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7届高一(上)月考考试
政治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5道题,每道题3分,共75分。)
1,龙运垂祉,光耀神州。在甲辰龙年新春来临之际,2024年2月6日,“龙肇新元
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其中,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玉龙(见下图),在本次展览“℃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A.按照地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B.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C.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D.部落首领占有绝大部分劳动产品
2.作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良渚论坛”于2023年在杭
州举办。良渚文化是原始社会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
社会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突出。在良褚的多处贵族墓地,大都建
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宽大的墓穴以及精致的葬具。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贫富分化的加剧B.生产力的发展C.原始社会的解体D.国家的产生
3.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约公
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至此我国原始补会结束。下列对原始社会解体过程的分析,
排序正确的是()
①个体劳动逐渐盛行②贫富分化的加刷③生产:工具的收进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4.古老的亚非大陆,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据今考古成果判定,生活在西亚两河
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
高一政治试卷第」页共7页

0000000
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己经高
耸入文明时代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可以调和的产物
③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并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这是历史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中国古代诗词向来有反映现实的社会功能。北宋张俞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
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深刻揭露了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和劳动人民劳而不获的黑暗现实。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贵族剥削劳动人民的经济基础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C.“君权神授”等思想
D.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成果有限
6.每年的8月23日是贩卖奴隶及其废除国际纪念日。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
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纺织品、果酒、烟草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渭
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
料返航(见下图)。材料表明(
棉花蓝焙,
欧洲州
随草矿产品
归程
断织品
美洲州


烟草

中程
里则
非州
A.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不具有隐蔽性
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历史的倒退
C.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掠夺的过程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7.由于通用、福特以及斯特兰蒂斯三大汽车制造商不能满足汽车工人提出的涨薪、提高
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要求,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组织工人于2023年9月15日起开始罢
工。截至10月19日,罢工已致美汽车行业损失约93亿美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B.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D.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高一政治试卷第2页共7页
0000000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 2027 届高一(上)月考考试
政治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B A C B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D D D B B A B
21 22 23 24 25
C A C B A
1.B【详解】B:通过材料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是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
采集者变为生产者,B 符合题意。
A: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A错误。
C: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在奴隶社会,C错误。
D:原始社会,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D 错误。
2.B【详解】B: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
烈的变革,社会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突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
因是生产力的发展,B 符合题意。
ACD:材料体现社会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三项不是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
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可能,ACD 不符合题意。
3.C【详解】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因此原始社会解体
起点应该是生产工具改进,故③排第一位。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改进后,出现个体劳动盛行,故①排第二位。
④:个体劳动盛行后,逐渐导致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故④排第三位。
②:随着土地私有,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开始出现,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故②排第四位。
4.B【详解】①④: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
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说明奴隶社会代
替原始社会后,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①④符合题意。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错误。
③:资产阶级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③错误。
5.A【详解】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正确,BCD 不符合
题意。
6.C【详解】C:16 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表明资
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掠夺的过程,C符合题意。
A: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A 错
误;B: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7.B【详解】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B正确。AD 不符合题意,C 说法错误。
8.D【详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
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D符合题意,ABC
说法错误。
9.A【详解】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JQIEogCgQBIAAQhCQQVACgCQkhCCAQgOBBAEsAIACANABAA=}#}
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②符合
题意,③④错误。
10.C【详解】②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
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
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
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
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①④不选。
11.D【详解】③④:《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
的,并且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③④正确。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
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错误。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
科学的伟大飞跃,②错误。
12.B【详解】B:从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B 符合题意,AC
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
13.C【详解】C: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
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C 符合题意。
A:《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A 错
误。
B: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不是推动了国际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B
错误。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的历史性飞跃,D 错误。
14.D【详解】“从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
史时代。”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从产生至今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D 符合题意,ABC 说
法错误,不选。
15.D【详解】D:近代中国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D符合题意。
A: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
务,A错误。
B: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部分主权,政治、经济等逐渐受
制于西方列强,B 错误。
C:帝国主义入侵打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C错误。
16.D【详解】①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五四运动是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②不选。
③:“一五”期间,我国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
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
了初步基础,③符合题意。
④: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
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④符合题意。
17.B【详解】B:毛泽东指出:现阶段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JQIEogCgQBIAAQhCQQVACgCQkhCCAQgOBBAEsAIACANABAA=}#}
主义的革命,这是因为当时,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对象仍然是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B 正确。
ACD:选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表现,不属于判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ACD
不符合题意。
18.B【详解】墙面投影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一片废墟中,旁边的一处断壁残垣上写着 4 个大字:
“愈炸愈强”,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决心坚不可摧,B
正确,ACD 不符合题意。
19.A【详解】A:毛泽东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
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工作”指的是建立人民民主
政权,人民当家作主,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20.B【详解】①③: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属于“走自己的路”,①③符合题意。
②:我国是通过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不是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②不选。
④:“一化三改”是我国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④不选。
21.C【详解】C:这组配图是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公私合营,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推进了深刻的社会变革,C 符合题意。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
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 不选。
B:1921 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B不选。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D 不选。
22.A【详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矛盾,A 符合题意,BCD 不选。
23.C【详解】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
人的“三大法宝”,C 错误,但符合题意。
A: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
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4.B【详解】①④:巴渝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
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体现出重庆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重庆人民勇
于追梦、持续奋斗,①④符合题意。
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还没有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②不选。
③:1956 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
的社会变革,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③不选。
25.A【详解】A: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使科学社会主义之路越走越远,能佐证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A正确。
BD:不直接涉及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BD 不符合题意。
C: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指导,不能佐证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C
不符合题意。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JQIEogCgQBIAAQhCQQVACgCQkhCCAQgOBBAEsAIACANABAA=}#}
26.三个共同点:
①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②都是少数统治者占有大量产品分配。
③都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每点 2 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并适应生产
力发展状况。(6 分)
(两个方面,每方面 3 分)
27.活动主题:盛世迎华诞,同心颂祖国。(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均可得 3 分)
活动目的:通过宣讲活动,让全体师生感受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广大
师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激励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厚植爱国情、砥砺强国志、躬身
报国行。(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均可得 4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以下三个方面,任意答出一点得 3 分,两点即满分 6 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
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
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
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EogCgQBIAAQhCQQVACgCQkhCCAQgOBBAEsAIACA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