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5.1《法不可违》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探讨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作用,培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意识。 法治观念:通过身边的违法行为分析,明确违法无小事,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通过违法行为的辨析,明确违法的后果,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 教学 重点 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 难点 学会辨别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过程导入 新闻热点:涉案数千万,团伙有6人! 2024年3月,德州临邑经侦大队在工作中获悉,辖区内的某木材加工企业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大嫌疑。经过实地摸排,民警在涉案公司工商及税务登记注册的地址均未发现实体公司或从事木材加工的场所,初步分析是犯罪分子借用他人身份注册,专门为掩饰虚开、制造进销项虚假资金流的空壳公司。为查清整个犯罪脉络,民警仔细梳理虚开发票上下游环节,并辗转德州陵城区、临沂费县、江西南昌等多地,从涉案嫌疑人、涉案企业银行交易明细及相关税务发票等上百万条信息中抽丝剥茧,分析资金流向,还原涉案资金脉络,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犯罪证据链。 经专案民警反复摸排、深入研判、循线追踪,逐步摸清了该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掌握了信息、货物、资金等方面的关键证据,最终锁定了童某、全某、杨某等6名嫌疑人,并成功将其抓获。目前,该案已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 思考: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授新课 探究一: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治安管理法》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思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探究二:违法行为 以案说法:栏目组接到了同学们的热线电话,描述了这样的三个画面 画面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画面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 画面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 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提示:①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②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制裁:①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②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③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处罚: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案例分享:2023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依法立案侦办何某国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经查,犯罪嫌疑人何某国以其实际控制的内蒙古某农业科技公司名义与农户签订燕麦收购协议,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燕麦等商品。在此过程中,该传销团伙打着“订单农业”的旗号,以“扶贫”“养生”为噱头,要求参加者通过购买“一亩田”套餐等获得加入和发展下线的资格,引诱农户签订远超日常生活所需数量的农产品订购合同,并设定多个会员层级,承诺发展新会员可获得积分及该公司境外上市原始股等高额收益,吸引参与者积极发展下线参与传销活动。截至案发,该传销团伙共发展会员1万余人,涉案金额5.2亿元。 思考:传销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提示: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举例承担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相对轻微民事法律规范欠钱不还、侵犯肖像权、著作权、违反合同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行政违法行为相对轻微行政法律规范闯红灯、违反治安管理、扰乱公共秩序行政制裁:①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②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犯罪刑事违法行为严重刑事法律规范故意杀人、抢劫刑罚处罚: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联系①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材料分享:国家此次“网暴立法”征求意见侧重的是以公检法为主体的执法、司法机制,这并非反网暴法制建设的终点。 未来,除了及时修改相关立法,还有必要出台专门的反网络暴力法,调动公民群体的积极参与等等。文明和法治,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提示:以上材料对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何启示 提示: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 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A.法律 守纪律 B.法律 不违法 C.道德 守纪律 D.道德 不违法 2. 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强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小光同学捡到了价值4 000元的手机,当失主索要时他拒不归还。小光同学的行为( ) A.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B. 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 只是不道德行为,应受到舆论的谴责 D. 是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 4.李某因违反交通法规被罚款,张某因欠债不还遭起诉,刘某因持刀抢劫而被判刑。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将他们的行为分为( ) A.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