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 认识“帝、少、曰”等5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4.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教学难点: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同学们,看,多么辽阔的大海,在这波浪滔天的东海上空,有这样一只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还有一双红色的脚。它常常飞来飞去,衔来树枝和石块,发誓要把这片大海填平,面对这样的一只小鸟,你想说什么呢?是的,大海如此辽阔,一只小小的鸟怎能把它填平呢?它又为什么要填平大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精卫填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读故事,悟方法1.初读课文《精卫填海》是一篇小古文,古文与白话文不同,它短小凝练。学好它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多读。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借助注释理解文中有两个词语指的也是精卫,你发现了吗? “少女、女娃”。在这里“少”的反义词是“长”。根据文下注释“少女”指的是“小女儿”,“大女儿”该怎么说呢? “大女儿”就是“长女”。3.联系上下文理解“精卫填海”的“填”和文中哪个字意思相近呢?“堙”和“填”意思一样,只是“填”字更加口语化,而“堙”字是更加文言的表述。“于”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联系上下文想想“于”是什么意思? “于”在文中是“在”的意思。现在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古人吧!“小鸟在枝头唱歌”,古人会怎么说?古人可能会说:“小鸟唱歌于枝头”;“蜜蜂在花间采蜜”,古人可能会说:“蜜蜂采蜜于花间”。4.据意读音文中的多音字“为”该怎么读呢?要判断它的读音,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意思。“故为精卫”中的“为”,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是“成为”的意思。所以它在这里应该读二声,这就是“据意读音”法。5.书写有法这个“溺”字笔画较多,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弱”,“弓”上面稍紧凑,下面稍宽敞,留有位置写点与提。学生练习写生字,交流评议。6.据意停顿古时候读书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除了读正确、通顺,还要注意什么呢?我们要根据意思读好停顿。文言文的停顿要做到语断气连,字断音连,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用斜线在文中标出停顿的地方。“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对照一下,需要停顿的地方你标对了吗?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读好停顿。古代书上的文字都是竖行排列的,从右往左,你会读吗?如果没有标点,你会读吗?换成隶书的字体,你还会读吗?换成小篆字体,你还能读吗?小组练习诵读。三、讲故事,明道理1.猜一猜精卫为什么填海呢?文中没有写,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猜一猜精卫填海的原因。预设1:精卫填海的目的可能是因为她不想让更多的人像她一样丧身大海,她希望人间到处鸟语花香、欣欣向荣,人们永远健康、平安;预设2:她想让汹涌的大海变成广袤的田野,人们能种出更多的粮食和水果,生活得更快乐、幸福。预设3:精卫填海的原因是为了报复东海,仇恨的火焰让她决心填平东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猜想。这些猜想是否合理呢?让我们走近炎帝。炎帝号神农氏。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明用草药治病;他创造了两种农具,教百姓们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就是将他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并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女娃。所以我们猜想精卫没那么狭隘,不会仅仅为了自己的私人仇恨而填埋东海。当然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猜想。因此讲故事时可以猜想故事的起因,让故事更完整、更有趣。2.想一想精卫在填海之前跟她的爸爸妈妈进行了对话,他们之间可能说些什么呢?预设1:爸爸意味深长地对精卫说:“你有梦想,我支持你,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预设2:妈妈非常担心地对精卫说:“孩子,填平东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要吃多少苦遭多少啊!”预设3:精卫依然坚定不移的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引导学生进行更丰富的想象。精卫填海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衔”这个运输方式怎么样?运输量很小,精卫只能坚持不懈地衔小小的树枝,小小的石子,去填大大的东海,多么艰辛!天刚蒙蒙亮,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日暮西下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烈日当空时,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在狂风暴雨中,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依然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像精卫这样做就是“常”。此时,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精卫呢?学生思考、汇报、交流。预设:这是一只坚持不懈、勇于挑战、不向命运屈服的精卫。让我们再来齐读这句话: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因此,讲故事时可以猜想故事的经过,使人物形象更鲜明。3.预测讲故事时还可以预测故事的结果,使故事的内容更精彩。下面请同学们运用三年级学过的预测方法,预测精卫填海的结果。同学交流汇报。预设1:精卫有可能填平东海,因为精卫有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又有炎帝等神的帮助;预设2:精卫也有可能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因为东海太大了,精卫太渺小了,但是她的子孙会继续努力。鼓励学生进行更多不同的预测。4.讲一讲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注意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紧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小组汇报、交流、评议,然后全班分享。四、品形象,传精神精卫填海的故事在同学们创造性地讲述中更加动人了。千百年来,精卫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它的精神在许多人身上再现,你想到了哪些人?预设1: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预设2:袁隆平,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预设3:钟南山,最美逆行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精卫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激励着你;当代英雄努力奋斗、自我牺牲的精神感染着你,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呢?想一想,写一写,然后和同学分享。此时,我们再读《精卫填海》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读,也可以背。师生配乐朗读、背诵。《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五、推荐阅读《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都出自同一本书《山海经》,它是一本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了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18篇,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山海经》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再次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板书设计13 精卫填海坚持不懈 据意读音勇于挑战 据意停顿不向命运屈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