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课前基础知识1、常见的外力流水、风、海浪、冰川2、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流水地貌第二章第一节 课程标准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描述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认识主要的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的类型及景观特征。2.理解主要的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自主学习1、流水地貌的概念:2、流水地貌的分类:3、流水侵蚀地貌分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流水塑造的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4、流水侵蚀地貌的类型:降水丰富或冰川融水较多的山区、阶梯交界处。峡谷、河流凹岸、瀑布、河流阶地、牛轭湖、丹霞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等流水地貌河流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Water erosion.… …流水搬运作用Water transport.… …流水堆积地貌Accumulation.… …一、流水侵蚀地貌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河流侵蚀方式溯源侵蚀—瀑布上层岩层较硬,下层岩层较软,河流将较软的下部掏空,上部岩层悬空河流继续侵蚀,上下岩层差距扩大,悬空的岩层崩塌,瀑布后退知识拓展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河流侵蚀方式活动p4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 504.6 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 6 009 米,江面最狭处仅 35 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葱。1、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的主要特点。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活动p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 504.6 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 6 009 米,江面最狭处仅 35 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葱。2. 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抬升有关,同时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河流侵蚀方式在河床弯曲处,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凸岸受流水堆积,加宽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侧蚀—凹凸岸结合“凹凸”二字的字形,理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牛刀小试:判断下列景观图中的凹凸岸及其所受的外力作用ABABAB凸岸: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可用于1聚落、2农业、3淘金、4挖沙凹岸:侵蚀作用强,河道较深,流速快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凹凸岸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下蚀溯源侵蚀强烈发育为“V”形河谷河流中游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发育成“U”形河谷河流下游落差很小,流速减慢,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浅的U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牛轭湖作用形式概 念对地貌的影响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发育为“V”形河谷使谷底展宽,并出现弯曲发育成“U”形河谷1.流水侵蚀及地貌位置河流源头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2.河谷地貌的次级地貌河谷中经常有流水的部分为河床;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成因:是因为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特点:①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上老下新;②阶地面相对平坦,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是居住地和耕地的场所。河流阶地的成因和特点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1)河流阶地地势平坦,方便修建活动及交通设施。(2)土层深厚,适合耕作。(3)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方便取水。(4)河流是天然的防御设施。河流阶地莫日格勒河从空中俯视大地上的河流,它们蜿蜒曲折,百转迂回。如果选择笔直地奔向大海,会少走很多冤枉路,但江河并不喜欢那样直截了当的方式,它们流过的路令人难以捉摸,但却充满了艺术的柔美感。【合作探究】河流蜿蜒曲折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莫日格勒河1.受河流两岸地形、岩石性质差异的影响。2.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3.河流地貌——河曲大兴安岭湿地景观嫩江源头——牛轭湖4.裁弯取直与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卫星图像揭示河曲和牛轭湖的形成The formation of meandering river and oxbow lak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d4.裁弯取直与牛轭湖①河流摆动形成弯曲②河流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地发展③河流截弯取直,原有的蛇曲被废弃④旧河道成为牛轭湖流水搬运流水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称为流水搬运作用图示黄河壶口瀑布泥沙搬运作用砾石是指平均粒径较大的岩石或矿物碎屑物二、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洪积(冲积)扇出山口中下游入海口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的形成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冲积扇多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洪积扇的形成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1.冲(洪)积扇——出山口扇顶扇缘山口—冲积扇1.观察右图,描述冲积扇特点2.描述冲积扇形成过程砾石粉砂黏土1.冲积扇特点:外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颗粒物由粗到细。2.冲积扇形成过程: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随着流速下降,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Alluvial fan in China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河流在凸岸堆积,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或下切侵蚀,河漫滩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起来,形成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冲积平原——中下游江心洲系河流中的沙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河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如果有某个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将水流分向它的两侧,形成两股汊道。两股汊道逐步被拓宽,变弯,其中的环状流就会进一步将心滩加大加高。经过几次大洪水以后,心滩被堆高到超出洪水位,生长植物,进一步稳定,就成为河心洲。河流流到入海(湖)口地区,水下坡度平缓,再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而成。(位置、地形、流速、作用)特征: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起伏小,河流堆积作用强;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中游)流经(植被覆盖较差或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黄河注入的渤海相对封闭对比分析黄河形成了三角洲,而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河流堆积地貌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刚果河流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植被丰富(森林茂密),中上游流经刚果盆地,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注入开阔的海洋,入海口附近洋流挟带泥沙的能力强。对比分析黄河形成了三角洲,而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河流堆积地貌作用 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流水 沉积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携带泥沙能力下降,泥沙沉积。 出山口——冲(洪)积扇河谷和谷坡之间——河漫滩河流中下游地区:沙洲,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三角洲二、流水堆积地貌小结三、滑坡和泥石流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急流,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2.掌握应对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提高野外生存技能。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三、滑坡、泥石流1.滑坡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①定义②滑坡形成条件:地势起伏较大岩体比较破碎植被覆盖差③诱发因素:降雨(增加滑坡体质量)地震(滑坡体失衡)在滑坡体上施工(增加滑坡体的质量)人为破坏滑坡体下部(开挖山脚等)1.滑坡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④危害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如建排水沟,保护坡地植被等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消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减少甚至消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建立灾害预警和监测机制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系统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制定应急预案1.滑坡⑤防范措施山体滑坡堵塞河谷后,形成了许多堰塞湖。堰塞湖的位置:堵塞河道的上游⑥堰塞湖1.滑坡2.泥石流2.泥石流①定义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②危害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2.泥石流③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成因)①气候:多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冰雪融水②地形:陡峭的山地,沟深坡陡③土壤:风化、侵蚀作用、地震造成的破碎或者人类排放的废渣产生的松散物质④河流:短时间内汇聚大量的水流⑤植被:覆盖差自然原因弃土弃渣的堆砌,大量松散物质增加了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修建工程的不合理开挖,破坏山坡表层形成泥石流;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滥砍乱垦使植被消失,加重水土流失,破坏山坡稳定性,滑坡、崩塌发育易发生泥石流.人为原因①改变地表环境:植树种草;疏排水;加固变性土体②改变地物性质:加固房屋,建筑抗震强度增加③阻隔人灾接触:修建堤坝、护坡工程①建立健全减灾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②建立灾情预警和监测系统③加强灾后重建管理④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和环保意识④泥石流灾害的防御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2.泥石流泥石流的躲避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会被冲倒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高地逃跑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多发,原因是什么?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坡度较大②地质条件-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动剧烈,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多③植被条件-植被稀少,地面缺少保护④气象条件-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 ⑤人类活动:人口总量大,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对植被、地形破坏较大。 三、滑坡、泥石流滑坡和泥石流滑坡和泥石流比较项目 滑坡 泥石流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山地沟谷中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 较大 较小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 可以无水的参与 必须有水的参与(1)不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具有突发性。③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④由外力作用导致。⑤破坏力极强。⑥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⑦植被覆盖率较低。(2)相同点:滑坡和泥石流练一练下图示意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高达2 7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和畅洲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4.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A.左汊水速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 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江豚栖息√√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原因。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练一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