于动物适应环境分别有什么优势?
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表现一: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表现二: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能最先感受刺激,作出定向运动。
表现三:两侧对称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捕食和防御。
两侧对称的动物更高级
② 如何判断某种动物是线虫动物还是环节动物?
线虫动物 环节动物
有无体节
体表特征
运动方式
无体节
有环形体节
体表光滑,有角质层
体表有黏液,有刚毛或疣足
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③ 昆虫的外骨骼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金蝉脱壳——外骨骼
①昆虫的外骨骼具有保护作用
②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外骨骼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一般是固定的,通常发育为成虫后就不再蜕皮
软体动物特征:身体柔软,大都具有贝壳。
河蚌

乌贼
扇贝
蜗牛
软体动物
5
生活在海洋中,体表有棘。
海星
海蛇尾
海胆
海参
海百合
棘皮动物
6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粪便中含有养分,能够提高土壤肥力;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蜜蜂为植物传播花风粉,还可以生产蜂蜜。
有益方面
果蝇是经典的实验材料,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都与它分不开
不少无脊椎动物还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蝗虫啃食农作物,可引发蝗灾,
会降低农作物产量甚至造成绝收。
蛭会吸附在人的皮肤上吸取血液,它的唾液中含有蛭素。医学上可以用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辩证看待
不少无脊椎动物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有害方面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刺胞动物
扁形动物
线虫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多数寄生生活,少数自由生活
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一、概念检测
1.判断下列关于生物生活环境、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是否正确。
(1)刺胞动物生活在水中,其刺细胞可帮助捕获猎物。( )
(2)扁形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靠获取人或动物体内的养料生存。 ( )
(3)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 )

×
少数自由生活,如涡虫。
×
有些生活在水中,如虾蟹。
练习与应用P78
2.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刺胞动物 身体分节,体表多具有刚毛或疣足
扁形动物 有刺细胞
软体动物 身体和附肢分节
环节动物 体表有棘
线虫动物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节肢动物 大多具有贝壳
棘皮动物 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练习与应用P78
1.根据动物的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请查阅资料了解脊柱的作用。
2.大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 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
二、拓展运用
脊柱具有支撑躯体、保护内脏及进行运动等功能。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 穴居在土壤中的蚯 蚓因缺少氧气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如果农田中蚯蚓消失了,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因为蚯蚓不但能疏通土壤,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练习与应用P78
3.一些无脊椎动物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例如,涡虫被切割后,各部分仍可再生为完整个体,下图所示的是涡虫后端被切除后的再生过程。请收集涡虫、水螅、蚯蚓等动物再生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有条件的话,可以设计实验,尝试做一做。(实验结束后,要将动物放回适宜的环境中。)
练习与应用P7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