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课过关检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课过关检测(含解析)

资源简介

必修1 第一课、第二课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在班级学习交流中,一位同学做了“原始社会——石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青铜器);封建社会——铁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的演说。他演说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进而决定产品如何分配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社会形态更替
C.社会发展规律不可逆,不同社会都要经历相同发展过程
D.社会形态具有差异性,不同社会形态更替没有基本规律
2.穿越剧以交错的时空、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给创作者以足够的操作空间,但也存在肤浅、对历史解读不够严谨等问题。下面是一部穿越剧的节选,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第一章 《疯狂原始人》 ①他们(原始人)把我的话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但字写得歪七扭八。 ②我把手表摘下,奖励给他(一个原始人),但他却把手表砸碎,分给大家,共享快乐。
第二章 《武王伐纣》 ③他抽出青铜剑,向敌人杀去。 ④一个奴隶走过来说:“节气到了,家里的老婆孩子等着我回家收庄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古老的亚非大陆形成了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
①形成了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 ②劳动者沦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类历史向前发展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人类历史上,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氏族制度的瓦解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发展 D.个体劳动的出现
5.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里的“一定阶段”是指(  )
A.土地成为私有财产 B.出现贫富分化 C.产生阶级 D.出现剥削
6.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即所谓“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封建社会的土地买卖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严重分离
7.资产阶级凭借猛烈增长的社会化生产力最终推翻了封建制度,却无法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建立在与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的公有制基础上的新的社会形态。可见(  )
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始终无法推动社会进步 ③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有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不管西方舆论对新自由主义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痼疾’的功能如何赞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似乎总是不合时宜地袭来……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这些年代,经济和金融危机已成为流行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和广大工人阶级经济上受剥削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下列选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锁链”代指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②“获得整个世界”表明自由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 ③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 ④无产阶级把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最高理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
①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作为资本 ②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③市场的存在 ④雇佣关系的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
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
12.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里,一是“必然代替”、一是“长过程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揭示了社会主义500年的思潮、运动和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这表明(  )
①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不会自主退出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会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运动会出现曲折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因为,五四运动(  )
①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声势最大的爱国群众运动 ④促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毛泽东曾深刻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这就决定了(  )
①资产阶级必将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③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积极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这种观点(  )
①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 ②割裂了中国民主革命两个阶段的内在联系 ③看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有相同任务 ④认为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新中国成立后,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的画像就会矗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遥相呼应。这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他们分别是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②他们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③他们都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他们为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社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号召:“同胞们!光荣的日子已经到来了,让我们为伟大的自由的祖国贡献我们的一切!”这一消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伟大意义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中国人民站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国人民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9.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④辛亥革命改变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这些思想理论成果(  )
①指导制定并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②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完成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我们党对于这一课题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走过不少“弯路”,包括(  )
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照搬苏联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经验 ②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党的八大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有人说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毛泽东思想完全照抄照搬了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完全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毛泽东思想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毛泽东思想既对中国又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23.毛泽东曾指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而且要出于资本家的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既然是合作就不能强迫,这和对地主不同。”这段话所反映事件的意义在于(  )
①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对资本家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开创了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③调动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④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  )
①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说:“劳动并不向来就是雇佣劳动,即自由劳动。”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社员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特点是,工人的劳动力成了商品。工人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换得工资,以求生存;资本家购得劳动力,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超过投入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以谋取利润。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榨取工人的血汗,达到发财的目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基础上的制度。
(1)结合材料,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分析原始社会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的根本原因及资本主义形成雇佣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说明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家雇佣工人,就是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资本家的雇佣奴隶,强迫工人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卖命干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低限度,把工作日延长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的认识。(6分)
(2)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请你评析这一观点。(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了。如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所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以便“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现在,大会已经圆满地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指什么会议?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指哪一重要事件?(4分)
(2)针对材料二中的新形势,这次会议提出了什么新内容?(6分)
(3)如何理解这次会议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4分)
28.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势崛起,深刻影响着整个世界格局和秩序的演变。某校高一某班学生围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素材。
素材一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素材二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从国际金融危机看,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素材三 中国如何在很短时间内成功遏制住疫情?关键因素是效率、科学、协调、承诺、人民战争、合作以及党和政府有效的领导……强劲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的商业正在恢复,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7个月上升,世界正在购买“中国制造”,世界比以往更需要中国。——(西班牙《先锋报》)
参考素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这一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12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论点,保持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50字左右。
1.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并且未体现决定产品如何分配,A错误。材料中不同时代对应各自的生产工具,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社会形态更替,B符合题意。社会发展规律不可逆,不同社会经历的发展过程不一定相同,C错误。尽管社会形态具有差异性,但是不同社会形态更替仍然要遵循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D错误。
答案:B
2.解析:奴隶社会才出现文字,原始社会未出现文字,①不符合史实,排除。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广泛使用,③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④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C
3.解析:①是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②表述错误,应是奴隶沦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答案:D
4.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答案:B
5.解析:有了阶级、阶级斗争,就需要阶级镇压的工具——国家。
答案:C
6.解析: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是土地兼并的手段,并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土地买卖政策根源于封建土地私有制,故C不符合题意;地权和劳动者分离是其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解析:材料说明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也说明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①③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时期推动社会进步,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强调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8.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其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正确。B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C、D都属于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答案:A
9.解析:材料中“锁链”代指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统治是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①③正确。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②错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排除。
答案:B
10.解析:市场伴随着商品的出现即产生,与资本主义建立没有必然联系,③错误;雇佣关系不是资本主义建立的必要条件,④错误。故选A。
答案:A
11.解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共产党宣言》中揭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2.解析: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正确,④错误。《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错误,②正确。故选B。
答案:B
13.解析:题干中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不会自主退出,社会主义运动会出现曲折,①③正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②表述错误,排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④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A
14.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促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故①④入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②不选。选项③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故本题选B。
答案:B
15.解析: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①错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③符合题意。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负面影响,④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16.解析: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这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故①入选。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这种观点割裂了中国民主革命两个阶段的内在联系,故②入选。题中观点并未看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有相同任务,故③不选。题中观点并未涉及认为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
答案:A
17.解析:孙中山领导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他们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他们为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故②④入选,①不选。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
答案:D
18.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是1921年,A不符合题意。题干信息是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符合题意。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改革开放时期,时间是1978年以后,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9.解析:①正确,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②错误,中国资产阶级并没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③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④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
答案:B
20.解析: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过渡时期均早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故①③不选。
答案:C
21.解析: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走过不少“弯路”,包括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照搬苏联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经验;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属于“弯路”,而是正确的经验总结。故选A。
答案:A
22.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应选C。A、B表述片面。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3.解析: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开创了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同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②④正确。①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说法错误,应是过渡时期,排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③错误。
答案:C
24.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①不符合题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之后的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5.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社员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根本不存在雇佣劳动”,这说明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原始社会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第(2)问,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答案:(1)①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原始社会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②必备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却又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2)①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②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26.解析:第(1)问,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解答此题首先明确剥削关系的根源。其次明确其表现,即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受资本家剥削。再次明确剥削制度的发展趋势。第(2)问,考查资本主义建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可从立足生产力发展、国家制度变革、民主思想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1)①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两个对立阶级,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②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取相应的生活资料,这种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存在的前提;③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制度和剥削关系,是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的有力抨击,必将遭到工人的反抗,甚至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说法不准确。①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存在剥削,但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劳动力得到解放;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③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人类思想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高度。
27.答案:(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的八大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8.答案:社会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但将经历一个漫长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着其自身命运。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越不相容,经济危机和阶级对立就愈发不可避免,预示着资本主义终将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印证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更相适应。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非一蹴而就。资本主义在各领域仍占据明显优势,且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我们既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地发展社会主义,也要做好两种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
(注:以上仅为参考示例,不可作为标准答案;论点、论据都具有相对开放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