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6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此为依据,下列判断一定为真的是( )
①全面深入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一定能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未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则不能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更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定全面深入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历史
④未能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定未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科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有大量水生生物化石,断定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曾是古海洋地区。以上表述含有一个三段论推理,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大项\小项\中项”的正确组合是( )
①水生生物
②水生生物化石
③古海洋地区
④喜马拉雅山脉地层
A.①③④ B.③④① C.③④② D.④③②
3.“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阳光、空气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所以,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这属于抽象思维的( )
A.概念 B.推理 C.判断 D.综合与分析
4.2024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在节日到来之际,小杰、小王、小文、小光四人相约植树日当天去种树。四人相约如下:
小杰:如果12日天气良好,那么我和小文就去植树
小文:或者我开车去植树,或者小杰开车去植树
小王:只有12日天气良好,我和小光才去植树
小光:要么我骑车去植树,要么小王骑车去植树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小杰和小文去植树了,说明当天天气良好
B.小王和小光12日没去植树,说明当天天气不好
C.小杰12日开车去植树了,小文一定没有开车去
D.小王12日没有骑车去植树,小光一定骑车去了
5.“用钱可以买到一架直升机,五块钱是钱,所以,用五块钱可以买到一架直升机。”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中项不周延 B.“四概念”错误 C.小项不当扩大 D.大项不当扩大
6.某中学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在一次竞聘中,张三落选了,事后,张三进行了自我反思。他的结论是:“落选的原因或者是自己年龄大了,或者是自己能力不够,或者是自己的人缘不好。”下列对这一结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如果张三落选的原因是年龄大了,则意味着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和人缘不好
②如果张三落选的原因不是年龄大了,那就是能力不够或者人缘不好
③张三如果能力够强或人缘够好,就一定能竞聘成功
④只要“年龄大了”“能力不够”“人缘不好”有一个为真,该判断就为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必须继续履行
②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必须继续履行
③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则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④若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用人单位也可以不履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某学习小组围绕探究主题“苦难成就辉煌,困难磨砺青春”展开讨论。
甲同学:苦,是对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个人意志品质的检验。乙同学:广大青年只有在逆境中“自找苦吃”才能成长成才。 丙同学:我们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丁同学:到落后艰辛地区自找苦吃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是最美的青春模样,所以,最美的青春模样就是到落后艰辛地区自找苦吃。
依据材料,下列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的直言判断是对“苦”的概念下定义
②乙同学提出如果想成长成才就需要“自找苦吃”
③丙同学的发言是联言判断,几种情况要同时存在
④丁同学的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国际社会呼吁发展与治理并重。有观点认为,“如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能自主决策,人类的种群安全就会遭受威胁”。若根据此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理,下列推理结构正确的是( )
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能自主决策,所以,人类的种群安全就不会遭受威胁
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能够自主决策,所以,人类的种群安全一定会遭受威胁
③人类的种群安全不会遭受威胁,所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能自主决策
④人类的种群安全会遭受威胁,所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能自主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年,哈尔滨备受关注。有人认为,短视频平台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于是得出以下推理:
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短视频形成舆论影响力更能产生网络爆点;哈尔滨产生了网络爆点,所以,哈尔滨是借助短视频形成舆论影响力的。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上述推理( )
①是前提真实、结构正确的三段论推理
②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③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均不周延,推理错误
④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以下三段论推理与其所犯逻辑错误对应准确的是( )
三段论推理 逻辑错误
① 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我从不开车。所以,我无需遵守交通规则。 小项不当扩大
②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水是物质。所以,水是世界的本原。 大项不当扩大
③ 鸟类都长着翅膀。蜻蜓和蝴蝶长着翅膀。所以,蜻蜓和蝴蝶属于鸟类。 中项不周延
④ 今年一月份不会下雪。今年春节不在一月份。所以,今年春节会下雪。 两个否定前提必然推出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所有思想僵化保守者都是形而上学者,
所有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的人都是形而上学者,
所以所有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的人都是思想僵化保守者。
针对上述三段论推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推理错误,未遵循“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
B.推理正确,符合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
C.推理错误,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
D.推理错误,出现了四个不同的项,结论不能必然得出
13.李某向经理请假,经理说:“只有完成手头的工作才可以请假。”据此,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李某完成了手头的工作,所以,李某一定请假
②李某没有完成手头的工作,所以,经理没有准假
③经理没有准假,所以,李某没有完成手头的工作
④经理准假了,所以,李某完成了手头的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观察漫画中的推理(明白了!空气是按人头分配的,山上人少,所以,空气也就少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推理因为前提不真实,所以是一个假言推理
②该推理因为前提不真实,导致其结论并不可靠
③虽然该推理的结论是错误的,但结构并无错误
④该推理的结论并不必然为真,因此是或然推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针对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丙、丁同学有不同观点。丙同学认为:“只有双方协商一致,才可以解除合同。”丁同学认为:“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解除合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丙的观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为真,前件定为真
②丁的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为真,后件定为真
③基于丙的判断可推出“协商一致,即可解除合同”的结论
④基于丁的观点可推出“协商不成,不能解除合同”的结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说明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违反什么逻辑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① 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所以,你就是洋奴。
② 有的非金属是很珍贵的;钻石是非金属;所以,钻石是很珍贵的。
③ 贪污行为是违法行为;张某的行为不是贪污行为;所以, 张某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④ 凡海豚都不是鱼;这只水生动物不是海豚;所以,这只水生动物不是鱼。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经风雨洗礼,阔步伟大征程。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深情点赞“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把光荣和梦想书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刻印在奋斗不息、前进不止的共同记忆中。展望浙一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铿锵的话语掷地有声、温暖人心,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团结奋斗。
某同学认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我是人民,我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请指出该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①:“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否前否后、肯后肯前。该选项是肯定前件、肯定后件,不一定为真,①不选。②③:“未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则不能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否前否后式;“更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定全面深入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这是肯后肯前式,二者均为真,②③入选。④:“未能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定未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这是否后否前,推不出不然结论,④不选。故本题选C。
2.答案:C
解析:C: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推导出一个三段论推理:地层中有水生生物化石的是古海洋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有大量水生生物化石,所以,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曾是古海洋地区。据此可知,“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是小项,“古海洋地区”是大项,“水生生物化石”是中项,C符合题意。ABD:这三项的组合都不符合设问中要求的“大项\小项\中项”的组合,ABD不选。故本题选C。
3.答案:B
解析:B: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方法。题干由已知的判断推论出新的判断,因此B项正确。ACD: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同类事物的共性、一般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判断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在内容上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的反映,在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分析法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方面分解开来一一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综合法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方面联合成为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4.答案:D
解析:A:小杰说的话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前肯后式或否后否前式。小杰和小文去植树了,肯定后件,得出了肯定前件的结论是错误的,A说法错误。B:小王说的话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后肯前式或否前否后式。小王和小光12日没去植树,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B说法错误。C:小文说的话属于相容选言判断,肯定一个选言支不能必然否定另一个选言支,C说法错误。D:小光说的话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三段论中“钱”这个概念在大前提中指的是总体,在小前提中指的是个体,他们不是同一个概念,即出现了第四个概念,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犯了“四概念”错误。A:大项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小项与中项的另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导致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A不符合题意。B: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做“四概念”的错误,B符合题意。CD:三段论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也就是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6.答案:C
解析:①:相容的选言推理不能靠肯定部分选言支来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如果张三落选的原因是年龄大了,并不一定意味着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和人缘不好,①排除。②: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断定“选言支至少一真”。根据这一性质,我们可以提出相容的选言推理的两条规则:第一,否定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第二,不能靠肯定部分选言支来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落选的原因或者是自己年龄大了,或者是自己能力不够,或者是自己的人缘不好”,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所以,如果张三落选的原因不是年龄大了,那就是能力不够或者人缘不好,这属于否定肯定式的应用,②正确。③:张三如果能力够强或人缘够好,但是年龄大了,也不一定竞聘成功,③错误。④“落选的原因或者是自己年龄大了,或者是自己能力不够,或者是自己的人缘不好”,这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断定“选言支至少一真”。所以,只要“年龄大了”“能力不够”“人缘不好”有一个为真,该判断就为真,④正确。故本题选C。
7.答案:D
解析: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必须继续履行”是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列发生后件一定发生,从材料可知,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是需要条件的,就是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①错误。②:“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必须继续履行”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列发生后件一定发生,但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前件必须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同时存在,②错误。③:由材料可知,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的充分条件,其前后件的关系是“有前必有后”故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勞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符合劳动法内容,推理正确,③正确。④:“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遵循无前未必无后,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用人单位也可以不履行,正确。故本题选D。
8.答案:C
解析:①:甲同学的直言判断是对“苦”的描述,不是下定义,故①表述错误。②:乙同学提出广大青年只有在逆境中“自找苦吃”才能成长成才,该判断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运用肯定后件式,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如果想成长成才就需要“自找苦吃”,故②符合题意。③:我们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是一个联言判断,该判断为真则要求“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这四种情况同时为真,故③符合题意。④:“到落后艰辛地区自找苦吃”是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在结论中不周延,不存在“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最美的青春模样”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周延,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9.答案:C
解析:②③:已知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进行的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正确的推理形式有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和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②③正确。①:由否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后件的推理结论是错误的,①错误。④:由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前件的推理结构也是错误的,④错误。故本题选C。
10.答案:D
解析:①③:在上述三段论推理中,中项“网络爆点”均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不是结构正确的三段论推理,③符合题意,①错误。②:题干的大项“借助短视频形成舆论影响力的”在前提中周延,没有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②不选。④:该推理是三段论推理,其大前提是一般性结论,结论是个别性结论,所以该推理是演绎推理,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1.答案:D
解析:①: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我从不开车。所以,我无需遵守交通规则。结论中的主项叫作小项,是“我”,没有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①错误。②: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水是物质。所以,水是世界的本原。结论中的谓项叫作大项,是“世界的本原”,没有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但是中项两个物质并不是一个概念,犯了四概念错误,②错误。③:鸟类都长着翅膀。蜻蜓和蝴蝶长着翅膀。所以,蜻蜓和蝴蝶属于鸟类。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叫作“中项”,是“翅膀”,两个前提都没有断定中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③正确。④:今年一月份不会下雪。今年春节不在一月份。所以,今年春节会下雪。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犯了两个否定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错误,④正确。故本题选D。
12.答案:A
解析:AB:在这个三段论中,中项“形而上学者”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因此该推理错误,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该三段论未遵循“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而不是犯了“四概念”、“大项不当扩大”、“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CD排除。故本题选A。
13.答案:C
解析:②④:“只有完成手头的工作才可以请假”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②④正确。①③: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都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错误结构,①③不选。故本题选C。
14.答案:C
解析:①:假言推理指的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而不能认为因为前提不真实,所以是一个假言推理,①表述有误。②③: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二是推理结构正确。“空气是按人头分配的,山上人少,空气也少”,虽然推理结构并无错误,但因为该推理中的前提“空气是按人头分配的”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故该推理因为前提不真实,导致其结论并不可靠,②③符合题意。④:形式逻辑是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而不是依据推理的结论是否必然为真来区分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故选项说法错误。因为演绎推理无论结论是否为真,都是必然推理,④排除。故本题选C。
15.答案:A
解析:①: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只有双方协商一致,才可以解除合同”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为真,前件定为真,①正确。②: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解除合同”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为真,后件定为真,②正确。③:丙的观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协商一致,即可解除合同”运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属于无效的推理形式,③不选。④:丁的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协商不成,不能解除合同”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属于无效的推理形式,④不选。故本题选A。
16.答案:①错误。违反了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的规则,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②错误。违反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③ 错误。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④ 错误。违反了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必然的结论的规则,犯了双否前提的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三段论的相关知识。回答此题需要依据课本基础知识: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及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
17.答案:推理结构错误。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人民”这个概念在大前提中指的是总体,在小前提中指的是个体,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请指出该推理结构是否正确,并加以说明”,属于说明类题型,需要调用《逻辑与思维》三段论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我是人民,我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可联系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人民”在大前提中的是总体,在小前提中的是个体,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犯了“四概念”的错误。故这一推理结构是错误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