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新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件(共35张PPT+3份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春新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件(共35张PPT+3份视频)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R·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5.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6.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学具准备
水、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烧杯(若干)、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1. 下,向一定量 里加入某种溶质,
当溶质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 的溶液,
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溶剂
一定温度
继续溶解这种溶质
不能继续溶解
课前自学准备
预习检测
2. 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可以通过
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
的方法转化为饱和
溶液。
3. 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以 的形式从溶液中析
出的过程。
升温和增加溶剂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
晶体
若一种物质能溶于水,那么它能不能无限度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提问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9-5
一定量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量是固定的吗?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搅拌,观察现象
搅拌,观察现象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 水中,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增加水的量,氯化钠溶解的量也增加。
一定量
实验内容 现象 分析
加入2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2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10mL水,搅拌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剩余固体溶解
氯化钠全部溶于水
溶液由不饱和变成了饱和溶液后不再溶解
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溶液后继续溶解
实验9-6
在室温下,向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加入3g硝酸钾,搅拌;待溶解后,再加入3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3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静置,待溶液冷却后,观察现象。
实验内容 现象 分析
加入3g硝酸钾,搅拌
再加3g硝酸钾,搅拌
加热烧杯
再加3g硝酸钾,搅拌
静置,冷却
部分溶解
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全部溶解
硝酸钾全部溶于水
溶液由不饱和变成了饱和溶液后不再溶解
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增强
有晶体析出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
全部溶解
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降低
【实验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硝酸钾不能无限溶解。升高温度时,一定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会增加;降低温度时,一定量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会减少。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1. 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要限定“ 一定温度下 ”、“ 一定量的溶剂里 ”这样的条件?
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 不饱和溶液可以变成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提问
2. 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
①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的溶质固体存在,且固体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的溶质固体存在时,向该溶液中再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溶质能溶解,则原溶液不饱和;若溶质不能溶解,则原溶液已饱和。
硝酸钾饱和溶液
3. 为什么必须说明是“ 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即为什么必须指明溶质是什么? )
说明:
a.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b. 原溶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却是高锰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再加硝酸钾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增加溶剂
或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降低
温度或蒸发溶剂
4. 有什么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有什么方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注意物质:Ca(OH)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区别 含义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的含量是否达到了最大限度 溶液的浓稀取决于一定量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
影响 受温度影响,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
联系 (1)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2)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种溶质、同种溶剂的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例 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

×
×
×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知识点2 结晶
思考与讨论
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试类比KNO3晶体的析出作简要说明。
海水在太阳下水分慢慢蒸发,结晶析出NaCl晶体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1.结晶的定义:
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2.析出晶体的条件:
(1)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温度改变或溶剂减少。
你能根据析出晶体的条件总结出结晶的方法吗?
3.结晶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降温结晶法) 蒸发溶剂法
(蒸发结晶法)
原理 将溶液制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得到晶体 将溶液加热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剂,溶质会结晶析出
应用举例 从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KNO3晶体 海水晒盐
共同点 无论哪种结晶方法,都是先形成饱和溶液,在维持溶液饱和的状态下,用适当的方法让溶解不了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结晶后剩下的溶液成为新条件下的饱和溶液 海水晒盐其工业过程可大致表示为如下:
海水
储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粗盐
母液
氯化钠
多种化工产品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叫作苦卤),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
【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可以表示如下:
增加溶质、蒸发
溶剂或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或升高温度
结晶
蒸发溶剂
冷却
例 海水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其过程如下:
(1)上图中①是 池(填“蒸发”或“冷却”)。
蒸发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
C.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AC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3.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以及结晶的方法(一般情况)
四、海水晒盐
1. 某同学用食盐、水和一支装有沙
子的薄壁塑料管来测量新鲜鸡蛋的
密度时,需要先配制食盐溶液。室
温下,将食盐晶体慢慢加入水中,
充分搅拌,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食盐晶体不能继续溶解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习题
2.现有某固体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①蒸发溶剂 ②增加溶质
③降低温度 ④升高温度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A
3.工业上采用如图的流程从海水中提取精盐:
不饱和
(1)上述流程中,Ⅰ 、ll、Ⅲ中的溶液分别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均填“饱和”或“不饱和”)
饱和
饱和
(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过程中,利用了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3.工业上采用如图的流程从海水中提取精盐:
蒸发
溶剂
4. 为什么汗水带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
后,常出现白色的斑迹。这是为什么?
汗水中含有盐分,因此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水分蒸发了,但盐分仍留在衣服上,形成白色斑迹。
5. 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氯化钾溶液,可用什么简
单的办法鉴别它们?(注意:在实验室里,任何
时候都不能尝溶液的味道。)
答案不唯一。如:把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晾干或烘干。有白色痕迹出现的原溶液是氯化钾溶液,没有痕迹的是蒸馏水。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