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年 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时数 2 主备人 执教人教学 目标 1、 懂得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 2、 知道什么叫“特征”,懂得说明事物的特征不仅要对事物表象进行说明,还必须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3、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说明文。教学 重点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教学 难点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时 2课时(教学1课时,作文讲评1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课时 目标 1.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预 习 单1.学生预习课文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掌握相关要求。 2.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自己印象深刻、感触最多的事物,看看打算如何抓住特征进行说明?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导 入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在描述一件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联系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研习 一.明确特征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比如咱班里的2位双胞胎男同学,相貌、举止、声音都很相似,但是时间一长大家都能区分开他们,就是因为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征。 二.抓特征的一般方法 (一).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例如:作者简介,人物传记。 (二).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三).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四).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五).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七).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在教师讲解介绍的同时,学生需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加深对事物特征的理解。并做好笔记 通过对什么是事物特征以及抓事物特征的一般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合作探究质疑 同学们,到底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呢?我们来共同探究以下几种方法: (一)同中求异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事物的形似相同,实质略有区别这一特点,准确地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 《中国石拱桥》是这样来说明赵州桥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的,请同学们谈谈见解。 (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大弓,因而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桥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分析:同是对桥拱的说明: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同是对桥面的说明:前者是没有陡坡,后者是几乎与河面平行;同样是拱,前者是“像一张大弓”,后者则是“半圆形”。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这些同中之异、具有特征性的东西,两座桥的特点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多面展示法: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事物,要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应该从多方面加以阐说,使其不同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请同学们就《苏州园林》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分析: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明了苏州园林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这个特征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因此作者从苏州园林的布局、假山堆叠的艺术性和池沼与其它景物配合的灵活性、园林中栽种和修剪树木、花墙和廊子的巧妙设置及每个角落的布置等四个方面进行逐一展现使读者通过对各个局部的了解,整体认识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事物的整体特征,有时就是各个局部特征的总和。对事物的微观特点进行的说明,其实也就是对整体特征进行的说明。围绕某一点,多方面地展现事物的特征,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多面展示,是我们在写作说明文时可以尝试的方法。 表里合一法: 有些事物,其内在的特征是能通过外在的形式充分地表露出来的。因此通过说明其外在的特征,同样可以说明其内在的特征。请看这样几段文字: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螯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肖柯《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 分析:这两段文字,说明了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语言的。说明时,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两种动物的外显的现象的描绘来表现这一内在的特征的。 结合重点研习部分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师给出的案例,归纳如何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由于这部分难度较大,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 通过对课文实例的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对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有更深入的理解。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以上三种方法只是在作文时供选择运用的操作方法,要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还需要我们平时付出努力。 一要认真观察。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在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 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课堂练评,巧抓特征 训练要求: 1. 以“猫”为说明对象,突出猫的外貌、生活习性、用途等特征,按照逻辑顺序,能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口头作文。 2.学生准备2分钟后进行说话训练,即时全班进行评价。 学生再次回顾如何抓住事物特征的相关知识,并根据教师要求,做好课内口头作文训练 通过课内口头作文,培养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并巩固说明文相关知识。板 书 设 计 抓住事物特征 (1)外部特征 (2)内部特征 (3)核心特征 同中求异法 多面展示法 表里合一法课 后 作 业 及 检 测根据学生不同程度,进行课下分层练笔(三选一): 1.写一写家乡特色建筑。片段即可,300字以内。 2.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400字。 3.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