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实验与探究(含解析)——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题过关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实验与探究(含解析)——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题过关练

资源简介

(17)实验与探究——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题过关练
1.河豚毒素(TTX)可以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肌肉、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进而阻断神经传导,导致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不考虑河豚毒素对K+跨膜运输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河豚毒素被人体误食并吸收后,进入血液到达全身,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中毒反应,如骨骼肌出现_____(填“松弛”或“僵直”),原因是_____。
(2)为了验证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某实验小组用适宜浓度的河豚毒素处理蛙的神经纤维,与处理前测得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相比,处理后测得的静息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填“不变”“上升”或“下降”),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情况可能是_____。
(3)河豚毒素能够麻痹人的肌肉和神经,而对河豚自身没有影响。请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的知识,解释可能的原因是_____(写出1点)。
(4)血活素是由从动物体内提取的多肽类活性物质制备而成的注射液,具有强大的增强机体能量代谢的作用。研究发现,血活素可以有效治疗急性河豚毒素中毒,请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
材料与用具: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河豚毒素应用液、血活素、生理盐水、注射器、电刺激仪器等。
2.目前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证实六味地黄丸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剂量与体重的关系尚不明确。科研人员采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进行干预,初步探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在糖代谢与体重增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药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选择72只体重为16—18g同一品种雄性小鼠构建实验中使用的模型小鼠,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在饲养过程中具体的饲养方法是_____,最后获得48只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与正常组小鼠比较,这些模型小鼠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
(2)将72只小鼠分为六组,分别为六味地黄丸小、中、大剂量组,吡格列酮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在药物干预前需要测量各组小鼠的_____。实验组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正常组采取的措施是_____,连续灌胃8周,在各组小鼠饲养上存在的差异是_____。
(3)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非常强调对体重的控制,在改善血糖的同时不增加体重或减轻体重。实验结果发现,小剂量组的实验效果最好,具体表现是_____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可有效降低血糖,机理是_____。
(4)研究发现,小鼠的体重增幅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具体表现在_____,因此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可控制体重的增幅。
3.啤酒经酵母菌发酵酿制而成。生产中,需从密闭的发酵罐中采集酵母菌用于再发酵,而直接开罐采集的传统方式会损失一些占比很低的独特菌种。研究者探究了不同氧气含量下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及相关调控,以优化采集条件。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密闭发酵罐中会产生___________和CO2。有氧培养时,酵母菌增殖速度明显快于无氧培养,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采集是指取样并培养4天。在不同的气体条件下从发酵罐中采集酵母菌,统计菌落数(图甲)。由结果可知,有利于保留占比很低菌种的采集条件是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采集酵母菌时O2浓度的陡然变化会导致部分菌体死亡。研究者推测,酵母菌接触O2的最初阶段,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浓度会持续上升,使酵母菌受损。已知H2O2能扩散进出细胞。研究者在无氧条件下从发酵罐中取出酵母菌,分别接种至含不同浓度H2O2的培养基上,无氧培养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结果。请判断该实验能否完全证实上述推测,并说明理由。

(4)上述推测经证实后,研究者在有氧条件下从发酵罐中取样并分为两组,A组菌液直接滴加到H2O2溶液中,无气泡产生;B组菌液有氧培养4天后,取与A组活菌数相同的菌液,滴加到H2O2溶液中,出现明显气泡。结果说明,酵母菌可通过产生__________以抵抗H2O2的伤害。
4.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白发、脱发,也会影响免疫功能,其部分调节机制如图1所示。
(1)图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____(填“激素”“神经递质”或“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途径②中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____调节。
(2)已知去甲肾上腺素和Gas6蛋白都能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增殖、分化。根据图分析,可通过____(答出一种方法即可)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引起的脱发。
(3)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科研人员对两组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鼠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实验组切除肾上腺对胸腺的影响是____。
②若要验证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了影响,可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____,待乙、丙组胸腺发育异常后,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胸腺发育情况,同时用病毒A感染三组小鼠;检测三组小鼠抗体水平等相关指标。发现乙抗体水平异常,甲组和丙组抗体水平相近。
③以上研究表明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引起____,从而影响免疫功能。
5.植物工厂在人工精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和营养液成分等条件下,生产蔬菜和其他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是植物工厂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理论依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在密闭恒温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萝卜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①光照强度为Pklx时,a的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
②当光照强度由Pklx突然增大,短时间内b的叶绿体中C3含量______________。
③光照强度为Zklx条件下,每天给予14小时黑暗、10小时光照,则a和b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
(2)与自然栽培模式不同,植物工厂几乎完全依靠LED灯提供光源。不同光质配比及光处理周期对萝卜体内叶绿素含量、总干重及其根冠比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 结果
光质配比 光处理周期 叶绿素含量 总干重(g) 根冠比
A 红光:蓝光=1:1 光照12h,黑暗12h 39.7 0.57 0.069
B 红光:蓝光=2:1 光照12h,黑暗12h 40.4 0.42 0.143
C 红光:蓝光=1:1 光照16h,黑暗8h 42.5 0.58 0.115
D 红光:蓝光=2:1 光照16h,黑暗8h 44.25 0.86 0.194
①据表分析,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自身因素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为增加萝卜产量,植物工厂可适当______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光照时间,并适当___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红蓝光比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采摘后的萝卜在储存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为延长保质期,宜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储存。
6.原产热带的观赏植物一品红,花小,顶部有像花瓣一样的红色叶片,下部叶片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研究一般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查找信息、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过程。
①某同学观察一品红的叶片颜色,提出了问题:红叶是否具有光合作用能力。
②该同学检索文献获得相关资料: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检测叶片中淀粉的方法,先将叶片浸入沸水处理;再转入热甲醇处理;然后将叶片置于含有少量水的培养皿内并展开,滴加碘-碘化钾溶液(或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③结合上述资料,作出可通过实验验证的假设:_________。
④为验证假设进行实验。请完善分组处理,并将支持假设的预期结果填入表格。
分组处理 预期结果
绿叶+光照 变蓝
绿叶+黑暗 不变蓝
ⅰ_________ ⅱ_________
ⅲ_________ ⅳ_________
⑤分析:检测叶片淀粉的方法中,叶片浸入沸水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热甲醇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
(2)对一品红研究发现,红叶和绿叶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02g(Chl)·m-2和0.20g(Chl)·m-2,红叶含有较多的水溶性花青素。在不同光强下测得的qNP值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值分别如图甲、乙所示。qNP值反映叶绿体通过热耗散的方式去除过剩光能的能力;ETR值反映光合膜上电子传递的速率,与光反应速率呈正相关。花青素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如图丙所示。
①分析图甲可知,在光强500~2000μmol·m-2·s-1范围内,相对于绿叶,红叶的_________能力较弱。分析图乙可知,在光强800~200μmol·m-2·s-1,范围内,红叶并未出现类似绿叶的光合作用被_________现象。结合图丙可知,强光下,贮藏于红叶细胞_________内的花青素可通过_________方式达到保护叶绿体的作用。
②现有实验证实,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下的一品红,红叶叶面积大,颜色更红。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在强光环境下,红叶具有较高花青素含量和较大叶面积,其作用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外,还有保护_________的功能。一品红的花小,不受关注,但能依赖花瓣状的红叶吸引_________,完成传粉。
7.根据生物组织中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患者的尿液可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已知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肾炎患者尿液中会有蛋白质。小李觉得自己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或是肾炎,需要进行一定的检测初步确定自己患了哪种疾病。请简要写出相应检测原理。
①检测糖尿病:_____。
②检测肾炎:_____。
(2)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的实验中,脂肪会被苏丹Ⅲ染液染成_____,实验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_____。
(3)在以上的鉴定实验中,脂肪的鉴定需要用到显微镜,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物体的正确步骤为_____。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4)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镜头的组合中,与图像③对应的是_____,与图像④对应的是_____。
A.目镜10×___物镜10×
B.目镜10×___物镜20×
C.目镜10×___物镜4×
D.目镜10×___物镜40×
8.研究发现调节T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其抗肿瘤疗效。为探究ATPIF1基因对CD8+T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________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实验一:研究人员选取了同等数量同等周龄的野生型小鼠和ATPIE1基因沉默的小鼠B,检测A、B两组小鼠CD8+T细胞分泌IFN-γ(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T细胞活性)的量,结果如图甲。
实验说明ATPF1基因沉默小鼠比野生型小鼠的CD8+T细胞活性更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与野生型小鼠相比,
(3)实验二:研究人员在A、B两组小鼠的腋下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再将野生型小鼠均分为A1、A2两组,将ATPIF1基因沉默小鼠均分为B1、B2两组。3天后,对A2、B2组小鼠注射抗CD8+T细胞抗体,以消除小鼠CD8+T细胞的作用,实验操作如图乙;14天后,对比4组小鼠的黑色素瘤的重量,结果如图丙。
据图丙可知,ATPF1基因沉默可以_____肿瘤生长。消除CD8+T细胞的作用对小鼠肿瘤重量变化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4)综合实验一、二,解释B1组小鼠黑色素瘤最轻的原因:_______。
(5)黑色素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致使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根据该机制研发的多种抗PD-L1抗体,已作为治疗肿瘤的药物用于癌症治疗。研究人员猜测抗PD-L1抗体与ATPIF1基因沉默在治疗肿瘤上具有叠加效果,在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从下列选出合适的选项设计一组实验并写出预期结果,证实该推测。
检测实验步骤:_______小鼠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黑色素瘤细胞
②抗PD-L1抗体
③CD8+T细胞抗体
④A1组
⑤A2组
⑥B1组
⑦B2组
⑧IFN-γ的量
⑨黑色素瘤的重量
预期结果: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松弛;河豚毒素能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肌肉、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阻碍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使骨骼肌出现松弛
(2)不变;动作电位下降或不产生动作电位
(3)河豚体内含有降解河豚毒素的酶;河豚的肌肉或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不能与河豚毒素特异性结合
(4)将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对三组小鼠神经纤维分别给予相同且适宜的电刺激,测定并记录动作电位;给甲、乙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且适量的河豚毒素应用液,给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甲组和乙组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后,再电刺激三组小鼠神经纤维,测定并记录动作电位;之后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血活素,乙、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再电刺激三组小鼠神经纤维测定并记录动作电位。
解析:(1)河豚毒素可以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肌肉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阻碍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阻断神经传导,使骨骼肌出现松弛。
(2)河豚毒素可阻碍Na+内流,不影响K+处流,所以用适宜浓度的河豚毒素处理蛙的神经纤维,与处理前相比,处理后测得的静息电位变化情况是不变的,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情况可能是动作电位下降或不产生动作电位。
(3)河豚毒素能够麻痹人的肌肉和神经,而对河豚自身没有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河豚体内含有降解河豚毒素的酶;河豚的肌肉或神经细胞膜上的纳离子通道不能与河豚毒素特异性结合。
(4)由实验目的“验证血活素可以有效治疗急性河豚毒素中毒”可知,自变量为是否注射血活素,实验对象是河豚毒素中毒的动物。所以应用河豚毒素处理小鼠,等中毒症状出现后,再用血活素处理中毒小鼠,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检测指标为动作电位,具体见答案。
2.答案:(1)避免实验材料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保持实验材料的一致性);与正常组小鼠一起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且进行一定时间的高脂饲养;血糖浓度比正常组高、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比正常组高
(2)血糖含量和体重;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小鼠进行普通饲料喂养,其他组选择高脂饲料喂养
(3)该组小鼠的血糖含量与正常组相当,体重的增幅小于其他剂量组与吡格列酮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随着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增加,小鼠的体重增幅逐渐增大
解析:(1)实验设计的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本实验中选择72只体重为16~18g同一品种雄性小鼠构建实验中使用的模型小鼠,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避免实验材料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持实验材料的一致性);实验设计还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在饲养过程中具体的饲养方法是与正常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且进行一定时间的高脂饲养,最后获得48只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与正常组小鼠比较,这些模型小鼠应具有的特点是血糖浓度比正常组高、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比正常组高。
(2)本实验中各组小鼠可形成自身前后对照,故在药物干预前需要测量各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和体重,以便与后续实验结果形成对照;实验组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正常组采取的措施是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以保证单一变量:连续灌胃8周,在各组小鼠饲养上存在的差异是正常组小组进行普通饲料喂养,其他组选择高脂饲料喂养。
(3)由于本实验的预期假设是六味地黄丸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若小剂量组的实验效果最好,则该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应与正常组相当,体重的增幅小于其他剂量组与吡格列酮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故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可有效降低血糖。
(4)若小鼠的体重增幅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则应表现为随着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增加,小鼠的体重增幅逐渐增大。
3.答案:(1)酒精或C2H5OH;能量
(2)无氧
(3)不能,该实验只能证明随着H2O2浓度的持续上升,酵母菌存活率下降(酵母菌受损程度加深),但不能证明酵母菌接触O2的最初阶段,细胞产生的H2O2浓度会持续上升;该实验在无氧条件下从发酵罐中取出酵母菌,接种到培养基上无氧培养,并没有创造O2浓度陡然变化的条件(4)过氧化氢酶或H2O2 酶解析:解析:(1)酵母菌在密闭发酵罐中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C2H5OH)和CO2。有氧培养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机物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中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只产生少量能量,故有氧培养时酵母菌增殖速度明显快于无氧培养。
(2)由图甲结果可知,无氧/无氧条件下,菌落数最多,因此有利于保留占比很低菌种的采集条件是无氧/无氧。
(3)依据图乙结果可知,随着H2O2浓度的持续上升,酵母菌存活率下降(酵母菌受损程度加深),但不能证明酵母菌接触O2的最初阶段,细胞产生的H2O2浓度会持续上升;由题意可知,该实验在无氧条件下从发酵罐中取出酵母菌,接种到含不同浓度H2O2的培养基上进行无氧培养,并没有创造O2浓度陡然变化的条件,所以不能完全证实上述推测。
(4)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出现明显气泡,因此实验结果说明,酵母菌可通过产生过氧化氢酶以抵抗H2O2的伤害。
4.答案:(1)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神经调节
(2)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表达(或注射Gas6)
(3)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对胸腺发育的抑制作用减弱;甲组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乙、丙组手术切除肾上腺;丙组每天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甲、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多,导致胸腺功能受抑制
解析:(1)分析题图,去甲肾上腺素可由肾上腺髓质和传出神经释放,作用于黑色素干细胞,去甲肾上腺素既是激素也是神经递质。途径②表示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调节。
(2)由图可知,在长期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作用下,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因过度增殖分化耗竭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白发,毛囊细胞干细胞增殖分化减弱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故为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应激下白发、脱发,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黑色素干细胞的作用)来预防白发、通过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表达(或注射Gas6)预防脱发。
(3)为验证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科研人员对两组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鼠进行了实验。
①由图2可知,实验组切除肾上腺,为排除手术伤口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对照组的处理是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切除肾上腺组的胸腺大于对照组,故实验组切除肾上腺对胸腺发育的抑制作用减弱。
②为验证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了影响,可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手术但不切除肾上腺,乙、丙组手术切除肾上腺,待乙、丙组胸腺发育异常后,丙组每天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甲、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胸腺发育情况,同时用病毒A感染三组小鼠;检测三组小鼠抗体水平等相关指标。
③以上研究表明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引起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多,导致胸腺功能受抑制,故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也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5.答案:(1)线粒体和叶绿体;减少;b
(2)D;该条件下萝卜植株叶绿素的含量最高(该光质比和光处理周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利用光的能力增强,合成有机物最多;延长;提高;D组萝卜的总干重最大,且根冠比最大
(3)减少;低温、低氧
解析:(1)①光照强度为Pklx时,此光照为光补偿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a的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②若光照强度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ATP和[H]的速率增加,但ATP和H]消耗速率基本不变,故ATP和H]的含量会增加;短时间内消耗C5生成C3的速率不变,由于ATP和[H]的含量的增加,消耗C3生成C5的速率加快,即C5含量增加,C3含量减小。故若光照强度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随之减少。
③光照强度为Zklx条件下,每天给予14小时黑暗、10小时光照,则a积累的有机物为=白天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夜晚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5×10-3×14=8,同理b积累的有机物为=白天净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夜晚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5×10-1×14=36,因此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b。
(2)①据表分析,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组别是D组,因为D组的总干重最重,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自身因素分析,其原因是该条件下萝卜植株叶绿素的含量最高(该光质比和光处理周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利用光的能力增强,合成有机物最多。
②D组的有机物积累最多,其光照时间也最长,因此为增加萝卜产量。植物工厂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D组的红蓝光比例也是最高的,因此可以适当提高红蓝光比例。
(3)由于采摘后的萝卜在储存过程中会进行有氧呼吸等,因此有机物的含量会减少,为延长保质期,应该低温降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活性,低氧以降低有氧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进而从总体上降低有氧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
6.答案:(1)红叶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红叶+光照;变蓝;红叶+黑暗;不变蓝;杀死红叶细胞,溶解花青素,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溶解叶绿素,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2)叶绿体通过热耗散的方式去除过剩光能;抑制;液泡;吸收过剩光能的;叶绿体;昆虫(蜜蜂、蝴蝶等)
解析:(1)根据实验的问题,提出假设:红叶具有光合作用能力。为探究红叶是否像绿叶一样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需分别设置绿叶+光照、绿叶+黑暗、红叶+光照,红叶+黑暗四个小组。若假设红叶具有光合作用能力成立,则红叶+光照组中,溶液变蓝;红叶+黑暗组中,溶液不变蓝。整个实验步骤中,先用沸水处理叶片,将细胞杀死,溶解细胞中的花青素;再将叶片转移到甲醇溶液中,溶解细胞中的叶绿素,以免影响后续实验结果的观察。
(2)分析图甲可知,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叶片颜色,因变量为qNP值,当光照强度为500~2000μmol·m-2·s-1范围内时,红叶的qNp值较小,即红叶中叶绿体通过热耗散的方式去除过剩光能的能力较弱。分析图乙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绿叶的ETR值显增大,当光照强度超过800μmol·m-2·s-1时,ETR值减小,即随着光照强度增加,绿叶光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推出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时,绿叶的光合作用反而被抑制。而根据图示可知,在光照强度为500~2000mol·m-2·s-1范围内时,红叶并未出现光合作用被抑制的情况。红叶中叶绿体通过热耗散的方式去除过剩光能的能力较低,结合图丙可知,储藏在细胞的液泡中花青素,可通过吸收多余光能(蓝光、绿光)的方式,从而保护叶绿体不受强光损伤。大量研究表明,花青素具有缓解叶片中光氧化损伤的潜力,主要通过屏蔽叶绿体过多的高能量量子和清除活性氧物质。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在强光环境下,大面积的红叶细胞中富含花青素,能有效保护叶绿体不受强光损伤。一品红的花小,不受关注,但能依赖花瓣状的红叶吸引昆虫(蜜蜂、蝴蝶等),为其完成传粉工作。
7.答案:(1)①尿液中的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②尿液中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脉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橘黄色;洗去浮色
(3)③②①
(4)D;C
解析:(1)①葡萄糖等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利用斐林试剂检测。②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肾炎患者尿液中会有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2)脂肪会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而苏丹Ⅲ本身有颜色且易溶于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故需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若要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物体,需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并调至清晰,然后把要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③②①。
(4)题图中③的细胞数量最少,④的细胞数量最多,故③的放大倍数最大,④的放大倍数最小,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故③对应的是D,④对应的是C。
8.答案:(1)识别井裂解免疫监视
(2)4TP1F1基因沉默小鼠分修的N-Y更多
(3)抑制对野生型小鼠和A7F门基因沉默小鼠,清除D8T细胞的作用均会使组色素瘤重量增加
(4)4PF1基因沉默,对C)8T细胞的抑制作用削弱,从而分离更多的NY,该细胞因子可以增强T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种酯的生长
(5)0②⑨该实验组小限厕色素瘤的重量小于实验二中B1组的结果
解析:(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细胞,并和肿瘤细胞密切接触,裂解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2)实验说明A7PF1基因沉默小鼠比野生型小鼠的CD8T细胞活性更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ATPIF?基因沉默,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分泌更多的FN-y(该细胞因子可以增强T细胞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B1组的黑色素槽的重量最轻,说明ATPIFI基因沉默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注射抗CD8T细胞抗体消除CD8T细胞的作用后,A2组小鼠肿瘤重量比A1组更大,B2组小鼠肿瘤重量也比B1组更大。故对于野生型小鼠和ATPF1基因沉默小鼠,消除CD8T细胞的作用均会使肿瘤重量增加。
(4)综合实验一、二可知,B1组小鼠黑色素瘤重量最轻的原因是ATPF?基因沉默,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分泌更多的FN-Y,该细胞因子可以增强T细胞的语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5)实验步骤:研究人员猜测抗PD-L1抗体与ATPIF1基因沉默在治疗肿瘤上具有叠加效果,可选择ATPIFI基因沉默的小鼠进行实验,即⑥B1组小鼠,为该组小鼠注射②抗PD-L1抗体,一段时间(14天)后,检测⑨黑色素瘤的重量,与上述实验的B1组结果进行对比。预期结果:如果该猜测正确,则该实验组小鼠黑色素瘤的重量应小于实验二中B1组(未注射抗PD-L1抗体)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