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5.1《法不可违》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探讨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作用,培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意识。 法治观念:通过身边的违法行为分析,明确违法无小事,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通过违法行为的辨析,明确违法的后果,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 教学 重点 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 难点 学会辨别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过程导入 运用你的经验: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提示:小勤不懂法,做出了法律禁止的事情,即违反了国家法律。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了解法律,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违法的事情。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授新课 法律链接:民法典的条文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条惇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思考;从民法典的条文分析其作用。 学生: 教师: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情景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情景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管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情景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 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 )。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思考:以上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学生: 教师:情景一中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情景二中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情景三中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国务院食安办通报“罐东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问题”调查处置情况 联合调查组认定,运输企业负有管理责任,依据《食品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给予行政处罚; 生产企业通过销售合同约定将运输和交付环节责任全部由买方承担,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 车主负有主要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司机负有直接责任,应以行为犯论处,依据《刑法》有关条款追究刑事责任。 思考: 1.上述调查处圈况分别属子哪一类违法行为 2.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违法行为 提示:行政违反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笔记:(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①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②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制裁:①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②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刑罚处罚: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③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①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②犯罪: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展示图片: 思考: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 学生: 教师: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展示图片: 思考: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提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材料分享:当今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公布了一起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涉案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将人脸照片生成视频,伪造人脸识别认证,以此非法牟利。在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之外,检察机关以四名被告人的行为侵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依法向法院提起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 这是全国首例涉“人脸识别”民事公益诉讼案。这也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这起案件确立了大规模个人信息侵权中造成损害的认定标准,创新提出“恢复性司法+社会化综合治理”路径,对教育震慑非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和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以下材料对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何启示 提示: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在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中,祈发宝等戍边英雄官兵用生命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宁。全国人民纷纷向英雄致敬!仇某明(网名“辣笔小球”)却在网上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判处仇某明有期徒刑八个月,并责令其公开赔礼道歉。可见,仇某明的行为( ) A.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C. 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D. 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2.李某在某知名外卖平台注册店铺后,单独或伙同他人通过平台制造虚假交易2000余次,骗取平台红包补贴共计2万余元。日前,经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上海市徐汇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李某的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3.据报道,安徽男子徐某醉酒闹事,不但谩骂前来处置的特警队员,被带到派出所后还将民警打伤,最终被依法行政拘留十五日。徐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4.小成的爸爸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小成爸爸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 B.行政违法 C.刑事违法 D.犯罪行为 5.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一一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一一刑事违法行为 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一一行政违法行为 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一一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