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人教八上道法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核心考点热点精练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统编版八上道法精彩课堂 单元梳理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核心高频考点精练一、选择题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启示我们要( B )A. 遵守社会规则 B. 关心社会发展C. 培养创新精神 D. 树立诚信意识B2.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汤洪波、江新林、唐胜杰,与神州十六号三位航天员在我国空间站顺利会师。六位航天员的关系从建立的基础看属于( C )A. 血缘关系 B. 地缘关系C. 业缘关系 D. 亲缘关系C3.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唱道:“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歌词表明( C )①社会中的个人是微不足道的 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个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进步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4. (阜新中考改编)某校每月定期开展“我是社会小主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交通文明宣传,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参与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 B )①塑造健康的人格 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合理地调控情绪 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5. 为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某中学给八年级学生设计了如下寒假作业清单。完成此类作业有利于同学们( B )作业一:当一次垃圾分类督导员作业二:参加一次农业生产劳动作业三:走进博物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①深入生产生活实际,提高个人实践能力②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从中获得物质支持③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④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能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6. (北京中考)打开手机软件,系统自动读屏,并一一给出语音提示。看新闻,靠文字识别技术“读”出资讯;想购物,图片转语音“描绘”商品详情……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视障者可以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互联网产品。这说明( C )A.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信息节食”很重要C. 技术使网络环境更加便利、包容、温暖D. 信息无障碍建设成为各行业的自觉行动C7. 网页上接二连三“蹦”出来的弹窗、关都关不掉的广告,手机里来源不明的短信,聊天软件里退不出来的购物群……为净化网络环境,需要( C )①国家机关完善法律,禁止出现网络广告 ②网络运营商遵守法律,依法发布广告 ③相关部门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 ④全社会成员参与执法,根治广告乱象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8. 中央网信办自6月27日起,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从网络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C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 ②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③网络中出现恶意攻击他人,随意宣泄负面情绪的内容 ④未成年人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9. (扬州中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来完成对话、撰写、翻译等任务。这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学术造假、数据泄露等风险。我们应( C )①亲近社会,远离人工智能 ②遵守法律,维护网络安全 ③一分为二,提高媒介素养④顺其自然,推动网络进步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10. (内江中考)有人在网上带节奏,误导舆论走向,对持不同观点人群大肆攻击;有人在社交平台上转发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而受到法律制裁。这启示我们( D )①“自媒体”是新生事物,应积极参与②网络“自媒体”存在社会危害,应当回避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二、非选择题11. 【点赞好少年 学习好榜样】2023年12月,中央文明办等联合发布2023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安徽省铜陵市女孩钱书瑶入选。钱书瑶从小就热爱自然,喜欢江豚,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组织成立了校级“守护微笑”兴趣小组,参与编写的《身边瑰宝》《保护江豚》《永远留住江豚的微笑》等科普读物被铜陵市教体局地方教材收录。后来,她还成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领巾讲解员,两年来,义务讲解江豚知识50多场。(1)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看,钱书瑶参与编写保护江豚的科普读物被教体局地方教材收录,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2)成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领巾讲解员,对于钱书瑶自身的成长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增强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识,热爱生活。②有利于提升个人的演讲水平和表达能力,促进自我发展。③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树立正确人生观。④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⑤有利于培养增强自信、自强品格,活出人生的精彩。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互联网+公益”的深度融合,让互联网公益变得越来越“轻”,公益不再是简单的捐赠,而成为一种参与便捷、互动分享的生活方式,也大幅降低了网民参与公益的门槛。一个个网络公益人物和团队不断成长壮大,一个个公益项目不断创新涌现,为整个公益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一股股公益暖流从线上流淌到线下,由指尖流淌到心间,互联网公益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的公益模式。材料二 (1)“互联网+公益”体现了网络在哪些方面的积极作用?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2)材料二漫画中的做法被称为“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的网上绿色通道”,请你谈谈这样说的理由。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②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③这也有利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网络问政就是“网络民意桥”,网民应该做到“有事请吐槽”。请你说说“吐槽”应注意哪些问题。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②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热点专题一 亲近社会 善用新媒体热点专题精练材料一 202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研学实践基地位列其中。此前,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材料二 新华社杭州2023年8月27日电 如果说身着青绿、洋溢青春的“小青荷”是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志愿服务代表,那么办赛城市中的志愿者,也在用他们的服务迎接即将到来的观众游客,让志愿服务的光芒在城市中闪耀。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材料四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阅读材料一,回答第1题。1. 材料一中“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是因为研学旅行( A )①体现了亲社会的品质 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 ④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观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2. 材料二中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这说明( D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 ③志愿活动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④通过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阅读材料二,回答第2—3题。3. 要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我们就要( A )①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②主动了解、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实践 ③牺牲个人利益,在物质上给予他人支持和关怀 ④爱岗敬业、倾其所有,提供物质方面的帮助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 阅读材料三,回答第4—5题。4.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民规模达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逐年增高,这是因为( B )①网络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②只有通过网络,人们才能很好地交往 ③网络出现后,人们不再需要传统的交往方式 ④网络方便信息的传递和交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5.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作为青少年来讲,我们应该( D )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网络犯罪 ②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世界 ③文明上网,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阅读材料四,回答第6—7题。6.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的施行( A )①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②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能够彻底消除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④解决未成年人上网难的问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7. 材料四启示我们,生活在网络普及率高的时代,我们青少年应该( C )①沉迷于网络,浏览网络中的各种信息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③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网络的正能量④增强法治意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8.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1)请你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谈谈材料一、二中研学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9.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的消极作用:①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2)结合材料四,运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3)请你多角度分析如何共筑网络安全防线。①国家需要制定并完善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治理网络谣言现象提供法律依据。②执法机关需要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执法力度,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③网络平台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参与者行为的监管。④网民需要加强自律,遵守道德和法律,不信谣、不传谣。⑤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曝光因网络谣言而受惩处的案例,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热点专题一 亲近社会 善用新媒体热点专题精练材料一 202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研学实践基地位列其中。此前,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材料二 新华社杭州2024年8月27日电 如果说身着青绿、洋溢青春的“小青荷”是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志愿服务代表,那么办赛城市中的志愿者,也在用他们的服务迎接即将到来的观众游客,让志愿服务的光芒在城市中闪耀。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材料四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阅读材料一,回答第1题。1. 材料一中“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是因为研学旅行( A )①体现了亲社会的品质 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 ④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观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2. 材料二中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这说明( D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 ③志愿活动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④通过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阅读材料二,回答第2—3题。3. 要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我们就要( A )①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②主动了解、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实践 ③牺牲个人利益,在物质上给予他人支持和关怀 ④爱岗敬业、倾其所有,提供物质方面的帮助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 阅读材料三,回答第4—5题。4.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民规模达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逐年增高,这是因为( B )①网络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②只有通过网络,人们才能很好地交往 ③网络出现后,人们不再需要传统的交往方式 ④网络方便信息的传递和交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5.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作为青少年来讲,我们应该( D )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网络犯罪 ②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世界 ③文明上网,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阅读材料四,回答第6—7题。6.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的施行( A )①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②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能够彻底消除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④解决未成年人上网难的问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7. 材料四启示我们,生活在网络普及率高的时代,我们青少年应该( C )①沉迷于网络,浏览网络中的各种信息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③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网络的正能量④增强法治意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8.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1)请你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谈谈材料一、二中研学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9.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的消极作用:①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2)结合材料四,运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3)请你多角度分析如何共筑网络安全防线。①国家需要制定并完善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治理网络谣言现象提供法律依据。②执法机关需要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执法力度,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③网络平台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参与者行为的监管。④网民需要加强自律,遵守道德和法律,不信谣、不传谣。⑤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曝光因网络谣言而受惩处的案例,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