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法制教育读本(高年级版)《运用教学案例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少法制教育读本(高年级版)《运用教学案例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课件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运用教学案例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
古蔺县第三小学校 冷和平
2023年12月
一、教材的整体结构
公民与法,国家与法, 社会与法
感受法律,认知规范,了解作用
(2-7课宪法) (生活)
二、教材的单元逻辑
三、教材主要特点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聚焦法律,基于学生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采取集中的法治教育专册的方式,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被公认为既难教又难学,难在立意很高,理论很深,内容很多。
阅读教材36页案例并思考:
饭店工作人员和孙园爸爸的做法哪个正确?如果遇见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发票风波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人大代表为人民》
这些案例都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教师把案例作为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的抓手,把以理说理转化为以例说理,既能降低教学难度,又让课堂更充实、更吸引人。
01
02
03
四、运用案例教学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效果。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能够实现
教学相长
能够调动学员 学习主动性
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员。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也能从学生那里收集到大量的信息。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如:合作探究、组织辩论等,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三)怎样运用好案例
三大
作用
以例激趣
以例说理
以例导行
以例激趣
因法律条文,规则制度文字生涩,很多概念、表述语言使学生比较陌生或者不好理解的,尤其是像《树立宪法权威》这样的话题,与小学生的生活差距有较大距离,如果恰当地选择案例进行激趣,就会让难易得到转化。
组织教学“树立宪法权威”中,以习近平总书记进行宪法宣誓为案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播放习近平总书记进行 宪法宣誓的小视频。接着提问引导:1.习近平总书记在做什么?2.他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再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宣誓制度的发展和意义,从心底培养学生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
《宪法是根本法》
以例说理
以例说理缩短了教学和生活的差距,使学生置身于案例之中,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或辩论,就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广场又不是你家的,跳舞健身是我们的权利,你管得着吗?
方法一
把他们的音箱砸了,揍他们一顿,他们就老实了。
方法二
实在没人管,咱们也买个音箱,开大音量跟他们对着干。
方法三
在广场上抛撒垃圾,把他们赶走。
在教学“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这一话题时,恰当使用教材中的案例,“广场舞音量太大扰民,怎么办”引导学生探讨:1.无限制的广场舞是否超越权利边界,侵害他人的权利?2.赵志刚姑父及其邻居的维权办法对吗?3.运用违法方式维护自己的休息权利是否正确,可能造成什么后果?4.合法维权的做法有哪些?根据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权利的有力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力,也不能用违法方式维护自身权利,运用一个案例,就引导学生明白合法、智慧、有效的维权方式。
以例导行
本册教材的最后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落实到生活中,行动上。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我叫王然,一个月前刚刚从异地转学到新学校。转学后的第一天,我就在校门口遇到了身材高大的鲁某和另外两个男生。他们拦住我,逼我叫他们“大哥”,还强迫我给他们背书包,威胁说:“不老实,就揍你!”我当时吓坏了。
回家后,我委屈地躲在屋里哭泣。爸爸发现了,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你要勇敢,不要害怕他们!如果下次他们再欺负你,你就大胆地说:‘我不怕你们!’如果仍然不管用,你就告诉老师或者回来跟我说,我去找老师和他们的家长。”
吓坏了!
你要勇敢,不要害怕他们!如果下次他们再欺负你,你就大胆地说‘我不怕你们 ’。如果仍然不管用,你就告诉老师或者回来跟我说。
故事中的王然遭遇了什么事情?他的感受是什么?爸爸给了王然怎样的建议?
第二天放学,鲁某又拦住了我,尽管我很害怕,但还是鼓足勇气大声地对他说:“我不怕你。我不报告老师,是因为我们还可以做朋友。”鲁某一下子怔在那里,一会儿,他灰头土脸地走了。从此,他再也没拦过我。
这个案例是以校园欺凌现象为例,展示了常见的校园欺凌行为,让学生认识到欺凌是一种违法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掌握面对欺凌行为应采用的方法,鼓励学生拒绝欺凌、抵制欺凌。
在小学法治专册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案例,案例的情景化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运用好每一个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必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谢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