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坚持改革开放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坚持改革开放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教材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本册教材是国情国策教育专册。
九年级上册
富强与创新
民主与法治
文明与家园
和谐与梦想
踏上强国之路
创新驱动发展
追求民主价值
建设法治中国
守望精神家园
中华一家亲
中国人 中国梦
建设美丽中国
教材解读
思考:从目录中可以看出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吗?
本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本册教材是国情国策教育专册。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一说,深圳这40年因何而变?
1.1 坚持改革开放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政治认同: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道德修养: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理解改革开放的地位和伟大意义。
3.法治观念: 提升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知能力,能够正确分析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能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4.健全人格:通过了解我国腾飞的表现,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责任意识: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自觉投身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立志做改革开放的宣传者、支持者、践行者。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促发展




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 ,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1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奠定了坚实基础
3



1.中国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
1840年
鸦片战争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78年
三中全会
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4
相关链接—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选择题常见哟】
核心内容
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50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征程。
2、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城市的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改革开放的内容、进程
改革开放
(基本国策)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村,改革前,农民干活要听从生产队长的安排,地里种什么庄稼要听从上级的指挥,大家一起劳动,记一样的公分,分同样多的粮食。“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手工人撵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些顺口溜是改革前农村生产劳动和收益分配的真实写照。
1978年11月底,小岗村开始了改革,以家庭为单位对集体土地进行了“承包”,种什么,种多少,怎样种,完全由农民自己做主。收益分配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大包干”的第二年,全村粮食产量就由原来的3万多斤猛增到12万斤。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使用简陋的工具耕作
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
材料呈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
改革的实质
改革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前
改革后
3.改革开放怎样促进经济发展?
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 P4
国家科学技术奖
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
思考:这两幅图体现了教材哪些知识点?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空前高涨。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新闻链接: 改革开放四十年,今昔大对比
观看材料并思考:你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变化了吗?你是否听过父母对这些年变化的描述,跟大家分享一下吧。那么,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新闻链接: 改革开放四十年,今昔大对比
①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②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③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3.改革开放怎样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腾飞谱新篇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制造业第一大国
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商品消费第二大国
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成就
综合国力方面
中国腾飞的表现
·国富
2023年3月9日,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最新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5.2%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
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6%,突破40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脱贫攻坚经过8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思考:以下数据说明了什么?
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中国人民通过改革过上了幸福生活。
人民收入较快增长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成就
人民生活方面
成就
C.国际影响方面
③国际影响力: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①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P6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②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P7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③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P7
1.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改革开放的成就)
2.改革开放的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证明了什么?
①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
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P8
(2)中共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P8
4.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拓展补充】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
④积极宣传改革开放的政策,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参与者。
课堂小结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哪些辉煌成就?
5.中国腾飞的表现?
2.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怎样走上强国富民之路?
1.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
1.1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促发展
中国腾飞谱新篇
3.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6.党的初心和使命?
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的腾飞证明( )
A. 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发生改变
B
2.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 
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③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
④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3.下列关于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②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